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保存”和“保护”理念引导的重庆市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实施效果评价模型建构研究*

2016-11-12李云燕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名镇古镇城镇

李云燕 戴 彦

基于“保存”和“保护”理念引导的重庆市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实施效果评价模型建构研究*

李云燕 戴 彦

通过对重庆市第一批20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实施过程的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问题在于统筹意识较弱、保护的关系定位不明、保护的法规不完善、保护的组织管理欠缺、“保存”与“保护”的关系不明等,导致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思维简单化,消极“保存”,欠缺发展动力,历史文化城镇逐渐衰败;二是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措施商业化,过度“保护”,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各种商业、旅游开发逐渐侵蚀了历史文化本身的价值。研究提出建立实施效果评价模型予以监控、反馈以及修正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误区。模型以“保存”与“保护”协调发展理念为引导,科学反映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中“保存”与“保护”的影响因子。评估模型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历史文化城镇政府在“保存”与“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为管理部门把握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历史文化城镇;保存;保护;评估模型;建构

李云燕, 戴彦. 基于“保存”和“保护”理念引导的重庆市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实施效果评价模型建构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31(05): 57-62.

0 引 言

2002年,国家明确提出了历史文化名镇的概念,以法定形式确定了历史文化名镇在我国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同年,重庆市公布了第1批20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①,以此推动巴渝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促进巴渝传统地域文化的复兴、传承和发展。2008年4月2日,国务院通过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②。至201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数量已达252个,其中重庆占18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及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有48个。从2002—2014年的十余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大发展时期,也是重庆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的摸索起步阶段。通过对这批历史名镇十余年来保护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在系统分析其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及影响其保护状况的各种因素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套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实施效果的评价模型,对及时发现保护中存在的各种误区、科学制定保护策略、促进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实施效果评价研究进展

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是历史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国外对此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从定性的保护政策研究[1-2]、保护方法[3]到定量的保护评价研究[4-8]、技术方法[9-10]都有所涉及,在保护过程中的原型感知、外在风貌和审美体验[11],形态、信息、功能用途和情感因素[4],经济、文化价值和居民态度[7-8]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对保护“濒临灭绝”的历史文化建筑遗产资源有积极的作用。

国内学者对于历史文化城镇的评价主要是结合典型案例或地域环境进行,如朱光亚以苏州和绍兴为例探索了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遗产的评估方法[12];戴彦结合巴蜀地区古镇的保护情况,探讨了基于AHP方法的评价体系研究[13];赵勇等则是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体系建构进行了研究[14-15]。

总体而言,以上对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保护前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探讨了怎么保护的问题,对于保护实施后的效果则关注较少,对于如何评价保护实施是否成功的研究较少,没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建构研究,这也使得目前历史文化古镇保护存在重程序、轻结果,重开发、轻保护的情况。大多历史文化古镇出现“保护走样”及以古镇保护为幌子、行大肆开发之事,成为旅游项目伺机“绑架”历史文化古镇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探索历史文化古镇保护实施的监督机制,对于研究其保护实施的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图1 白沙古镇、石蟆古镇Fig.1 Baisha ancient town, Shima ancient town

2 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实施问题分析

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已经开展较多年,但保护后效果的监督与反馈机制缺乏,无法科学判定保护的实施效果是否有利于城镇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例,根据笔者对重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的调研发现,缺乏有效的实施监督和保护后效果跟踪评价是大多数古镇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调研中的大多古镇正是由于其偏远和经济落后才未被开发而得以保存,且大多数古镇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都较差,古镇居民生活状态较落后,多数被打造成商业旅游开发的古镇,其道路交通与酒店配套等基础设施及服务意识等跟不上发展的节奏,游客相对较少(图1)。这种较为原始的保护方式不仅不能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而且无法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长此以往,古镇将逐渐走向衰败。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古镇保护相关各级政府因面临政绩考核的压力,大多把保护经费投入到如恢复新建广场、恢复新建历史建筑等效果较明显的地方,对于评定为“历史文物建筑”的这类既有建筑,因不能改造利用,“立竿不见影”③,大多古镇相关政府对其的保护显得较为消极。

通过调查发现,重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仍以保存为主,整体保护效果并不乐观。根据问卷调查,在20个名镇中保护“较好”的仅有2个,其余名镇大多没有实质性的保护措施,仅有一些消极的保存措施,甚至往往因为保存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历史文物建筑破坏加重。从问卷调研的数据统计分析看,在保护的统筹意识、保护的关系定位、保护的法规完善、保护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多数古镇存在较大问题(图2)。究其根本,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大多古镇对“保护”与“保存”的概念没有明晰,没有认识到保存也是为了保护而进行的,仅仅消极的保存是不能起到应有的保护效果的,只会变相加大对历史文物建筑的破坏。如保护的统筹意识方面,仅有1个镇为评价好,3个镇为评价较好,较差和差评价的占了一半,说明大多数历史文化名镇还没有建立起保护的统筹意识,保护的体系性较差,名镇政府对名镇的保护态度比较消极。

