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险出台
2016-11-14
支付宝新推出了一个名为“扶老人险”的项目:客户只需投保3元,在一年内,若遇到扶老人反被讹诈的情况,将得到最高2万元的法律诉讼费用和全年法律咨询服务。该项目上线4天,投保人数已超4万。“扶老人险”的推出与热销,再次将“扶不扶”的问题推到风口浪尖。有人认为它是一剂良药,能减少当事人的诉累,鼓励大众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权;有人则认为它无助于改变道德现状,不过是一个营销手段而已;更有人认为它的出现是一种讽刺,并调侃道“下次看到老人躺地上,先买保险再去扶”。
抛开“做好事还得上保险”的无奈,从“扶老人险”的热销,不难看出在很多人的内心深处,关于“扶不扶”的问题还是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的:只要不被讹,一定会扶。可关键就在于,买一份保险就能避免被讹吗?“扶老人险”保的并不是案件败诉后赔给对方的赔偿金,只是赔付“摊上”这类案件本身的诉讼费用。退一万步讲,就算它保的是赔偿金,一个做好事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反而要冒着败诉的危险搭上时间精力打官司,即使胜诉,其中的劳心劳力岂是一语可以带过的?面对这样的成本,“扶老人险”带来的正能量显得微乎其微。
事实上,在媒体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已被查明的80%“扶人”的案件中,撞人者冒充好人的有32例,诬陷扶人者的有84例,但仅有一人受到处罚。这种处罚率基本为零的状况,不仅会使做好事的人寒心,甚至还会助长讹人事件的发生——讹人成功可以得到赔偿,即使不成功也没什么损失,讹人者是高收益、无风险,救人者反而是无收益、高风险。这种法律导向不改变,“扶不扶”的困局很难突破。
品悟
治理人心不能仅靠保险,它只是一个偏方,治本之法是公平公正的力量,是一套完备的制度、一套奖惩分明的法律法规。所以,一个无伤大雅的商业服务就算有顺应热点的小聪明,它仍然提出了一个大命题,即“道德治理”需要法律与制度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