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胡老人

2016-11-14王佳宁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京胡国粹老李

王佳宁

老李每次下班回家都会在街边碰见那拉京胡的大爷。

过时的深蓝色中山装,洗得有些发白却一尘不染,花白的头发梳得整齐,拿只小凳,端端正正地坐着。

那把京胡也有些年岁了,白胶带缠了一圈又一圈,活像具木乃伊,又被塑料袋裹得严实,好像生怕被别人抢了去。

老李并不知道大爷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街边的。也许是一月前,也许他一直都在只是老李没有注意过。实际上,老李哪有心情注意这个啊,在单位里被领导训,回家还得挨媳妇骂,心里有苦说不出。

这天赶上媳妇过生日,老李提着大包小包着急忙慌往家走。路过街边,没有听到熟悉的“咿咿呀呀”声,反而是一阵吵嚷。老李凑上前去看,哎呀不得了了,这大爷和一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吵起来了。只见那外国人无奈站在一旁,大爷面红耳赤地扯着嗓子喊:“你把我当什么人了?别以为你们外国佬有钱就到处送,我拉京胡我高兴,我儿子每月给我的钱我都花不了,你这小兔崽子还……”老李这才注意到大爷鞋底下还踩了两张红票子。骂完了,大爷还不解气,又往钱上踹了两脚。

那外国人不会说中文,忙着打手势和周围人解释。也有人看明白了这回事,小声地和旁人议论着该如何处理。一边是外国友人,一边是花甲老人,得罪谁都不是件道德事儿。还没等他们商量完呢,人群里钻出来一愣头青。

“老头儿,我告诉你,人家给你钱是给你面子。我在这听了好几天差点没听吐了。”

“胡说什么,这是京剧,是国粹!”大爷更生气了,胡子跟着身子一起颤。

“什么国粹,现在谁还听这老掉牙,小心我去告你扰民,你还得赔我精神损失费呢!”愣头青倒是一脸笑嘻嘻。

大爷突然呆住了,缓缓地坐下,低下头不再说话,手里不住地抚摸着那把历经沧桑的京胡。众人也没了看戏的劲头,作鸟兽散。愣头青捡起地上的钱扬长而去。那傻站的外国人脸上的表情从无奈变成了惊愕。

老李叹了一口气,想去安慰下大爷,又怕回家晚了挨骂,只好拍拍那外国友人的肩膀,示意他离开。留下大爷一人像个犯错的孩子。

第二天,大爷没有出现。第三天、第四天,老李都没看到大爷。直到半个月后。

那天老李刚涨了工资,心里乐呵呵的。转过路口便看到了大爷。衣服没变,位置没变,但好像背驼了许多。拿出京胡,大爷试了一遍又一遍弦,却并不准备弹奏。

“哎,大爷,老长时间没见您了啊!”老李朝大爷打了个招呼。

“病喽!也不知怎的,就生病了,爬层楼还得喘三喘,真是一把老骨头了!”大爷抬起头看了看老李,又低头把京胡装进袋子里,欲起身离开。

“大爷,怎么不拉上一曲,这么长时间没听见这声音还挺想念呢!”

大爷猛抬起头,连说话声里都带着惊讶:“真的?我可以吗?你们不嫌难听,不嫌吵?”

原来,大爷还在意那件事!

老李连连摆手,“不会不会,别理那毛小子说的话。”说到这儿,老李顿了顿,声音突然降了八度:“那天,我也在场。”

“那好,我就给你来一曲!”大爷立刻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一曲作罢,老李发现那胡柄上有不少裂纹,音色也不够响亮了,忍不住去摸了摸。

大爷明了老李的疑惑,开口说道:“它啊,跟我50多年了。年轻的时候我是县话剧团的,也算学了一门手艺,谁料碰上文革,凭这个不能养家糊口。后来成家有了儿子,便想法赚钱,就把它撂在一旁了。前几年收拾东西又翻了出来,看见它啊,就忘不了过去了!”

老李听着听着,仿佛看到小时候的自己在麦场上放风筝,又仿佛听到母亲喊自己乳名。

“后来儿子有出息了,把我接到城里,要给我换把新京胡。我说:‘不行啊,时间一久都有感情了,舍不得再换!再后来儿子娶了媳妇生了孙子。我知道儿子和媳妇吵架是因为我在家拉京胡太吵,儿媳妇不乐意听,还怕我吓着孙子。我也不想为难我儿子,这不就出来了嘛!唉,现在这些小年青怎么就讨厌京剧呢?”大爷低头沉思着,半晌,又说了一句话:“老伴走得早,能陪我的只有它了。”

一滴浑浊的老泪悄悄地流到地下。

老李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发觉自己的安慰也是苍白无力。

几年后,老李升了职,举家迁往外地。

期间,老李打听过大爷的生活状况。最后一次是听说大爷已经去世了。京胡和大爷一起进了火葬厂。

(指导教师:蒋玲玲 评委:贾亚楠)

猜你喜欢

京胡国粹老李
中国国粹——京剧
百变“老李”
晚风飘来京胡声
给老李过生日
“狡猾”的老李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
走进国粹脸谱大本营
中国民族乐器(之六)京胡
我,京胡和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