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市秸秆还田与土壤养分变化

2016-11-12祖国伟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肥力秸秆还田

祖国伟

摘要:商丘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商丘市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雨水充沛,排灌设备、设施齐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是小麦、玉米、花生种植的适宜区域。

关键词:秸秆还田;肥力;有机质提升

商丘地处中原,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0万亩,总人口8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2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和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全国粮食产量超100亿斤的18个地(市)之一。自农业部在商丘市实施秸秆还田、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以来,商丘市先后有9个县(市、区)承担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到2009年合并区开始实施,秸秆还田工作在商丘市已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已建成10个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结构,年施肥建议卡入户率在95%以上,服务农户超过100余万户,推广秸秆还田面积达900万亩,其中小麦、玉米配合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90%以上。通过实施秸秆还田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全市年节肥15.8万吨(亩节肥1.75 kg),总节本增效达6.8亿元(亩均节本增效75.8元)。

一、秸秆还田的基本情况及问题

未实施秸秆还田项目前,商丘市群众对秸秆的处理和使用较为盲目,化肥施肥过量的情况比较普遍,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污染环境,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宣传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以来,通过示范、培训、田间试验、肥料效应研究等多种方式,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面对面科技咨询。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学习秸秆还田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积极性,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次数和施肥方法实现新突破,科学施肥技术的到位率、覆盖率和肥料利用率得到提高。

商丘市通过秸秆还田的推广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用肥的意识,改变了农户的施肥观念,培肥了地力,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力,降低了种植成本,减少了农业环境污染。

为了提升地力,提高产量,商丘市对秸秆还田的力度连年加大,通过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等方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创车、科技下乡等方式方法,大力宣传秸秆还田的好处。与农业、供销部门一起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使得焚烧秸秆的现象得以杜绝。“重施氮、轻施磷、不施钾”的现象逐步得到扭转,氮、磷、钾的施用比例日趋合理,通过对秸秆进行(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直接还田)使得土壤有机质大幅提升。施肥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变的日趋合理,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地产出率,使农产品从产量的提高,跨越到品质的提升。

目前商丘市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随着农作物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被随意丢弃,或堆砌在田间地头、焚烧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给我们的环境和空气造成了很严重的的污染,也给人民的生活、生产、交通等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通过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我们不但改善了环境,还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施肥的意识,改变了农户的施肥观念。逐步培育起秸秆进行培肥地力、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的观念,改良了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力,降低了种植成本,减少了农业环境污染。

二、商丘市土壤养分情况

商丘,各县(市、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1982年全国土壤普查相比均是大幅度地增加,商丘市有机质增幅最小,为28.10%,原因是二次土壤普查时商丘市的面积与现在的面积不同,现在的商丘市区域面积大了。虞城县土壤有机质增幅最大,达到107.00%,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与近几年作物秸秆大量直接还田有关。商丘市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与1982年全国土壤普查时期相比有升有降,通过分析发现,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提升的原因是农户重视秸秆还田和使用农家肥。近几年复合肥(或配方肥)配方更合理,施用方法得到改善、注重养分配比,配方肥中微量元素提高的结果。

猜你喜欢

肥力秸秆还田
盐池县土壤培肥技术体系探讨
不同土壤类型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对当季土壤供氮的影响
2015年河南禹州市甘蓝田间试验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RW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田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蒙城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效果及启示
鄂东南崩岗洪积扇土壤性质分异规律
土壤肥沃耕层构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