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家书店在医院开分店:边打点滴边读书
2016-11-12
事件回放
最近,杭州一家书店里悄悄出现了几个落地型的医用点滴架,这些明晃晃的架子,扎在满屋子的书堆里,乍看之下实在有些不合拍。但你时常能在书店里看到这样的情景:穿着病号服的读者,倚在绿萝点缀的落地窗边,把盐水瓶往架子上一挂,一边打点滴,一边安静地读书。你会忍不住从心底发出一声感慨:阅读,和生命一样,都是世间最温柔美好的事。
时事鲜评
这家特殊的书店名为晓风书屋,坐落于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一层,专门为住院病人、陪护家属及该院的医生、护士等医务工作者服务。但书店内鲜有专业医疗书籍,反而文艺社科历史等品类齐全。店内设有供人休息阅读的吧台座,还有专门的儿童阅览区,旁边有几个输液点滴架,方便家长带着生病的孩子在这里看书打发时间。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黄东胜向书店老板开出的邀请条件极为优厚:房租全免,装修全包,带着书和员工进场入驻就行。
“为什么要有书店?提高员工素养也好,给病人精神慰藉也好,这些说到底都太大。在我心里,逛书店、读书,本来就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和吃饭、睡觉一样,真没那么多为什么和特别的原因。”黄院长的解释既简单又质朴,“我们只希望看到病人进医院来也可以不委屈自己,还能和平时一样,情绪低落的时候,到书店安安静静看本书,有个好心情很重要。”“我觉得护士更应该读书,有温情的人文阅读会带给病人更有温度的护理。”一位临床护士说。这间开在医院里的透明书房,已经不再是图书售卖的窗口,它似乎成了人们在遭遇病患时寻求些许心灵庇护的一处栖息之地。小小的,安静的,那些书页轻轻的,看上去没有力量,如同阅读这件小事,润物细无声,却给了人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梦想。
(选自环球网)
22位委员联名提案,倡导网络“净语良言”
事件回放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一份由22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名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净语良言,戒除网络粗俗用语》的提案,受到各界关注。不仅因为这22位政协委员中有孙丽英、金铁霖、陈思思、梁晓声、王兴东等大家熟悉的文艺工作者,还在于这份提案关注的是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意义重大。
时事鲜评
网络粗俗语言对青少年危害极大。首先,网络粗俗语言过于草率轻佻,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践踏了规范汉字的权威性。其次,网络粗俗语言已侵入现实生活,对学生使用正规语言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再次,网络粗俗语言流传甚广,严重扰乱青少年的思维和视线,是对传统文化的践踏和挑战。在此次会议召开前,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联合启动了“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并发布了《青年自觉净化网络语言倡议书》。南开大学商学院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芳教授指出,“一个不追求精神洁净和语言优雅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而定期抛出粗俗词汇的互联网企业应对污染网络环境负责,“因为他们引领或迎合粗俗纯粹是为了商业利益,但他们对中国这个诗的国度是有破坏力的”。
网络空间不能无序发展,网络语言不能野蛮生长。首先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使用规范用语,“名人精英要带头”。其次国家有关部委要牵头,制定网络语言使用规则,倡导网络正确表达,抵制低俗用语。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网络监管,青少年网络媒体要率先垂范。
(选自中国青年网)
74岁老教授看错课表“旷课”,当众向学生做检讨
事件回放
3月3日,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胡燕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74岁的老教授,上周因为看错了课表没有来给学生上课,这周写了检讨书在学生面前做检讨,并把检讨书张贴出来,还提出因为无故旷工,应停掉自己本学期的退休补贴。真的深深被王万森老师感动!致敬!”其实,胡燕并不在现场,这是好朋友韩晓云上课时亲历的课堂。
时事鲜评
