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高校艺术教育对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资源转化 *

2016-11-12金学艳JINXueyan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手工艺甘肃民间

金学艳 JIN Xueyan

甘肃政法学院,兰州 730000(Gansu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730000 Lanzhou)

甘肃高校艺术教育对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资源转化 *

金学艳 JIN Xueyan

甘肃政法学院,兰州 730000(Gansu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730000 Lanzhou)

民间手工艺通过富有生命力的形式美感,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具有淳朴、天然、贴近生活的特征和以人为主、物尽其用、造型精巧的优势。而新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也在促使民间手工艺体系不断自我运动、自我完善,以吸收、同化各种有利因素,并对自身结构进行整合,来逐渐形成新的格局。高校艺术教育以其人才培养优势,构建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资源转化机制,可以有效实施民间手工艺的知识普及、技术传播和发展创新,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艺术传承的生态链。

甘肃高校;艺术教育;民间手工艺;传承发展;资源转化

一、引言

具有民族风格和意蕴的自主产品,在当下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

以日本为例,其传统艺术、民族文化和审美观念,通过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存与弘扬,并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尤其是其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可谓独具特色。比如,华润细腻、光泽柔和的酒泉夜光杯;意境隽永的兰州雕刻葫芦(见图1);古雅精美、别致流畅的天水漆器(见图2);技艺精湛的临夏砖雕(见图3);造型丰富、色彩绚丽的庆阳香包(见图4);源于生活、讲究情趣的庆阳剪纸(见图5);实用耐磨的甘肃地毯(见图6);精致奇巧的陇东皮影;黄河卵石雕刻;以及植物编制等民间手工艺产业,一直久负盛名。

图1 兰州雕刻葫芦①

图2 天水漆器②

图3 临夏砖雕③

图4 庆阳香包④ 

图5 庆阳剪纸⑤

图6 甘肃地毯⑥

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手工艺,虽然技艺精湛,造型特征独具魅力,但是却处在衰退与消亡的边缘线上。

高校艺术教育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在知识的普及和技术的传播方面更优于其他的教育机构。因此,高校艺术教育在对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作为拥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家,中国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号召与艺术教育内容之间存在着不适与尴尬。“过去的中国艺术教育成功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西方传统的传承者、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接受者、激赏者;同时却造就了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衰亡的旁观者,甚至是本土文化艺术传统的叛逆者、否弃者与掘墓人。”[1]

只有建立高校艺术教育与传承民间手工艺的互动机制,才能有效地保证高校教育所培养的艺术人才,能够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民间手工艺,并将他们所具备的个人素养、审美价值、兴趣焦点等融入其中集成新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传播、发展、创新,从而代代相承、与时俱进,形成有利于民族艺术传承的生态链。

二、民间手工艺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曾经显赫非凡,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民间手工艺历经了千百年的积累和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光辉。

民间手工艺曾经是中国人宗教信仰、民间习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着最为庞大的推广市场和最为坚实的民族基础。

然而,从目前甘肃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发展情况来看,除了庆阳地区的民俗文化颇具特色外,陇西皮影、临夏砖雕、天水漆器、兰州雕刻葫芦等,都面临着衰退和消亡的窘境。

在全国一片“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呼声中,甘肃的老艺人、专家、民俗文化学者以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不断呼吁对传统民间手工艺更好地予以传承,加以保护。其中,如何建立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体系,如何让传统民间手工艺在夹缝中生存下去,成为大家关心和探讨的主题。

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基地,甘肃高校可以将民族艺术及其思想体系,有效地纳入到其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去。

具体来说,甘肃高校可以组织专家学者与民间手工艺传承人共同编写民族民间手工艺的教材和资料,开设相关艺术教育课程,着力培养对传统艺术富有激情,同时又有能力对民间手工艺进行传承和发展的艺术人才,尤其是新时代的民间手工艺创作者与高素质的传统艺术类优秀教师,更要予以大力扶持与重点培养。

惟其如此,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主体性才会显现出来,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也才能将传统艺术不断发扬传承下去。

三、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与民间手工艺之间的互动机制

1.建立特色化的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体系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表现在生活方式中是文化的趋同,在价值观上则呈现出市场理念的趋同。面对这种文化背景,当代高校艺术教育处在古今和中西两大坐标的空间当中,努力探索前行,尤其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全球化发展,高校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复杂,也会越来越多。

