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材扩用·反转新闻
2016-11-14雷明韩永俊
雷明++韩永俊
“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出现在舆论空间的新现象,是指公众态度的反转,某条新闻刚出来时,舆论会把矛头指向某一方,可之后公布的细节会使新闻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态度立刻随着新剧情情绪化地摆向对立的另一个方向,被同情的受害者瞬间成为被唾弃者,被攻击的作恶者立刻成为被同情者,180度的情绪大挪移就在那一瞬间。
反转新闻的特征是:吸引舆论眼球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戏剧性反转以及公众态度的反转。而导致这些“反转”发生的始作俑者,其实可能是这个舆论场中的每一个人。
1. 严谨客观地对待新闻事件。真实、客观是新闻的生命,这就要求媒体人应该持有严谨、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事件的报道慎之又慎,避免出现差错;这也在客观上要求年轻人严谨、客观地对待任何事物,不能主观臆测,更不能添油加醋。
2. 谣言止于智者。网络社会,谣言传播迅速,作为网民,对待非官方新闻,应该淡定而自信,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放大传闻,多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发戾气,泄私愤。
3.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有些新闻之所以发生反转,是因为偏听偏信,开始只听信新闻当事人甲,进入对甲有利的叙述逻辑;而听了当事人乙的叙说,又进入当事人乙的叙述逻辑,缺乏兼听则明的公正旁观者心态,没有原则,没有客观的辨别力。
4. 全面冷静地认识事物。反转新闻的形成与碎片化的信息和浮躁的热点节奏关系密切,我们常常为它们所误导。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而冷静地认识事物,不急于下结论,更不能情绪化。
5. 要有自己的主见。反转新闻剧的背后,就是标签的反转。贴着这个标签,公众会是一种态度;换另外一个标签,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人们的情绪很容易被变换的标签牵着鼻子走,而不问事实和是非。
做人不能没有主见,处世不能没有决断。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真能做到事事均有自己的主见,却非易事。
盲目自信是固执,偏听偏信是糊涂。正确的主见都是事物本质的反映,坚持正确主见就是坚持真理。如果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别人点头,你的人生就肯定平淡得像河边的一粒沙子。有主见的人肯定是有个性的人,更是聪明的人;有主见的人,才会有思想,有思想的人才会有思路;有思路的人才会有正确的判断力;有正确判断力的人才是一个聪明的人。一个人如果缺乏主见,做“墙头草”“随风倒”,必将一事无成。
2015年10月4日,一则“碰瓷”索赔的消息在网络疯传,报道称一名中国老人在日本京都祇园旅游时“碰瓷”索赔10万日元。事件真相如何还不得而知,但是网友们都忍不住先批判一番,称“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两天后,一位 “碰瓷”事件目击者发布微博称,老人确实被撞,还被冤枉碰瓷,并表示“我们没有给国人抹黑”,还晒出了老人就医的诊断书以及事发现场照片。日方车主也表示:“中方当事人受了轻伤,通告说没有受伤不是事实,而且也并非自己撞到车上。”网友们立即来了一个180度的情绪大挪移,转而力挺老人。网友们为什么先批后挺?没有主见使然。
类似的反转新闻层出不穷:2015年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云南女导游事件、学生给老师打伞事件等。舆论也上演了一场先攻击后同情的反转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反转新闻?公众人云亦云,缺乏判断力,没有主见使然。
……
做一个有主见的人,从网络新闻开始!
本文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片段。作者紧扣题目要求“我的看法”行文,并将“术”材“反转新闻”嵌入其中,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