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感染性腹泻用药规律研究

2016-11-12王一战刘宏伟韩经丹范吉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腹泻痢疾医案

王一战,刘宏伟,苏 芮,韩经丹,范吉平*

(1.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 10004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3.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感染性腹泻用药规律研究

王一战1,刘宏伟2,苏芮3,韩经丹3,范吉平3*

(1.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 10004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3.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感染性腹泻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形成感染性腹泻中医用药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71篇,医案243例。感染性腹泻最常用的中药为黄连、甘草、木香、白芍、白头翁等;最常用的药物种类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等。因子分析:提取7个关键公因子(中药组合),主要属于清热燥湿解毒类药物、养阴活血类药物、行气导滞类药物及益气健脾类药物。结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用药当以清热解毒为当务之急;重视行血、调气及养护脾胃。治疗感染性腹泻需要针对病机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法则。

感染性腹泻;痢疾;中医药疗法;因子分析

感染性腹泻是一大类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临床特征的常见肠道传染病。我国将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列为丙类传染病,其发病呈现出上升及蔓延的趋势,现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近年来,中医药在及时介入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3]。感染性腹泻属于中医“痢疾”的范畴,当前关于痢疾的中医用药策略主要是依据部分专家的经验,缺乏对中医验案用药规律的挖掘。本文拟收集中医文献中诊治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信息,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感染性腹泻的用药规律进行探讨,以期对感染性腹泻的中医药临证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检索已公开发表的论述感染性腹泻的中医文献。主要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超星学术发现系统;检索关键词:腹泻、感染性腹泻、痢疾、中医、医案。

1.2纳入标准

1.2.1疾病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4]),大便每日>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伴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全身不适;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检查,便质为稀水便、黏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病原学检查可检出致病微生物。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5]对痢疾诊断的主要依据,以大便次数增多、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等为特征。

1.2.2医案纳入标准1)文字表述类型为医案且符合上述病症诊断标准。2)医案的中医症状与用药信息完备。3)医案信息要求真实、可靠,疗效确切。4)若多次复诊的医案,录入起效明显或起主要疗效作用诊次的临床信息。

1.3排除标准1)不能明确判断为感染性腹泻的医案。2)属于感染性腹泻的医案但临床四诊信息不完整者。3)医案疗效结局为无效或误诊、误治者。4)不同文献中出现患者姓名及病情雷同,有相互重复嫌疑的医案。5)表述模糊,容易产生歧义的医案。

1.4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计算机检索文献,采用审阅文章题目、摘要及全文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筛选。文献检索,数据采集、录入、标准化过程均由双人独立、交叉核对;所提取的主要内容:1)文献一般情况:文献题目,作者,文献来源及发表日期等。2)医案特征: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季节,四诊信息,病因病机,治法方药、预后等关键信息。

1.5数据标准化文献中医案信息多为医疗实践的原始记录,对中药名称及炮制的表述多种多样,缺乏统一的整理及规范。本研究主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高等中医药院校全国统编教材《中药学》对中药进行标准化。

1.6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一般情况及医案特征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对中药进行因子分析,采用Bartlett球形检验、KMO统计量进行适用性检验,P<0.01为适宜因子分析,KMO统计量>0.5,因子分析结果可以接受。

2 结果

2.1一般情况初步检索文献4 122篇,经逐层筛选及交叉核对后,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71篇,医案243例。平均年龄(28.71±20.82)岁,男、女比例为1∶0.57;发病季节集中于夏秋两季(合计74.9%)。急性期179例,占总人数的73.7%。

2.2感染性腹泻临床用药的频数统计见表1。

表1  中药频数表(>15%)

2.3感染性腹泻临床用药的种类统计见表2。

2.4感染性腹泻临床用药的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在繁杂中药中寻找对疾病治疗起关键作用的公因子(中药或中药组合),这样将感染性腹泻用药规律从庞杂的信息中抽取出来,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本研究中涉及变量(中药)较多,因此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经验,经过反复探索,对频率>15%的中药18个,采用因子分析,设定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最大迭代25次。Bartlett球形检验示P=0.000,适于因子分析。KMO检验统计量为0.628> 0.5,因子分析结果可以接受。

本研究对该中药数据资料选取主成分提取法,迭代8次收敛所得碎石图。结合因子分析主成分方差贡献表,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7个。方差贡献指的是各因子所包含变量重要信息量的比例,即各因子所能解释的方差越大,表明此比例越大。该表显示累计解释的总方差59.479,其中因子1的方差贡献为15.427%,因子2为12.255,因子3为9.725,依次递减。各因子所解释方差及总方差均较小。进一步分析旋转变化后形成因子载荷矩阵。根据各变量对应因子载荷的不同,提取相应关键中药——变量载荷系数越大,关系越密切。从而确定各因子所代表的变量,得出各因子,归类的结果请专家根据中医理论厘定公因子名称。见表3。

