APP下载

《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释义提示词的使用及相关问题

2016-11-14黄爱芳

现代语文 2016年9期
关键词:引申义辞书词条

摘 要:本文选取《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中卷)中的“班子、避风港、打掩护、档次、俘虏、赶浪头、和稀泥、揭盖子”等条目,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相应词条,分析各条目的释义提示词,对它们的使用情况进行讨论,指出其欠妥之处并说明原因,供词典编者和出版者再版编修时参考,同时为进一步阐发辞书释义提示词的理论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 释义 提示词 泛指 比喻

《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于2014年底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也意味着辞书的修订工作整装待发。辞典中绝大多数条目的释义是准确且精当的,不过偶有疏漏也在所难免。作为《大辞典》的忠实读者,期望它能越来越好,因此仅就小处着手,对《大辞典》释义提示词的使用情况做简单的剖析。

《大辞典》词目释义或按语中多指明词义引申途径,释义提示词①包括“泛指、比喻、引申比喻、喻指”等,通过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②(以下简称《现汉》)词条释义的内外比较,又将《大辞典》内部的释义与按语进行互查,笔者发现了诸多释义提示词缺失的问题,有失辞书释义的严谨性。这个问题虽非详论不能尽述,但有些明显的现象则不妨在此试作分析。

“泛指”是相对于“本指”而言。《现汉》收“泛指”一词,释作“宽泛地指;一般地指”,用某个特定的对象指称总体概念(跟“特指”相对)。义项②是“泛指”的辞书释义术语义,可指导我们考察《大辞典》中“泛指”提示词的使用问题。

搜罗《大辞典》中部分含有或应该有提示词“泛指”的词目,并与《现汉》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有部分释义提示词有待完善。可分为“泛指”缺失类与“比喻”缺失类。关于释义提示词“泛指”缺失类,例如:

班子(10)③:为执行一定任务而成立的组织;各级政府、组织、机构的领导核心。[按]“班子”本为剧团的旧称。/班子(33):剧团的旧称。泛指为执行一定任务而成立的组织。

《大辞典》对“班子”直接释义,两个义项均是引申义,将其本义放在按语中;《现汉》则将本义与引申义分别立项。《大辞典》将引申义而非本义列为释义,这种做法是由辞书性质——新词语词典决定的。用例中的前两例“班子”均释为“为执行一定任务而成立的组织”,后一例释为“各级政府、组织、机构的领导核心”,因此前后均是本义引申出来的新义,由特指义“剧团”引申开来指某“组织”,明显是本义的泛指引申,且本义只有一个,在按语中已经揭示出来。因而,有必要在释义中指明其引申途径,增加释义提示词“泛指”,在第二个引申义前添加“又指”,区分本义与引申义,以示辞书严谨性。两相比较,《现汉》中的“班子”词条比较科学,既指出了本义,又明确指示了泛指义,条理明晰。

档次(52):某事物、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同类、同系统、同行业中的地位和等级。[按]“档次”原意为商品、产品被一定标准分类排列的等级次序,如按质量、价格等分的等次。/档次(263):按一定标准分成的不同等级。

对于“档次”,《大辞典》中的释义并非本义,又缺失提示词“泛指”,在按语中指明本义(原意)。而《现汉》直接释义,且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值得参考。

关于释义提示词“比喻”缺失类,词目相对较多,我们试举数例以窥全貌。

避风港(23):供躲避危险的处所。[按]“避风港”本指供船舶避风的港口,后比喻供躲避危险的地方,也比喻躲避激烈斗争的地方。“文化大革命”时期要求每个人都要接受阶级斗争疾风暴雨般的洗礼和考验,凡与此相悖的处所甚至思想,均被称为避风港。/避风港(74):供船只躲避大风浪的港湾,比喻可以躲避激烈斗争的地方。

《大辞典》对“避风港”直接释义,按语比较详细地分析了该词的引申途径,从本义到比喻义,甚至对“文革”时期的特指义都作了细致分析,说明释义并非本义,而是比喻义,但却没有任何提示词指明其是比喻义,显得突兀。当补上“比喻”提示词,使得释义自然,衔接顺畅。《现汉》先释本义,又指明比喻义,由“港湾”引申为“地方”,意义所指的范围扩大,处理得当。

打掩护(47):遮盖或包庇(坏事、坏人)。[按]“打掩护”本指在主力部队的侧面或后面跟敌人作战,保证主力部队完成任务。/打掩护(237):在主力部队的侧面或后面跟敌人作战,保证主力部队完成任务。比喻遮盖或包庇(坏事、坏人)。

