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计分卡视角下高校目标管理模式构建及绩效评价*
2016-11-14张冀新湛俊三
杨 伟 张冀新 湛俊三
(1.湖北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2.湖北工业大学 发展规划处,湖北 武汉 430068)
平衡计分卡视角下高校目标管理模式构建及绩效评价*
杨伟1张冀新1湛俊三2
(1.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8;2.湖北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68)
平衡计分卡的平衡逻辑性对各类组织都有一定参考性和适用性,高校也不例外。文章建立了平衡计分卡视角下以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组织建设四维为基础的三级59项指标,并以国内22所工业大学为样本,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行绩效评价,从四维均衡角度提出6条目标提升路径,结合区域空间和战略定位,提出高校目标管理内外兼修、中间突破和刚柔并济三种路径模式。
平衡计分卡;高校;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发展路径
一、引言
2015年10月26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举措[1]。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衡量高校战略实施绩效的考核指标体系,以反映、监测、评价和分析高校战略规划实施状况、进程及实现程度,并为高校战略目标管理提供路径参考。
对于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引起了学术界的巨大反响。“目标管理”思想对中国当前的管理学研究具有较大启示和深远意义[2],运用领域也从企业逐步扩散到行政、管理部门。引入目标管理是高校管理改革的有益探索[3]236。我国学者对于高校战略目标管理方向已有研究,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董泽芳等[4-6]对高校目标管理中面临的理论困惑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实证化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优化管理、措施实施、目标考核上的具体建议。别荣海等[3]236依据工作实践,从目标管理的各个环节出发,研究了高校目标管理的路径与方法。陈明[7]在探讨战略实施失败原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大学战略有效实施的若干驱动因素。杨晓平[8]通过对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015年远景规划进行文本分析,探讨了英国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的价值诉求与取向。
基于对国内外学者有关高校目标管理的研究分析后发现,从高校单向教学管理角度和纵向目标管理过程角度出发较多,但对于整体战略布局和横向目标管理较少,而对于高校来说,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以及组织建设都应纳入到目标管理范畴之内,才能从整体上实现对战略目标的掌控。本文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按高校管理特点,将平衡计分卡四维度转换为高校目标管理四维度,构建高校目标管理模式,实现高校目标管理新的突破。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目标管理模式
(一)高校目标管理的模式
平衡计分卡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大卫·诺顿在1992年提出的一种运用于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该方法从学习和成长、内部业务流程、客户和财务四个维度要求彼此之间保持平衡来管理组织的绩效[9]。平衡计分卡自提出以来,多应用于企业,也有应于事业单位,国外高校重视战略规划对大学发展的引导,如卡内基梅隆大学从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决策及评估的一系列战略规划过程[10],英国利兹大学以战略地图展示战略规划[11]。国内高校对平衡计分卡集中在定性指标量化处理[12]和行政管理应用,建立知识平衡计分卡模型,设计高校行政部门绩效指标体系,建立战略地图[13]。
在对高校绩效评价上,应望江等[14]构建了由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和资源条件为一级指标的高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引入实证分析,得出高校投资与其综合办学水平一致的结论。本文在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基础之上,从高校战略目标出发,结合高校社会使命,建立了以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组织建设为基础四个维度的目标管理模式。其中,学习和成长维度通常作为企业成长和改善的基础架构,通过员工能力的提升形成对另外三个维度的保障,而组织建设作为高校发展之中的先决条件不可忽视;企业从内部业务流程出发,通过优化组织管理、改良经营过程来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的手段,对高校而言从内部改善教学环境、着眼教学工作才能满足社会需求;客户是企业经营的关键,把握客户和市场能使企业有足够的能力获得经济效益,而提升高校水平的关键在于科学研究;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利润,高校则应以面向社会服务为最终导向。如图1所示,高校战略以实际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工作为支撑,关键在于科学研究,使高校的核心工作面向社会服务。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表1 高校目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四维一级指标,划分出二、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社会服务下划分为科技与产业和毕业生就业,社会服务旨在考评高校直接服务社会或者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间接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并且高等教育最终也是面向社会,不断向社会输出人才资源;科学研究下划分为重要科研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是衡量高校绩效的重要标准,重要科研平台以实验室、研究中心为主,区别于科技和产业中的实践基地等,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互为依托,形成对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综合考量;教学工作下划分为学生规模与结构以及学科与专业设置,高等教育依旧是以学生教育为主要任务,学生的质量与专业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结构与学科的设置成为衡量教学工作重要的标准;组织建设下划分师资队伍和机构情况,教师队伍既关系到教学质量也关系到科研水平,也因此构成教学和科研的基础;高校的发展也与国家政策有关,因此在机构情况上存在差异性。本文就是通过差异性和共性的综合考量来判断高校目标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和平衡性。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甄选与数据处理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中国制造2025”[15]的概念,结合德国工业4.0的国际大背景下,工业发展升级备受关注,本文以高等院校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并作出如下筛选:(1)公办高等院校;(2)高校名称中包含“工业”字眼;(3)高校级别为省属以上。全国共有22所满足筛选条件的高等院校,在已公开的数据基础之上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得出实证分析的样本数据。