我们经常会看到,今天某所高校建立了新的专业和课程,明天其他的高校也陆续出现了相同或者类似的专业课程。

其实,大到每一民族、每一文化,小到每一地方,在天下大同的情形下,也仍然都有着自身的区域性优势和劣势。

所以,不同高校的艺术教育因为其学校性质、办学特色、学术风格和导向不同,在保持其历史性的特色之同时,积极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寻找特色化教育,不失为扬长避短的积极发展之策略。

我国现有的高等艺术院校,除了部分专业艺术院校以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为课程设置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以外,其他大部分高等艺术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存在很大的共性。

甘肃省有普通本科院校14所,基本都是综合性大学,其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西方文化、艺术课程为主导和中心,而民族文化、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课程成为点缀,被边缘化了,有的甚至几乎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课程[2]。

也就是说,作为当地的甘肃高校艺术教育,并没有为甘肃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输送与贮备人才后备军。

如果各高校能够依据当地特有的传统艺术资源,将其纳入到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成学校的特色教学,就算信息传递的速度无法比拟,也不会被“全球化”的教学模式所趋同。因为民间手工艺产业和传统文化一样,是地方个性的体现,是一个地域所涵盖的文化缩影,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区域性、地方性、独特性。

2.研习民间手工艺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传统民间手工艺是千百年来普通民众以其智慧和情感创造的物质文明,它融合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是一种淳朴、自然情感的流露,它通过精妙的构思,随意洒脱的风格,手随心动的创作模式,成为启智、调动人们的情感之物[3]。

尽管一些前卫艺术家主张站在本领域的前沿,抛弃传统,但是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设计原则、艺术家的思维方式、设计形式和手法、受众的审美价值、最终的评价体系等,仍旧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如同参天大树般根深蒂固。

对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研习,可以让学生提高艺术素养,体会民间手工艺之中的美感张力,领悟它所蕴含的理性美、自然美。民间手工艺丰富的表现题材、独特的视觉思维方式,求善求美的审美特征和象征寓意性的表现手法,适合现代社会所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个性鲜明,有着强烈民俗特征的民间手工艺作品,其实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视觉艺术资源,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设计语言。

另外,在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与民间手工艺传承的不同办学层次机制之间,寻找一个适当的人才培养比例,为市场输送复合型、多样化的人才,可以使甘肃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脱离社会的实际需要,也就能够有效地扩宽艺术类学生的就业渠道。而甘肃高校培养了高质量、高需求、受欢迎的艺术人才,报考的人数必然也会增多。从这一方面来说,又关系到甘肃高校的发展命运。

3.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为民间手工艺发展提供平台

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受到国际经济的很大影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市场和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这使得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工业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形式、新的生产工具与生产工艺的产生,受众审美价值、审美趣味的改变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以及人们网络生活方式的变迁,使得许多传统民间手工艺失去了相应的需求群体和需求市场,逐渐陷入困境走向消亡。

一些民俗专家、民艺学专家,提出建立发展民间艺术和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生态链这一观点,希望从根本上来解决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生存发展之道。但是,这不仅需要积极解决老艺人、老传统的流失问题,还要解决后继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建设问题。

师徒相承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行之已久的传承方式,子女从父或母学会制作工艺和技巧,继承世代相传的家族技艺,成为能工巧匠。这种形式,虽然可以使传统民间手工艺者通过耳濡目染、自幼习艺,来练就一身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本领,但是这种传承方式范围太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尤其是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工匠艺人家庭的子女都在学校中接受教育,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的也脱离了家庭式的传承,转而从事其他的行业。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甘肃高校的艺术教育通过学校这个广阔的平台,是可以为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培养后续的继承者的。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开设了侗族大歌班,中央美术学院组建了民间美术系,新疆高校将十二木卡姆引入课堂,全国各地高校都在这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近十年来,高校艺术教育在招生规模方面,以及艺术学科结构和建设投入方面,都增长了数倍甚至数十倍,这种发展速度在世界艺术教育史上都是非常少见的。如果能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和实践中,与传统民间手工艺传承方面形成积极的互动机制,那么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将有望解决传统民间手工艺后继无人之忧[4]。

4.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为民间手工艺传承提供支撑

一些传统民间手工艺都是在特有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基础上生成的,带有地域性、民族性,有的相对而言还带有封闭性,交流和传播范围都是有限的。

以往的口头和印刷传播,对一些少数民族和偏远农村的文化艺术的影响是非常缓慢的,或是只局限于某一个地方。

而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出现,则将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播的时间与空间,从特定地域的限制中解放了出来,使之获得了更大的传播可能性,其影响的广泛度和深刻度也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发展[5]。不过,就民间手工艺的艺人们来说,他们可能囿于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局限,并不具备现代传播媒介的知识和技能,