从释义内容上看,《大辞典》与《现汉》并无太大差别,《大辞典》措辞几乎是照搬《现汉》。但在《大辞典》中仍然直接释义,未加任何提示词。而从按语及《现汉》释义可知,“打掩护”的本义是“在主力部队的侧面或后面跟敌人作战,保证主力部队完成任务”,因此,“遮盖或包庇(坏事、坏人)”一义显系本义引申而来的新义,从战争用词扩展到更大范围,且词义色彩从中性转为贬义。前后的词义差异,也是比喻引申的结果。因此,应当在释义中通过释义提示词突显出来,而不能不加区分,一视同仁。《现汉》的释义较合理,《大辞典》不妨也在释义中增加“比喻”提示词,可使“比喻”与“本指”相呼应,以清楚地显示词义的发展线索。

以下并举若干词目及释义,以赅其他:

俘虏(69):被某种错误思想腐蚀或征服的人。[按]“俘虏”本指打仗时捉住敌人,也指打仗时被捉住的人。喻指被某种思想、势力所腐蚀、征服,以致改变自己原来的观点或立场而归附于这种思想或势力的人。

赶浪头(74):盲目地追随众人去做时兴一时的事情。[按]“赶浪头”喻指无原则地随大流,赶形式,见风使舵,含贬义。

和稀泥(133):无原则地用折中的办法调和矛盾双方。[按]“和稀泥”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也作“抹稀泥”。

揭盖子(158):使被掩盖着的事物真相显露出来。[按]“揭盖子”是比喻用法。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曾被称为“揭盖子”会议。

以上词条均属缺失提示词“比喻”类,按语中都有比喻义或者比喻用法的提示,但释义中恰恰缺少提示词,使得释义不够严谨。无论从释义的系统性方面,还是从各词条词义本身考虑,“比喻”提示词都是必不可少的。

《大辞典》中也有提示词用得较好的词条,如“火车头(132)”“喻指起带头作用或领导作用的人或事物”。由此看来,并非编者不了解释义提示词的用法,而是编写不够严谨,体例前后不统一,有待修订完善。

“比喻”提示词的功能,不仅仅是指明本词条释义是比喻义(引申义),起到标志作用,同时它还与本义的“本指”等提示词相呼应,能够主动地提示读者有必要清楚词条的本义,而不是让读者通过按语反推释义到底是本义还是引申义。辞书应该走在读者前面,编写严谨,考虑周全,为读者提供贴心的帮助。

根据对《大辞典》词目释义提示词的考察分析,我们认为其失误的原因有二:其一,编者对释义提示词的功能认识不够科学,缺乏专门的探讨研究,导致释义提示词似乎可有可无;其二,对释义与按语的联系缺乏探索,在编写过程中未对二者进行细致分析、妥善配置,《大辞典》凡例中也未明确做出规定,以致释义的提示词及按语编写缺乏理论指导,不够科学、规范。

从释义与按语的联系来看,释义提示词的使用应当是全面、简明的。“全面”是指无论是在释义中或是按语中,本义或是引申义,都必须做到统一、全面,不能忽略了释义提示词,也不可不统一,随意无原则。“简明”是指在同一部词典中,释义提示词应当简明扼要,例如:“泛指”不能多加一字成为“是泛指”。这要求编者:首先,要明确每个词的词义引申途径、发展线索;其次,选取哪个作为释义主条,其余诸义也应当在按语中标明;最后,调整释义与按语内容,使二者配合妥当。

语文辞书编者们应当努力实现释义提示词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如何把握释义与按语二者间的关系,处理好释义与按语内容的安排、配置,仍然值得探讨。目前还没有专文对辞书释义提示词的用途与设置规律作出理论上的论述,但设置提示词本身就具有理论价值,值得现代辞书编纂者与研究者去总结与阐发。这不仅关系释义与按语编写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也是完善辞书体例的必经之路。

注释:

①释义提示词是指语文辞书释义时用来提示词义的由来、引申途

径,或与字面义不同的实际语义、深层含义以及表达功能等的前导词语,一般用在释文的开头或中间。参见江蓝生,2013.

②《现汉》第6版为语文辞书创立了释义提示词足资借鉴的先例,

在“第6版说明”中梳理了修订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按类别对释义进行全面的检查修订,对释义提示词也做了统一的修订”。(见第4条)

③斜线前为词条在《大辞典》中的页码及释义,斜线后为词条在

《现汉》中的页码及释义。“[按]”即《大辞典》中编者所加的按语。

参考文献:

[1]江蓝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概述[J].辞书研究,

2013,(2).

[2]刘兰民.《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提示词“泛指”使用

情况考察[J].辞书研究,2015,(6).

[3]宋子然.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三卷)[Z].上海:上海辞

书出版社,2014.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黄爱芳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引申义辞书词条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利用简单的公式快速分隔中英文词条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中国辞书学会第五届领导成员名单
中国辞书学会第四届领导成员名单
第二届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奖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