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公开课分组讨论的弊端与对策

2016-11-14李俊涛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1期
关键词:分组讨论公开课讲授

李俊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085-02

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的主流发展趋势是变单纯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学习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参与热情,帮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能,提升教学层次。

在实践操作中,这一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对于分组学习、分组讨论的倡导。尤其是各种主题的语文公开课上,分组讨论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公开课的“主角”,既是授课教师准备的重点,也是听课者关注的重点,几乎到了少了分组讨论就没有公开课的地步。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讲过不少公开课,也听过不少公开课。笔者认为,对于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而言,通过适当的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还是很有意义的;但是,目前在分组讨论的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组讨论在公开课中占据的时间比重过大,导致必要的课堂讲授时间过度压缩。课堂讲授时间不足,教师对于有关内容的阐述和展开不够充分,往往会导致两个结果:

其一是在分组讨论开始前,没有必要的课堂讲授做铺垫,导致学生分组讨论展开的层次比较低,在缺乏必要准备的情况下天马行空,往往会在一些比较低层次、比较基础的问题上过分纠缠,无法发挥分组讨论激发学生个性、促进深度自主学习的价值。

其二是讨论之后,教师已经没有时间对分组讨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引导学生在发散型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导致分组讨论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并没有发挥多少实际作用。

第二,分组讨论过多,容易导致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缺乏全面理解和整体把握。在语文公开课的教学实践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组织方式,是将不同问题分给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展开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和聚焦点势必集中于本组所分配的问题;但是,对于教学目标或者课文所涉及的其他问题则关注不够。

如果教师在分组讨论结束后,在各组学生交流讨论成果方面组织的不好,或者回到课堂讲授环节,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强调和阐述不够,甚至会使学生陷入一种只顾一点、不顾其他的境地,对整篇课文也只会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

第三,分组讨论中,不同学生因为其学习能力、参与积极性、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表现千差万别,而部分学生容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在实践中我有一种感觉,无论是讲公开课,还是听公开课,对于某个班级而言,如果多讲或是多听几次,常常就能发现,无论是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还是在分组讨论结束之后的分享环节,参与积极、表现活跃的,往往总是某几个学生。同样的,也总有部分学生,对分组讨论的参与不积极、不主动、不活跃,或是一言不发、低头不语,或是若有所思、心不在焉,偶尔插几句话,也是和讨论主题没有多少关系的闲话。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在能力、性格方面客观上存在差异,这是不容易在短期内通过教师的人为干预加以引导的。而这种差异虽然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模式下也存在,也会发生影响,但在分组讨论模式下,学生能力、性格方面的不同,对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影响,会导致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实际收获的巨大差别。一部分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收获良多,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长此以往,还会形成恶性循环,越是参与的少,就越是不愿意参与、不容易参与。两个学生群体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这种分组讨论导致的“马太效应”,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坦率的说,相比平时的正常课程,教师在组织公开课时,为保证课堂效果、追求出彩,确实也存在希望某些能力较强的尖子学生多表现的倾向,甚至在课程准备中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安排,这将进一步导致“马太效应”的加剧。

面对上述问题,应该怎么办?我们当然不能持一种因噎废食的态度,不能因为分组讨论这种模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否定了它对打破传统单纯课堂讲授模式的积极性,否定了语文教学强调主动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分享式学习的大方向,而是应该积极改进。具体的说,笔者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正确认识教师讲授和分组讨论之间的关系,两者应当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教师讲授不能代替分组讨论,分组讨论也不能代替教师讲授。在实践中,分组讨论前,教师要做充分的引导和铺垫,分组讨论后,教师则要进行有力的归纳和升华;一方面保证分组讨论的质量,另一方面则帮助学生实现从部分到整体的全面把握。分组讨论的时间比重要安排得当,加起来以一堂课时间的~为宜,精当的时间安排,也有利于提高分组讨论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提高分组讨论实践的科学性,不应放任自流,实现一种“有管理的分组讨论”。教师在组织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应当借鉴一些管理学的思路和方法。在具体分组时,要注意不同组别内、不同类型学生的搭配。在分组讨论进行中,要设定秩序和规则,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安排学生在各组担任一定的组织、引导和秩序维持工作,确保分组讨论的质量;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畅所欲言、放飞头脑,不等于放任自流。在讨论秩序的设计方面,可以在适当情况下做一些必要的“强制性”安排,比如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发言,甚至还可以有倾向性、有侧重点的敦促平时参与较少的学生积极发言,并且担任代表全组分享讨论成果的角色,尽可能减少“被遗忘的角落”。

我们应当认识到,在语文教学的发展历史上,分组讨论模式还是一种相对而言的新生事物,在新生事物的发展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倒退回以前的老路上去,而是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克服各种弊端,不断提高分组讨论的水平,改变语文课堂的面貌。

猜你喜欢

分组讨论公开课讲授
基于分组讨论互动教学的视频反馈学习法在神经病学教学查房的应用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