王老在检讨书里写道:“我从教五十年,把上课作为铁的纪律,雷打不动地要求自己。这是教员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教员的光荣,教师就应当按时上课,并且倾注心血把每堂课上好。”王老得知自己“旷课”后,一度落泪:“底线很重要,作为老师,责任感就是底线。”王老认为,看错课表不是偶然,而是因为细节酿成大错,究其根本还是自己的教学态度有问题,所以要从检查自己的不足开始,认真地做学问,认真地教学。谈及以后的工作,王老说:“事情要做就要做得像样子,无论是教学还是理论研究。”哪怕是在多数人看来的小事情,都不能因为费力不讨好而不去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老师教授学生学问之道,更重要的是人生之道。山东师大文学院院长杨存昌介绍,王万森教授兢兢业业,严格要求自己。“不避讳地讲,这是一次教学失误,会依照学校的相关制度处理。就我个人看来,一个偶然的教学事故,彰显了一位老教师的人格风范,值得我们晚辈学习。”杨存昌说。
王老把看错课表“旷课”这件事情定义为“终点线上的失败者”,恰恰是在“失败”的特殊情况下,才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和修养,把严格要求自己内化上升到人格层面。王老言传身教,对在职教师和即将步入教育行业的师范生们有很大启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怎么做老师,是教育者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选自新浪网)
我们应向迪士尼学什么
事件回放
2016年,随着上海迪士尼乐园即将开园,中国的主题乐园板块几乎成为沙场。正统血脉的旅游企业、草根的土豪地产商、城市文化投资公司、农场酒庄……各路人马都试图在旅游地产的新江湖里大显身手。然而主题乐园不仅仅具有商业价值。它像一个“庞然大物”,它的好与坏,带给一片区域乃至一座城市的影响,更是经年累月、难以估量。当迪士尼落地上海,我们究竟能从它的经验里学到什么,或是规避什么,从而为我们的城市生长提供新动力?
时事鲜评
迪士尼乐园创始人的目的是想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世界,而不纯粹是为了经济利益,因此乐园在设计上都是以孩子的视角为准,从停车场到游乐设施、人物角色都是故事。顾客的视角和情感,几乎都跟着故事在走。这样的玩法,比单纯的过山车更梦幻,也更让人回味无穷。同时,迪士尼乐园还非常注重乐园周围的景观,在选址时会确认周边不会胡改乱造,使周围环境可以与乐园融为一体。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迪士尼乐园精细化的管理。迪士尼有一套严格的员工管理制度,包括园内搬运食品和道具的地下通道、垃圾的回收等都井井有条。中国许多主题乐园的体验不好,从动机上就能解释一切。管理层并不十分了解什么是主题乐园,也没有投入太多感情。他们的所有行为都是从怎样快速赚钱出发,而不是从游客的体验角度出发。
主题乐园这个伴随中国经济崛起和城市化发展的庞然大物,背后涉及大量的智力、财力、人力、物力。从设计、开发到生产,从景点布局、项目管理到空间衔接,都会成为所在区域的一张名片。未来的三至五年,中国主题乐园之争将愈演愈烈,这些“巨人”做得好还是坏,都将在城市区域之间引发一次大“洗牌”。
(选自中国青年网)
情感类内容“屏蔽”家长,如何进入孩子的朋友圈
事件回放
目前,青少年拥有个人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年龄正在逐步降低。《新京报》日前进行的“你在孩子社交好友名单中吗”的调查得出,很多受访学生在9-10岁就拥有了个人社交账号。而多数学生会“应家长的要求”,将父母添加为自己的社交好友。但加好友并不意味着是真好友。那么问题来了,你在孩子的社交好友名单中吗?你看到的是孩子真实的样子吗?
时事鲜评
目前,中学生乃至小学生基本都拥有个人的通信设备。在《新京报》的调查结果中,40%的家长反馈,自己的孩子拥有微信账号;36%的家长承认孩子有QQ账号。多数学生表示他们拥有第一个互联网社交媒体账号的时间是在小学四年级。不少学生也表示,他们最初申请互联网社交媒体账号是为了接收学校的通知,或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学生会应父母的要求加他们为社交好友,但在发朋友圈时会在意父母的看法,涉及情感类的“敏感内容”大多只看不转,如果要转发便会“屏蔽”父母,“主要是怕父母不理解,造成麻烦”。
有些家长非常担心孩子谈恋爱,所以会选择“监视”孩子的朋友圈。窥探孩子的社交信息跟偷看孩子的信件和日记一样,不仅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还容易起到反作用。其实,家长可以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来感知孩子的情绪波动与成绩变化,进而分析孩子的发展动态。而在社交媒体的管理上,应给予孩子一定的宽容度,切忌硬闯孩子的朋友圈。另外,与孩子沟通也要讲究说话的艺术,以引导的方式提出自己对孩子使用社交媒体的意见。
(选自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