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童书研发实施中秋课程
2016-11-12牟正香
牟正香
四川宜宾市人民路小学,进行新教育实验已有8年之久。2015年9月鲁能校区建成后,我们选择了“每月一事”项目来推进新校区的新教育工作。为了更好推进“每月一事”,把习惯养成课程化,我们利用新教育已有的成果,以童喜喜的《新教育的一年级》为蓝本,研发学校新教育课程;同时,把《新教育的一年级》作为本校老师践行新教育的操作手册。有了蓝本与操作手册,我们课程研发与课程实施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以我校研发并实施的“中秋课程”为例,说明我们怎样把《新教育的一年级》当作课程研发的蓝本和课程实施的操作手册,以启发大家思考怎样利用新教育已有的成果,轻松、快捷、高效地开发、实施课程。
一、中秋课程之范例
《新教育的一年级》这套书,以纪实性的故事来展现新教育孩子、教师及父母们怎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作品。书中的144个故事,都是新教育实验的真实案例。书中有大量的课程资源与新教育各类课程的操作方法。这套书的另一大特点是按月分册,每个月一册,每册一个“每月一事”的主题与相应的课程。比如九月这册,主题是“求知”,在这册的12个故事中,详细地介绍了“开学节”“教师节”“中秋节”和“阅读节”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情况。因此,我校在推进“每月一事”项目时,就直接利用书上的课程资源,研发学校课程,并按照故事中花儿老师的操作方法,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在9月这册书上的《月光亮一周》和《中秋夜》这两个故事就是专门讲中秋课程的,特别是《月光亮一周》这个故事,讲的就是由语文、数学、体育、音乐和美术等学科,整合成的全学科的中秋课程。其中,6首与月亮有关的儿歌童谣用于晨诵,8个故事用于绘本课或午读,1支歌曲用于音乐课,也可作为中秋课程的主题歌;“中秋诗会”就是中秋课程的结束仪式。这个故事里,既有中秋课程的资源,又有课程实施的思路,还有课程整合的操作技巧,为我们学校的课程研发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二、中秋课程之开发
《新教育的一年级》给我们提供了中秋课程成功的范例,我们采用了“拿来主义”,直接把书上的课程拿到学校,一是结合学校实际,分年级增添课程内容;二是针对年级与学科特点,研发学校全学科全员参与的中秋课程。
研发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学校行政和课题研发组在《学期课程方案》中规划“中秋自然之月”主题课程。
第二步,学校课程研发组根据《学期课程方案》要求和《新教育的一年级》上的课程资源,整合各学科资源,开发出有5首童谣、3首古诗、6个绘本故事、2部电影和4首歌曲(包括一首英文歌曲),涉及晨诵、午读和各学科课程的中秋课程。下面是我校开
发的 “中秋自然之月”课程的内
容表。
第三步,大队部根据学校中秋专题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活动方案;教导处、学科组根据中秋课程内容,细化学科教学内容,以保证课程顺利实施。
三、中秋课程之实施
学校研发出了“中秋课程”,大队部制定好《中秋课程实施方案》,怎样把课程落实到实处,考验着学校管理与课程推行力度。因而,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保证了课程有效实施。
1.明确课程意义,落实学科
责任
为了确保中秋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召开教师大会,学习《中秋课程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意义,落实和学科课程与工作责任。
下面是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师责任:
语文:
晨诵:《月亮走,我也走》《和月亮对话》《中秋夜》。
语文课:学习古诗《古朗月行》《海上生明月》《嫦娥》。
午读:绘本故事《圆圆的月亮》《月亮,你好吗?》《月亮的味道》《松鼠先生和月亮》《月亮生日快乐》《我带月亮去散步》
数学:
晨诵:《月亮绕着地球跑》
《月亮》。
数学课:一年级学习比较大小;
二年级学习月历、农历、圆、半圆、天日、旬、上弦下弦等相关知识。
午读:电影《猴子捞月亮》《常娥奔月》
音乐:
学习有关月亮的歌舞,一年级教《小白船》,二年级《月亮船》。
美术:
学习制作中秋有关剪纸、泥塑等,如剪中秋团花、捏月饼、捏嫦娥、捏月亮等;制作月亮、地球、太阳等头饰或服饰。
体育:
游戏《月亮绕着地球跑》《天上有个小月亮》。
英语:
学英语儿歌或英语有关月亮的歌曲。
信息技术:
拍摄中秋课程的相片、视频。
班主任:
教唱歌曲《天上有个小月亮》;举行班级“中秋自然之月”课程结束仪式,总结课程成果。
通过这样的分工,每个学科明确了教学内容,每位老师明确了自己的职责,确保课程的实施;学校利用 “榜样+底线”的管理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
2.分担课程内容,合力推进
课程
开学前,飓风大姐(郭明晓老师)就以“新教育一年级”为主题对全校老师们作了新教育的通识培训;随后,她又示范性地执教晨诵课和绘本课,对学校教师进行新教育课程的操作培训。但一两次培训并不能立即提高老师们的操作能力。为了学校教师尽快在工作中掌握新教育课程的操作方法,学校给每班配一套《新教育的一年级》作为课程操作手册。
老师们模仿书上花儿老师在晨诵、午读、中秋诗会中的方法操作,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提高自己课程的操作能力,让自己的课堂出现新面貌。
