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术语义的发展演变看不同时代人们的认知水平对词义的影响
2016-11-14田明明
摘 要:文章围绕张联荣(1997)提出的术语义概念,对比考察《现代汉语词典》六个版本中词术语义的发展演变,探究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认知水平对词的词汇意义、色彩意义产生的影响,体验词典释义过程中词义内容的动态实际。研究发现,在这种影响下,词的词汇意义客观性、时代性更强,词的色彩意义也愈加明晰。学界应增进对术语义的研究,打开学科间交际的篇章。
关键词:术语义 《现代汉语词典》 时代认知 词义演变
一、引言
张联荣(1997)对比《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中“光”的释义,认为前者呈现了“光”的术语义,后者呈现了“光”的语文义。词的术语义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增进人们对事物科学的了解;而词的语文义可能反映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也可能反映非本质的认识。比如《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对“云”的释义:
【云】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
由此释义可知“云”的构成物质及其所处的位置,显示的是科学的概念,是为词的术语义。《新华字典》对“云”的释义如下:
【云】③由微小的水滴或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漂浮的成团的物体。
相较而言,这一释义在描写“云”这种事物本质的同时,加入了一定的认识和评价,比如“水滴的大小”“物体的形状”等,是为词的语文义。
是否所有的词都有术语义和语文义?对此,张联荣将词分为三类:只有术语义的词,如二氧化碳、蛋白质;只有语文义的词,如美、丑;二者皆有的词,如光、树。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对某些词的意义和指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些最为直观地体现在语文辞书之中。词的术语义对事物科学性、本质性的追求,使其表现出稳定性。纵观《现汉》1978年版、1983年版、1996年修订版、2002年增补版、2005年版、2012年版(以下分别简称78版、83版、96版、02版、05版、12版),不难发现有些词的术语义一直未发生变化,比如六个版本中的“人”皆释义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二、从术语义的发展演变看时代认知对词的词汇意义的影响
新版《现汉》对旧版《现汉》词术语义的补充与修正,符合释义客观性、准确性、概括性、完备性、系统性的一般原则(韩敬体,1993),呈现的内容更突出本质性特征。结合《现汉》对词术语义的阐释发现,不同时代人们的认知水平对词的词汇意义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词的词汇意义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另一方面则被人们刻画得更为精到、详细。
(一)术语义的发展演变使得词的词汇意义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性
语言中词的词汇意义和逻辑思维中的概念相对应(葛本仪,2014:119)。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与词汇意义相联系的概念的认识越来越明确,进而推动了对词的词汇意义的认识。例如:
78版【青霉素】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常用的是青霉素的钙盐、钾盐或钠盐,是白色无定形的粉末,易溶于水,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12版【青霉素】抗生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常用的是青霉素的钾盐或钠盐。对链球菌、淋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旧称盘尼西林。
78版、12版《现汉》将青霉素分别释作“抗菌素”“抗生素”,有其缘由。抗菌素和抗生素是同一类药物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称呼,后期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类药物不仅可以治疗和预防由细菌引起的疾病,还可以治疗和预防由支原体、原虫、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抗菌素”所指称的范围已无法囊括现有的“新发现”,因而在80年代初,“抗生素”这一专有名词取代了“抗菌素”。另12版《现汉》又依据青霉素的具体功用、与其他药品的区别,对78版的释义进行了删减,词的词汇意义所呈现出的时代性更强。再看《现汉》中“鲸”的术语义的变化:
78版【鲸】哺乳动物,种类很多,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形状像鱼,体长可达三十多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前肢形成鳍,后肢完全退化,尾巴变成尾鳍,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肉可以吃,脂肪可以制油,用于医药和其他工业。俗称鲸鱼。
05版【鲸】哺乳动物,种类很多,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外形像鱼,体长可达30多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一类动物,头大,眼小,没有耳壳,前肢形成鳍,后肢完全退化,尾巴变成尾鳍,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俗称鲸鱼。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鲸”乃“海大鱼也”,78版《现汉》修正了这一认知上的错误,但其直说鲸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似有不妥,因为鲸又可分为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等数十种,就目前的发现而言,蓝鲸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05版《现汉》对这种说法进行了修正,足见人们的认知对词典释义的影响。另78版《现汉》列出了鲸作为一种生物其所具有的医用价值、食用价值、商业价值,05版则去除了这部分内容,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对生物保护的呼吁。鲸作为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人们应该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切不可宣扬其功用价值。