(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高校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平衡性在指标上表现为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了使这种客观性的分辩信息更为直观地表现出来,本文采用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熵值法是一种用熵来度量不确定性的方法,其信息量越大则不确定性越小,熵就越小,作用也就越大。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最后,经过熵值法的计算得出的Wj即为第三级指标权重,再按比例计算得出第二级指标权重(见表2)。其中熵值权重最大的是重大科研项目、科技与产业和师资队伍,说明这三个指标对综合评定的相对影响程度最大,熵值权重最小的是毕业生就业、学生规模与结构和学科与专业设置,说明这三个指标对综合评定的相对影响程度最小。
表2 根据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对影响程度
(三)均衡分析与提升路径
1.高校四维均衡评价
表3 高校四维指标评价结果及排名
再利用“落差值”法,即四个维度排名两两相减取绝对值,即γ1=|社会服务排名-科学研究排名|、γ2=|社会服务排名-教学工作排名|、γ3=|社会服务排名-组织建设排名|、γ4=|科学研究排名-教学工作排名|、γ5=|科学研究排名-组织建设排名|、γ6=|教学工作排名-组织建设排名|,并以此构建了四维均衡模式下高校排名分布图(见图2)。四维应保持在相对均衡的状态之下才使得高校目标管理模式越合理。落差值越小说明彼此越接近,四维模式下表现为均衡状态,反之落差值越大越不均衡。由图2可以看出,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维相对均衡,而内蒙古工业大学等相对不均衡。不均衡模式的存在,使得高校的长足发展受限,并集中反映在高校结构转型和目标提升之中。
图2 四维均衡模式下高校排名分布图
2.高校目标提升路径
通过对22所高校的均衡分析可以看出,不均衡的分布状态下各有侧重,因此在目标选择上各大高校之间存在差异。不同高校提出的建设世界、国内或地方一流大学的目标,最终是使高校服务或利益相关的政府、企业、教师、学生等主体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实现各对象满意。因此平衡计分卡的视角下的组织建设维度不是高校战略规划发展的最终导向,而优化教学工作、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服务能力才是高校战略规划的最终使命,即通过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战略维度来不断提升各服务对象满意度,从而建立起高校目标提升路径的6种途径(见图3)。
图3 高校学院结构转型和绩效提升的六条路径
选取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的科技与产业、毕业生就业、重要科研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学生规模与结构、学科与专业设置六个二级指标作为聚类分析变量,为提升高校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提供路径选择的依据。由于待运算数据属于定比或定距尺度数据,因此依据22所高校标准化的目标考核数据,运用K均值聚类法,通过SPSS 19.0软件对高校进行类别划分,经计算选择最佳聚类数目为6类,并构成初始聚点集,对22所高校进行了初步划分(见表4)。
表4 22所高校目标管理考核的K均值聚类结果
(四)高校的区域空间分异
通过对22所高校的区域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9所,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各5所,西部地区3所,而高校发展与区域经济有一定的联系,为了使实证分析更加具体,以反映出高校区域分异与所处区域经济基础的关联性,采用WT指数进一步筛选样本。
在6所示范性工业大学中东北、西部、中部各有1所,另外3所均为东部地区,依次分布在哈尔滨、西安、杭州、南京、北京、合肥。如图4、5所示,首先四大板块在经济发展中,东部城市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以及GDP总量上保持领先;其次合肥在GDP总量相较6城市中处于劣势地位,但第二产业增加值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再有东北和西部城市所占经济优势不大,但区域内高校却保持领先地位。6所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合肥工业大学由教育部主管,从级别上比省市主管的略高,并且拥有来自国家层面的重点扶持政策和待遇,在机构设置和学科建设上成为重工、军工等重大项目的首选地,因此与全国其他以工业为主的高校相比更具竞争力。在地区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中,高校成为两者的沟通纽带,一方面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另一方面科研成果推动工业发展,因此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图4 6所城市2010—201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
图5 6所城市2010—2014年GDP总量
(五)战略定位差异化分析
在实证分析的22所大学中,各高校对自身发展战略定位各有差异,总体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区域性定位,这类高校在战略目标中将自身定位为国际知名型、国内一流型以及区域特色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创建“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第二类是方向性定位,这类高校在战略目标中将自身定位为应用型、创新型、教学研究型和综合型,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提出创建“现代化应用型特色大学”,前两种类型在高校战略中常交叉出现,如合肥工业大学提出创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第三类是创新性定位,这类高校在前两类定位的基础之上提出更具特色的战略目标,如湖北工业大学在战略定位中引入“绿色工业”一词,安徽工业大学引入“行业特色”。
对各种类型词汇的出现频次统计发现,在三种主要类型之中,剔除重复性之后,包含区域性定位的高校有9所,而这些学校综合排名相对靠前;包含方向性定位的有12所;包含创新性定位的属于个别案例,在分析中暂不予考虑;17所高校出现定位雷同,如“有特色”“高水平”等;另有4所高校战略定位不明(见表5)。
在高校战略定位基础之上结合四维指标评价结果,并综合考量各项指标差异后发现,战略目标的明确程度与高校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定位越明确,发展越能有计划地推进,而最终反映在高校战略路径提升上。高校平衡计分卡的突出特点是从战略出发,关注重点目标及关键指标,以期望实现从重视绩效指标的罗列向到重视流程优化的转变,并最终提高高校各层管理水平,实现结果与过程的结合,加强目标与行动的对接。
表5 高效战略目标类型频次统计表
四、对策建议