民间手工艺只要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相应的媒介得以传播,就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相应的媒介知晓,进而了解、欣赏、扩散。

目前,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开设了传播学、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和学科。这些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传统民间手工艺和甘肃高校艺术教育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是双赢的发展路径。一方面,甘肃高校艺术教育可以帮助民间手工艺拓宽传统工艺的传播路径,找到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克服民间手工艺在传统的传承方式中丢失其原有意蕴的问题。而毕业的学生,也多了一些就业选择和人生意趣。

自主接受过民间手工艺艺术滋养的大学生,是可以致力让民间手工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全新、自由、广阔、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关系的,并且可以使两者能够互激互动,推进民间手工艺的现代化发展。

5.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为民间手工艺发展注入新元素

传统的艺术生产,主要集中于艺术的创作或者是艺术的表演,艺术创作者很少大规模地与社会产业化活动发生关联,他们基本上等同于艺术创作的人才。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艺术与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商业文化的飞速扩张,已经使得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自在衍生状态被打破。

当大量的外来产品和消费观念涌入中国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审美价值观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被慢慢打破,快速传递的图像、奇异的光色充斥着人们的视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无疑都加快了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分化步伐。

传统民间手工艺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要进行转型,学会与其他文化艺术融合发展。虽然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但是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无法被抹杀的,这是一种对话与共融的过程,而不是走向单一和趋同。

每一种文化,每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贡献,当然在历史的进程中也难免都有着各自的不足和缺陷。异质文化的对话与融合,对于双方来说,都是自我丰富与不断更新的契机。

高校艺术教育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其与传统民间手工艺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也不完全是单纯以传统文化为教育内容,它必然融合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艺术思想。

在学校,学生们接受和学习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和技能,将其与传统民间手工艺相结合,为传统艺术带来新鲜的血液和元素,帮助它尽快转型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迁。

四、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传承民间手工艺的途径

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与民间手工艺建立互动机制,可以达到互利双赢的良好态势。中央院校在社会资源、环境资源、师资力量上获得的机会,以及所占有的便利性,都是省市级院校所不能比拟的。中央院校往往成为了地方院校学习、模仿的榜样,但是这并不利于地方院校的发展。甘肃高校艺术教育,可以有自己发展的路径选择,尤其是在传承民间手工艺方面,可以建构自己的教育特色。

1.将民间手工艺纳入甘肃高校教育教学体系

(1)甘肃高校可以凭借所在地域的社会条件与资源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的方向,来设置课程结构、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发展定位等。甘肃高校将传统民间手工艺纳入教育教学体系,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结构、学科结构,结合地域文化与艺术特色,来锻造专业品牌、建设精品课程。

(2)甘肃高校在特色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效果评价、教育目的的预设中,可以有意识地偏重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

2.将民间手工艺资源建设为甘肃高校艺术教育实践基地

(1)根据现有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艺术资源,甘肃高校可以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进入这个实践基地学习与体验。让学生自主或是有组织地,去熟知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表现流程、制作工艺,体会传统民间手工艺的文化特征,研究传统民间手工艺的造物思想,挖掘传统民间手工艺内在的精神内涵,感受传统民间手工艺里手随心动所蕴含的情感魅力。

(2)甘肃高校可以精心规划艺术教育实践内容,让学生能够结合在校时期所学习的民间手工艺知识和技能以及现当代艺术理论,来进行艺术创作。学生将传统民间手工艺与现当代艺术相结合,既是对传统民间手工艺思想精髓的继承,又可以探寻两者形式风格的多样化有机融合,为传统民间手工艺发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3.将民间手工艺定为甘肃高校艺术教育核心课程

(1)编撰传统民间手工艺特色教材。甘肃高校艺术教育要持续发展,则必须致力编撰累积一批不可替代的传统民间手工艺资料和特色教材。如果说建立核心课程体系,是传统民间手工艺和甘肃高校艺术教育建立良好互动机制的主要途径,那么特色教材就是实现这条途径的基础。

(2)建立传统民间手工艺资源数据库。甘肃高校可以组织师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一些口头相传而没有文字资料的民间手工艺进行搜集整理,建立丰富的民间手工艺资源数据库,对有需要的师生进行借阅式管理,定期更新修改。也可以直接放到甘肃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中,共享给校内外人员。

4.建设传统民间手工艺教师队伍

教师是甘肃高校艺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个人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吸纳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动手能力强、热爱传统民间手工艺、熟知当地民俗文化的教师队伍,是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传承民间手工艺的关键。