表2 中药种类频数表

表3 感染性腹泻中药因子载荷药物归类表

3 讨论

3.1感染性腹泻用药频数及种类分析从中药种类频数结果来看,感染性腹泻用药多属清热、补虚、理气药,而清热药又包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等,补虚药又有气血阴阳之分,提示感染性腹泻的中医辨证亦不离虚实两端。结合中药频数的结果,黄连、黄芩、黄柏等为清热燥湿药,白头翁、金银花等为清热解毒药,故实证总属热证,以湿热、热毒证为主;白芍、当归等属补血药,白术、党参等属补气药,虚证多以气虚、血虚为主。临床用药应根据感染性腹泻的证候特点选择相应中药种类。

3.2感染性腹泻用药的公因子分析

3.2.1苦寒清热类药物的公因子分析公因子1所提取的中药,组成白头翁汤的原方,且在方差贡献中比例最高,可见其在感染性腹泻治疗中的重要地位。白头翁汤首载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开清肠解毒之法门。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本方主药;臣以黄连、黄柏清热泻火解毒;秦皮配入方中,一佐连、柏之效,一取其收涩止痢之功;其组方特点专为祛除湿热疫毒之病机而设,未惶他顾。“治诸痢者,莫若以辛苦寒药治之”,临床药效卓著[6]。现代研究[7]显示,白头翁汤对梭状芽胞杆菌及大肠杆菌产生选择性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白头翁汤有效成分能改善大肠杆菌内毒素引起的MVEC基因的异常表达,抑制凋亡基因的转录[8],并通过调节EGFR和TGFβ1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肠黏膜的修复[9]。此外白头翁汤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修复溃疡及免疫调节作用[10-11]。

公因子4中,葛根专解阳明之肌表,升阳明清气;黄芩寒清里热,苦坚里虚,二者构成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基本结构。本方出自《伤寒论》,临床应用于表证误用下法,致虚其肠胃,疫毒邪气乘虚袭里,而下痢不止,并见脉促等表邪未解之证[12]。方中重用葛根解肌升阳,两擅其功,为“逆流挽舟”治法的典范。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葛根有解痉作用,可减少肠道蠕动,缓解腹痛、泄泻症状[13],其作用机制可能经由肾上腺素能α受体、NO途径及KATP通道所介导[14]。

本研究中,中药金银花自成一类,其属清热解毒类的代表药物。药理学研究[15]显示,金银花的多种活化物质可抑制促分泌素所激活的肥大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而产生较强的抗炎作用。金银花的抗菌效果可能与其影响细菌细胞的基因表达,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关[16]。中医治疗感染性腹泻的公认方剂及用药方面未对金银花有着重描述及记载,本研究提示金银花可能与痢疾的疗效有密切的关系,金银花治痢的现代药理学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2.2理气活血类药物的公因子分析公因子3(当归、白芍、甘草)与公因子5(山楂、木香、槟榔)、公因子6(厚朴、枳壳)可归属芍药汤的主药及组方结构。芍药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方中重用芍药、甘草养血和营、调和肝脾,当归养血活血,“行血则便脓自愈”,又能防湿热邪毒伤耗阴血之弊;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再配伍芩、连之辈清热解毒,针对病因,澄本清源;本研究中公因子3及公因子5、6分属“行血”“调气”两端,提示痢疾发病多与热毒壅滞肠腑,气血失和,肝木乘脾密切相关,临床见下利赤白、腹痛后重等主证,“干于血分则赤,干于气分则白”。另外,厚朴行气除满,枳实苦降破气,提示理气用药应随证选用,不可拘泥;山楂消食化积,与木香、槟榔同属一组,提示气滞、食积往往相伴出现,痢疾总属脾胃所伤,应加用消食导滞之品。近代名医焦树德[17]在运用此方治疗湿热痢时,常常加入山楂、神曲、麦芽,腹胀者则加厚朴等,可以提高疗效。