为使高校目标管理战略更贴合实际,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中发挥更大优势和作用,结合平衡计分卡的实证分析,提出高校目标管理的三种路径建议:
路径一:内外兼修。立足服务社会,科研教学两手抓。高校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社会,在制定目标战略时对外充分考虑社会现实意义,对内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引导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面向社会服务制定实际战略,协调四维关系,寻求整体目标的有力推进,发挥整体优势。
路径二:中间突破。紧跟区域形式,协同创新谋发展。紧抓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在目标管理上适应本区经济、政治、文化需求,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定点培养上获取区域内的竞争优势,使高校从服务本区域开始,逐步扩大辐射半径,以期实现高校更高、更远的战略目标。
路径三:刚柔并济。明确战略定位,整合资源重实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四个维度充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对已有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制定有远见、讲实效、合情理并能涵盖区域性、方向性和创新性的战略目标,制定四维模式下的绩效考核,将战略细化为各级目标,并逐级推广。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1-03)[2016-01-12] .http://
www.gov.cn/xinwen/2015-11/03/content_5004093.htm.
[2]陶向南,邹亚军,赵曙明.德鲁克管理思想中的政治与社会渊源[J].管理学报,2014(6):801-807.
[3]别荣海,任义.高校目标管理的路径与方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2):236-238.
[4]董泽芳,何青.高校目标管理面临的困惑与思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4):23-31.
[5]董泽芳,张继平.高校目标管理的主要特征及实施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21-23.
[6]董泽芳,何青,熊德明.关于75所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现状的调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2):15-21.
[7]陈明.大学战略规划有效实施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评论,2013,1(1):30-42.
[8]杨晓平.英国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的价值取向:曼彻斯特大学2015年远景规划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53-57.
[9]KAPLAN R S,NORTON D P.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J].Harvand Business Review,1996(1):75-85.
[10]魏海苓.战略规划与大学发展:以卡内基—梅隆大学(CMU)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7,28(9):57-61.
[11]柴旭东.战略地图与大学发展战略制订:以英国利兹大学战略地图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8(3):101-104.
[12]麦海燕,麦海娟.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评价定性指标的量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5):107-110.
[13]张婧姝,邬长明.基于知识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行政绩效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与管理,2010,12(4):141-144.
[14]应望江,李泉英.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45-50.
[15]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李世萍)
Construction of Target Management Mode in University andPerformance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eersmart Balanced Scorecard
YANGWei1,ZHANGJi-xin1,ZHANJun-sa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430068,China;2.Development Planning Department,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430068,China)
The balanced logicality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s referential and applicable to all kinds of organizations,and universities are no exception.This paper has established 3 levels and 59 indicators with the foundation of four dimensions of social service,scientific research,teaching,and organization buil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and uses the Entropy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indexes and process performance appraisal by taking 22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as samples.Moreover,dividing six paths of objective ascensio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gional space and strategic position,the paper comes up with the three path patterns of managing goals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breaking through the middle,and combining hardness with softness.Key words:Careersmart Balanced Scorecard;universities;target management;performance evaluation;development path
2016-03-07
湖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高校战略规划执行力的目标管理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5SW0202).
杨伟(1994-)男,湖北宜都人,本科生,主要从事技术经济研究.
G64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