其中,有效利用现有的文化艺术人才资源,聘请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艺术家作为兼职教师,走进甘肃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让这些民间手工艺的艺术家,能够与学生面对面地直接进行对话与交流,使学生了解、熟知当地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艺术特色和传承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探索热情。

5.开展民间手工艺主题活动

甘肃高校艺术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个平台,开展以民间手工艺为主题的各类活动。这种校园文化活动,主题鲜明,表现集中,互动性强,可以提高当地民间手工艺的传播效率,让在校学生对传统民间手工艺产生浓厚的兴趣[6]。

例如,甘肃庆阳地区的剪纸和刺绣,目前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文化产业。甘肃高校可以定期开展剪纸、刺绣等工艺的讲座、展览,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才艺比拼,并将作品在学校展出,甚至可以依托校园商铺出售。

五、结语

民间手工艺是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保持特色化的基础,而甘肃高校艺术教育也是甘肃民间手工艺传承的支撑。甘肃高校艺术教育通过发现、挖掘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优势资源,结合现代科技对其进行传播和创新,在二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运行机制,可以让双方在此平台上共赢发展。

高校艺术教育与民间手工艺之间的传承机制,并不是唯传统独尊,而是要善于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用“丰富自己忧恐不足,学习别人只怕不够”态度认真学习,分析研究中外古今的艺术,准确判定自己的特性,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汲取养分用以繁荣发展自身。

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造物技术和艺术技法的恢复,而是通过研习、拓展,体会民族千年文化的精髓,学习和继承千百年来祖先们的造物智慧和造物经验,将其精神内涵、审美规律、造物理念,融会贯通于具体的创作实践当中,并让传统民间手工艺和现代人的科技成果实现精神层面的连接,从而引导人们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

惟其如此,也才能有效解决民间手工艺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传统民间手工艺不是要实现延续,而是要立足于创新,利用现代的造物观念、表现技巧,推动民间手工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形成全新的民族艺术形式。

注释

① 图1来源:佚名.兰州雕刻葫芦[EB/OL].(2010-10-25)[2016-03-13].http://gsgmxh.com/Item/ Show.asp?m=1&d=932.

② 图2来源:红叶.天水雕漆工艺精品:图[EB/OL].(2011-04-22)[2016-03-13]. http://blog.163.com/han8_8/blog/stat ic/101277917201132210569914.

③ 图3来源:佚名.临夏砖雕[EB/OL].(2010-10-25)[2016-03-13].http://gsgmxh.com/Item/Show. asp?m=1&d=930.

④图4来源:佚名.庆阳香包甲天下[EB/OL].(2010-04-26)[2016-03-13].http://12582.10086.cn/gz/

agriculture/techdetail/8139029.

⑤图5来源:佚名.甘肃庆阳剪纸[EB/OL].(2015-01-29)[2016-03-13].http://www.cssn.cn/zt/zt_tbzt/jrmsjz/gdjzly/left/201501/t20150129_1497473.shtml.

⑥ 图6来源:佚名.甘肃工艺地毯[EB/OL].(2010-10-25)[2016-03-13].http://gsgmxh.com/Item/ Show.asp?m=1&d=936.

[1] 吴戈.判断与思考:艺术·教育的顾盼与前瞻[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17.

[2] 刘卫红,广予.高等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与使命[J].民族艺术研究,2010(2):166-170.

[3] 杭间.原乡·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3-5.

[4] 孙伟.让民族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论高校艺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民族艺术研究,2011(4):166-171.

[5] 宋生贵.传承与超越:当代民族艺术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8-93.

[6] 巩珊珊.开设陕西民间艺术课程促使地方特色融入高校艺术教育发展[J].陕西教育:高教,2012(6):36.

(责任编辑 孙玉萍)

The Art Heritage and Resource Transformation from Folk Handicraft to College's Art Education in Gansu

Handicraft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with its aesthetic form which is full of vitality,as well as features simplicity,nature and close-to-life,in addition,owns advantages of “people oriented”,“make the best use of everything”and“delicate modeling”.The art concept and expression form in the new epoch is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handicraft to self-reform and self-refine incessantly,so that it can absorb and assimilate various advantages to integrate its construction and gradually form a new pattern.With the advantage of talent-training,art education in college is constructing mechanisms of handicraft heritage and resource transformation,which can effectively popularize knowledge of handicraft,spread its techniques,moreover,develop and innovate itself.It is helpful to establish an ecosystem to heritage Chinese national arts.

art education;folk handicrafts;heritage and development;resource transformation

J0-05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5.021(0123-07)

2016-04-25

2014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B-064)。

金学艳,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手工艺甘肃民间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高人隐藏在民间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