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2016-11-14范灵秀张方萍
范灵秀 张方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077-01
一、审辩式思维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审辩式思维
审辩式思维是指逻辑清晰严密的思考。根据《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共五个环节,其中“审问、慎思、明辨”,要求敢于独立思考,提出疑问,但“思”而要“慎”,“辨”而要“明”,不是乱加质疑一番。在维基百科的英文版中对审辩式思维的介绍:审辩式思维是一种判断命题是否为真或是否部分为真的思维方式。
(二)审辩式思维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今天,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激励个人持续钻研的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今日中国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如今伴随网络的发展,获取某种特定知识越来越容易。所以重要的已经不是对特定知识的记忆,不是向学生灌输一些特定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
二、如何培养及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先决条件,拥有良好的审题能力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普遍较弱,多数学生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都能较好地掌握,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做得不尽人意,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学生审题这方面。所谓审题,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正确的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已习惯了一种固有的解题模式,他们认为数学习题中的信息全部是对解题有帮助的,有的学生对题目意思一知半解,胡乱套用数据,其结果正确与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能力,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结果交上来的作业90%以上的学生都给出了如下算式:4.2=12.8(平方米),12.8-2.8=10(平方米),10.4=4(千克)。”只有10%的学生没有动笔,其中一个胆子稍大的学生说:“老师,您的题目出错了!”此言一出,课堂上顿时鸦雀无声,这位学生继续说道:“因为要求南墙的粉刷面积必须知道长和高,而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高是多少,所以这道题目没有答案!”没有答案?大家满脸震惊,而后幡然醒悟。老师也深有感触地说:“我很佩服这位同学,一是佩服他发现了这个大家容易忽视的环节,二是佩服他有勇气站起来表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
(二)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重要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表达自己想表达的观点。独立思考是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则更加突出了思考在学习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创设有效的思考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一种迫切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始终处于一种高峰状态。另外,问题提出后,我们应该留出一段时间,为学生营造静思冥想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尝试探求新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再答”的机会,修正错误的思考。杜威说过:“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知识更多。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错误是对他本身有好处的,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要将自己变成冷面的法官,而应充当细心诊断的医师,循循善诱的导师。课堂教学是学生尝试学习的过程,允许学生出错,引导学生分析发生错误的症结。教师不要过分关注错误本身,应更多分析错误产生的过程。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走向结论,不要简单地从结论走向结论。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即使做错了,讲错了,可以让学生自己互相纠正补充,教师可适当地完善、提升、类化,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会记忆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三)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不是目的,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发展审辩式思维是为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以做出好的决策。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老师要敢于“放”开,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然后老师要及时的“收”,进行集中思维,比较鉴别,选出最佳的解答方法,体现优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