结合《现汉》中“青霉素”“鲸”释义的变化,可见词汇在历史发展中的具体状况。特定的背景下人们的认知又离不开各个专业学科、行业领域的发展与变化。词义,看似短短的几个字或几行字,却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地重复实验与检验,社科工作者们进行多次实地考察等等。正因为此,人们对词的词汇意义才不断产生更高层次的认知,使得词义不断完善,而又不乏时代特色。
(二)术语义的发展演变使得词的词汇意义更为准确、完备
相较而言,新版《现汉》对术语义的阐释更为精确,也更为“符合语言实际”(韩敬体,1993)。有术语义的词往往为名词,具体到名词所代表事物的归属范围、囊括的小类及其发展的结果或趋势如何,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这些问题越“辩”越明。例如“蝌蚪”:
78版【蝌蚪】蛙或蟾蜍的幼体,黑色,椭圆形,像小鱼,有腮和尾巴,生活在水中,用尾巴运动,逐渐发育生出后肢、前肢,尾巴逐渐变短或消失,最后变成蛙或蟾蜍。
05版【蝌蚪】蛙或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幼体,黑色,椭圆形,像小鱼,有腮和尾巴。生活在水中,用尾巴运动,逐渐发育生出四肢,尾巴逐渐变短而消失,最后变成蛙或蟾蜍等。
12版【蝌蚪】蛙、蟾蜍或鲵、蝾螈等两栖动物的幼体,黑色,椭圆形,像小鱼,有腮和尾巴。生活在水中,用尾巴运动,逐渐发育生出四肢。蛙、蟾蜍的蝌蚪在发育中尾巴逐渐变短而消失。
对比三个版本的《现汉》发现,人们对蝌蚪是多种“两栖动物幼体”的看法日渐深入,对蝌蚪母体的认识经历了“蛙或蟾蜍”“蛙或蟾蜍等两栖动物”“蛙、蟾蜍或鲵、蝾螈等两栖动物”三个认知阶段,上述释义详细描述了这一“路径”,反映了事实的框架。另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尾巴并非全部都“变短或/而消失”,比如蛙、蟾蜍会,而鲵、蝾螈则不会。与05版相比,12版《现汉》将“蛙、蟾蜍”单列出来进行说明尤为必要,这符合词典释义的客观性原则。再看“白菜”一词的释义:
78版【白菜】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花淡黄色。品种很多,是普通蔬菜。也叫大白菜。有的地区叫菘菜。
12版【白菜】①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花淡黄色。是常见蔬菜。品种很多,有大白菜、小白菜等。②专指大白菜。
植物的生长需要经历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完整的周期。具体到白菜,其又包括大白菜、小白菜等,大白菜的生长周期为两年,小白菜的生长周期为一年或两年,因而12版《现汉》阐释的白菜已不局限于大白菜,而是对白菜类植物更高层次的概括。在中国北方,人们常常称呼“大白菜”为“白菜”,二者在方言中有着近乎等同的关系,所以产生了“白菜”所指称的第二个义项“专指大白菜”。“白菜”一词释义的变化反映了人们的认知水平对词义产生的积极影响。
通过以上例子不难发现,词的术语义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脱离其原本的意义,而是结合了现实生活中某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或者学科领域内的新发现,是对语言本身所表现出的强制性的遵守。词义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可能会产生新的认知,也可能会衍生出引申义、泛指义、特指义等,这些新的意义及用法一旦固定,就会成为词的语义特征的一部分。
三、从术语义的发展演变看时代认知对词的色彩意义的影响
词的色彩意义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它附着在词的词汇意义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每个词都有色彩意义,和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一样,色彩意义也会发生变化(郭伏良,2001:129-130)。词的感情色彩作为词色彩意义的一种类型,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具体到特定的词,随着时代发展其感情色彩也可能发生变化。本文主要列举称谓词术语义的发展变化,考究时代认知对词的色彩意义的影响。先看“强人”在《现汉》中释义的变化:
78版【强人】强盗(多用于早期白话)。
96版【强人】①强有力的人;坚强能干的人。②强盗(多用于早期白话)。
“强人”在早期白话中指“强盗”,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改革开放后,英语词汇“strong man”传入中国,受其影响,人们对“强人”有了新的认识,将新的义项赋予“强人”,可指“强有力的人;坚强能干的人”,自此“强人”又有了褒义色彩。发展到今天,96版《现汉》义项②早就淡出人们视野,“强人”常常和名词性成分组合构成“n+强人”的形式,形容某一范围或领域内较为出色的人物,如“女强人、功夫强人、热血强人”等。再看“党羽”术语义的变化:
1978年版【党羽】反动势力集团里首领以外的人。
2012年版【党羽】名指某个派别或集团首领下面的追随者(含贬义)。
对比两个版本的释义,“党羽”指称对象所属范围由“反动势力集团”变为“某个派别或集团”,表面看来词义的感情色彩由较为隐晦的贬义变为中性,但12版《现汉》在括注中明确指出“党羽”含贬义,用“追随者”对其进行限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集团内部“党羽”人员的盲从。这是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明确,亦是对词语释义的完善。
结合“强人”“党羽”释义的变化发现,词色彩意义的变化受日常交际语言的影响,不同时期的语言对人们的认知水平产生影响。依据词的色彩意义选词用词,有利于提高词义的主客观相符程度,促进交际的有效互动。
四、结语
大量的术语应时而生,词的术语义受人们的认知影响悄然发生着变化。无论是词典编撰者,还是对此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应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评价这一现象。《现汉》作为一部专业的语文辞书,其对术语义的阐释是较为科学、准确、符合时代特征的,对于我们了解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词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对《现汉》词术语义发展演变的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词义演变研究的一个缩影,从中能够看到人们对词义的不断认知、不断完善,如何在释义中保持客观性、时代性、完备性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具体到《现汉》中,不同类型的词术语义变化如何?其又呈现出怎样的规律?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去研究。
参考文献:
[1]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郭伏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保定:河北
大学出版社,2001.
[3]韩敬体.论《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一般原则[J].辞书研究,
1993,(5).
(田明明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