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材新用·东施效颦
2016-11-14宋银燕
宋银燕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
反弹琵琶,需要视角独特、眼光长远,立足时代、紧跟潮流。在深入思考中,将时代精神、主流价值、流行元素等融入社会现实,会发现更多新的内涵。
1.正面着眼,找优点、亮点。紧盯人物,即便东施在世人眼中无甚名声,但还是可以发现她身上的可取之处。比如勇气可嘉等。
2.侧面切入,寻抓点、特点。从模仿对象西施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大家可以容忍西施的病态却不能接受东施的模仿?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容易受某些外在因素的影响,甚至因人而异等。
3.背面立足,觅要点、疑点。模仿事件的背后,带来的结局、后果,折射出话题对象的哪些关键点,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去追溯根源。可从“美丽标准”等方面落笔。
4.反面挖掘,扣热点、焦点。旧材料,在新的环境条件、社会形势下是否有不同效应,同以前相比较,还可以有哪些预设及可行性。可从“敢于表现”等方面入手。
“勇敢”的东施
或许你眼中的东施不自量力,甚至愚笨可笑。若东施效颦这一热点见诸报端,必成为全民口伐笔诛、围观吐槽的娱乐话题,围观无数。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否认,东施很有勇气。敢于模仿,敢于改变,心态乐观,心智完善,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在当今社会不可或缺。文献中没有记载她因受人嘲讽而自杀身亡的消息,说明她经受住了乡人的嘲讽、外界的打击,伤心过后再重新开始,又何妨?而这也恰好与当今社会中那些因失恋、工作压力或众人取笑而寻短见的人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比,择生与择死,取决于能否敢于面对挫折、承受失败的心,失败后勇敢地站起来,才能让心更坚韧,才能更多地承受生命之重。
不勇敢,何以立足?君不见,当今之世,喧嚣无比,种种声音,充斥于耳,真真假假,扑朔迷离。今天有这样的爆炸新闻博人眼球,明天有那样的消息横空出世,相关的种种无底线、无节制的恶搞嘲讽、辛辣评论如洪水泛滥,四处流溢。若纯粹看热闹,观而不语如君子倒还无可厚非,若是战火延至生活,波及生命,问题就严重了。流言、舆论,如猛虎。舌头是最柔软的,也是最有杀伤力的,如果,备受舆论诟病的东施生活在今天,不一定能活下去,估计最好的结局也是声名狼藉,如被斥“作秀”等,更不提今日的某些“道德捆绑”“软暴力”行为了。
勇敢地面对现实,纵使荆棘丛生,前路坎坷,也要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所以,那一抹坚强的背影,走在我们眼中,走进我们心中,值得点赞!
片段一改东施效颦的固有思维,反弹琵琶,从东施的勇气、勇敢入笔,紧扣现实社会,纵谈勇气、心态、坚强,很有现实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