晨诵时间,整个学校诗意荡漾,琅琅的诵读声,如波涛阵阵涌来;每间教室里的小娃娃,摇头晃脑,乐陶陶。数学课上,《月亮》的诵读也亮起来了,“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就随着一声声的朗读,一次次大小的比较……
就流淌到孩子的心里;而那抽象的月历、农历,也随着圆月、半月变成了日与旬、上弦和下弦等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命里。美术课上,五颜六色的团花,在师生的剪刀下绽放;泥捏的月亮爬上了树梢;嫦娥在月宫中扑流萤,玉兔在桂花树下奔跑……中秋月饼也盛在了盘中,让人忍不住地想啃它几口……一个个作品,摆放在一起,又成了班级的一个大作品。中秋还未到,孩子们已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团圆的幸福美好。体育课上,老师与孩子们戴着美术课做的月亮、地球、太阳的头饰又玩起了《月亮绕着地球跑》《天上有个小月亮》的游戏,欢笑声就在学校的上空久久回荡;英语歌曲和诵英语儿歌也响起来了,久久传唱。
各学科教师各尽其责,全学科的中秋课程就得以整体推进;同时,家校携手的亲子阅读活动、中秋实践活动也在不断推进,让学校课程整体推进。一周的中秋课程与本月的习惯养成教育也在整合进行,在各学科中秋课程推进中,坚持培养各种习惯,把习惯的养成落实到行动上,让“每月一事”的纬线贯穿始终,用各学科课程当经线来丰富拓展课程,既保证课程的连续性,又保证了课程
的丰富性、还保证了课程的精确性。
3.主题联结成一体,全校团结显效果
学校以大队部为主导,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家校携手的“中秋自然之月”课程告别仪式——中秋诗会,是各学科团结合作,推进课程的又一有力措施。
在准备告别仪式时,老师们团结合作,把自己在实施中秋课程中的特色呈现出来,再结合班级课程特色,调整修改补充,把6首童谣、3首古诗和6个绘本故事,2部电影和4首(一首英语歌)歌曲与一周的教育生活进行整合,全力以赴,把诵读、写绘、歌唱、舞蹈、讲故事、看电影、做游戏、剪团花、捏月饼融为一体,力争整体展现出中秋课程带来的美好幸福的教育生活。
我们在各班的中秋诗会上看到,随着欢快嘹亮的歌曲《向着明亮那方》,开启了“中秋自然之月”结束仪式。在诵读中秋儿歌童谣时,孩子们感受中秋节的喜庆气氛,更深入地了解中秋文化;在回忆绘本故事、展示听读绘说作品时,孩子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月亮,以及和月亮发生的趣味故事。有孩子说,月亮跑了,但月亮已经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观看学习活动中的剪影时,孩子们在照片中寻找着自己,同时也在精彩丰富的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传统佳节中秋传统文化;在和老师一起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中,有孩子说,嫦娥看到我们这么快乐,一定会后悔当时偷吃了灵丹妙药,现在,她只能“碧海青天夜夜心”了。当然,她听到我们的歌声,也会少一些寂寞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孩子的成长是显著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吕冬梅老师教学《古朗月行》的收获: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才能把每件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才能让生命走向卓越 —— 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秋课程的美好。
中秋诗会不仅卷入了老师学生,还深度卷入了新父母们。他们在告别仪式前,早早来到学校,和老师一起吹气球,挂花篮,切水果,摆月饼,为班级大家庭的第一次团圆努力着……仪式还未开始,教室里就充满了浓浓的中秋味。在告别仪式上,他们合唱《水调歌头》时,婉转的歌声,动听的旋律,在每个人的心中激荡起来,把每个家庭成员的心联结起来;孩子们在父母们的歌声中情不自禁地“起舞弄清影”……班级大家庭的第一次团圆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温暖着每个人、激励着每个人。
全校12个班,各班的“中秋自然之月”课程告别仪式各有特色,但每个班最后一个环节,都是吃月饼,大家团坐在一起,伴着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把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吃着月饼,分享着快乐:诉说着月亮的味道,讲述着自己和中秋月下的故事……感受中秋的美好!
告别是在活动结束后,大家齐声欢呼“月亮,你好吗?中秋快乐!”父母们、孩子们围在老师身边,久久不愿离去,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充盈着整个学校、丰盈着每个人的心。
从我校的中秋课程不难看出,利用新教育已有的成果,把《新教育的一年级》当作我们研发课程的蓝本,让它成为老师们的操作手册,学校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就能变得轻松、快捷、高效,我们就能真正地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充分地利用新教育已有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飞,你
也能!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