3.2.3培本补虚类药物的公因子分析痢疾病位在肠腑,病机属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血败肉腐,初起多为实证;若久痢不愈,必累脾胃,继而及肾,临床见下痢赤白,时作时止或淋漓不愈,神疲乏力,祛寒少气,甚至腰膝酸软,肌肤枯槁等休息痢、劳痢的症状。《景岳全书》载“凡里急后重者,……其病本不在广肠而在脾肾”,《医宗必读》言“愚按痢之为证,多本脾肾”,均强调本病与脾肾的关系。“凡虚损症,多起于脾胃”,诸虚丛生,虚不受补,脾胃乃后天之本,治疗总应先取中州为关键,方用四君子汤(公因子2)。脾胃气足,中运健旺,得纳馨谷,培本扶中,谦正冲和。故临床治疗久痢、劳痢应着重培补脾气,缓图其功,渐进消导之剂;而更为重要的是,在病情初、中期,即应调补中焦,截断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总之,本研究基本涵盖了感染性腹泻中医治疗的主要治法,对用药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辛苦之药,清热燥湿解毒,为当务之急;不忘行血、调气之法;随证选用“逆流挽舟”;重视养护脾胃,尤其病程后期,以建运中州为要。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需要更大样本量进行不同时间点的、动态的规律挖掘及“药物—症状—证候”三位一体的研究。因此,感染性腹泻起病急骤,病情复杂,临床用药需要针对病机,灵活选用、综合多种治疗法则。

[1]STEINER T S,SAMIE A,GUERRANT R L.Infectious diarrhea:newpathogens and new challenges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areas[J].Clin Infec Dis,2006,43:408-410.

[2]卫生部.2011年1月及2010年度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概况[S/OL].[2011-03-15].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jbyfkzj/s3578/201102/50646.htm.

[3 ]苏芮,韩经丹,范吉平.建立突发急性传染病中医诊疗方案的方法学研究[J].中医杂志,2015,56(1):20-22.

[4]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61-64.

[5]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0-149.

[6]巩振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2):164-165.

[7]LEE HS,BEON M S,KIM M K.Selective growth inhibitor toward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a derived from Pulsatilla cernua root[J].J Agric Food Chem,2001,49:4656-4661.

[8 ]胡屹屹,穆祥,胡元亮.白头翁汤对内毒素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3,44(10):1675-1684.

[9]刘颖,徐倩倩,薛晓阳,等.白头翁素对腹泻小鼠肠黏膜修复因子EGFR和TGF-β1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3,44(3):475-480.

[10]袁恩.白头翁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9):955-957.

[11]吴强,刘明晖,孙然,等.白头翁提取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0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5):919-921.

[12]续畅,钟萌,马致洁,等.葛根芩连汤的现代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5,35(6):629-632.

[13]姚丹,丁选胜.葛根素药理作用机制探讨及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13(4):468-474.

[14]张立雪,李红芳,金姗,等.葛根素抑制大鼠离体胃肠平滑肌收缩活动及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8(4):394-398.

[15]CHAN B C,HON K L,LEUNG P C,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atopic eczema:Penta Herbs formula suppresses inflammatory mediators release from mast cells[J].J Ethnopharmacol,2008,120:85-91.

[16 ]庄丽,张超,阿里穆斯.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2):378-380.

[17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9-40.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in treating infectious diarrhea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WANG Yizhan1,LIU Hongwei2,SU Rui3,HAN Jingdan3,FAN Jiping3*

(1.Eye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40,China;2.Dongzhimen Hospital,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700,China;3.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ul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infectious diarrhea.MethodsPerforming a systematic search on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s of infectious diarrhea,extracting TCM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medical cases.TCM database about infectious diarrhea was formed afterstandardization.Usespss17.0 to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factor analysis.ResultsThe 171 studies and 243 medical cases were included.The most common herbs were Rhizoma Coptidis,Iquorice,Radix Aucklandiae,Radix Paeoniae Alba and Chinese pulsatilla;The most common sorts of Chinese medicines were heat-clearing drugs,Tonic drugs,qi-regulating drugs.7 common factors extracted by factor analysis:the herbs of heat-clearing,damp-drying and detoxifying,of nourishing-yin and blood-activating,of qi-activating and of replenishing qi to invigorate the spleen.Conclusion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arrhea,heat-clearing and detoxifying are the most important,value blood-activating and qi-activating,utilizecorrectly “niliuwanzhou”and “Harmonizing stomach and spleen”.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in treating infectious diarrhea ne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herapeutic principles based on pathogenesis.

infectious diarrheal;dysentery;Chinese medicine;factor analysis

10.13463/j.cnki.cczyy.2016.05.015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新发突发传染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研究平台”(2012ZX10004301-001)。

王一战(1987-),男,博士研究生,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脑病、传染病研究及新药开发。

范吉平,电话-(010)64049796,电子信箱-fanjiping5218@vip.sina.com

R256.34

A

2095-6258(2016)05-0922-04

2016-02-19)

猜你喜欢

腹泻痢疾医案
医案聊斋续篇 吐泻案
医案聊斋续篇 晨泄案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二)
羔羊痢疾的综合防治
仔猪痢疾的发病原因、诊断和防治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