一旦通过相关评价程序确定为历史文化名镇后,这些城镇就进入到法定的保护规划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这对于保护历史文化城镇资源有积极意义。但在保护实施过程中,对于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实质进展情况很少关注,最重要的保护效果反而变得不重要了。有条件发展旅游的名镇,就以经济开发为幌子,大兴土木,大量迁走原住民,历史文化价值保护成了“羊头”,建设性破坏则是实质性的“狗肉”。另外,对那些没有条件发展旅游的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极为消极,不搞建设也不去破坏,任由其逐渐破败衰落。

图2 重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中的存在问题及数据统计Fig.2 the problems and statistics i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first batch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in Chongqing

图3 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体系Fig.3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 protection systems

从调研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成败的关键在于保护体系的完善,这里的保护体系指的是从保护方法、策略、机制,再到保护后的监督、评价、反馈等一系列管理过程(图3),不单单指实施保护的方法本身。目前,关于保护方法与保护实施已有较多研究,关于保护后效果评价还较少,对于怎样评价保护后的效果的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也使得大家对保护后的效果看法不一,严重影响了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

3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多数历史文化城镇在保护实施监督方面投入不足,缺少直接有效的监督预警系统[16],这对于历史城镇管理部门来说,很难科学判定历史文化古镇是否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这也是长期以来很多历史文化名镇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所以,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保护历史文化城镇的措施,引导政府积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就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重大课题。

结合所调查的问题,大多名镇管理部门都存在“消极保护”和“过度保护”两种极端。消极保护即是任其发展不予管理。调研发现,大多古镇走向破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管理部门的消极保护;过度保护则是在保护中融入过多的旅游开发项目,对历史文化城镇原有的空间格局和文化底蕴产生破坏。

因此,为了促进地方政府积极主动且科学合理地推动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工作,促使历史文化城镇得到实质性保护,划清消极保护和过度保护的红线,本研究建立了历史文化城镇的评估模型,模型从“保存”和“保护”两个层面共同反映出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情况,对“保存”和“保护”指标分别进行详细控制。以“保存”为例,只要得当,完好地保存历史文化城镇,不让其因自然破败而消亡,包括其城镇山水关系、历史价值、非物质文化等,也可视为成功“保护”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鼓励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对历史文化城镇“保存”工作的推进。“保护”则是强调主观能动性,强调在保护过程中所做的各种努力,如编制规划、投入资金、组织保障、修缮修复等。通过评估模型的实施,可调动政府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积极性。把“保存”和“保护”同时纳入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效果的指标体系,可以兼顾不同经济社会、不同地理区位和不同人文背景条件下相关政府对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所做的努力,更能科学、公平地对待传统历史文化城镇保护。

构建历史文化名镇保存与保护评估模型,要结合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以及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历史文化城镇经济发展差异性较大的事实。结合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发展的趋势和国内外城镇保护的经验,从保存和保护两方面综合权衡,达到能切实衡量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指导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提高我国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管理水平(图4)。

图4 评价模型Fig.4 evaluation model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历史文化城镇保存与保护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涵盖了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和发展纵横方面的内容。指标的建立旨在探寻历史文化城镇保存与保护的最优机制,以便于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参照这些指标合理有序地安排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工作。因此,本模型的指标体系在结合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保护工作的内容及评估效率,兼顾公正,构建指标体系的系统层,并将其分为保存和保护两大系统。其中,保存评价是基于遗产价值升贬的定性与定量判断,其评价因子为遗产价值的基本关联要素,包括“周边自然环境”等7项评价内容、11项指标,分值占评价模型总分值的40%。而保护评价则是对政府保护这些价值所采取行动的有效性的判断,其评价因子包括技术性措施和制度性措施等8项内容、17项指标,分值占评价模型总分值的60%(图5)。

在指标体系建构过程中,该模型把保存与保护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听取历史文化城镇所在地政府部门、古镇保护专家和城市建设部门的意见,在使指标构建得更加科学合理与公正公平的同时,有较强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历史文化名镇保存与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大系统、15个子系统、28个指标(表1)。

表1 历史文化名镇保存与保护评价指标体系Tab.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e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图5 保护性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构成Fig.5 forms of protective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3.2 指标数据处理

大部分指标数据采集自各历史文化城镇按照统一标准统计的资料,这部份数据的标准是一致的;另外少部分指标需要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统一评价后确定,例如重点建筑的保护修缮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比例,就必须由调研人员根据现场资料统一评价确定。

在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时,由于各指标的性质、度量单位、经济意义等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综合比较,而必须转化成分值。各项指标设定最高分值,各项分值采用专家打分法,综合各部门意见进行处理、分析和归纳,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最终确定各项指标的最高和最低数值。比如重点保护建筑保存情况,若全部保存完好且未毁坏为5分,部分被损坏为1~4分(根据现场损坏情况),全部拆毁或破败为0分。评价模型通过事先设定一个最大值和最小值来判定该名镇中重点保护建筑的情况能占多少分,且各项分值总和控制在100分以内,以此来最终确定各个名镇的保护效果情况。

图6 重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效果情况Fig.6 the Protection effect of the first batch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in Chongqing

4 重庆市20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实证

根据评估模型,对重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保存和保护效果进行评价打分,其中有 10个历史文化名镇的分数在60分以上,10个历史文化名镇的分数在60分以下。研究按照分值进行了等级分类:80以上为较好,有2个镇,占10%;60~80分为一般,有8个,占40%;40~60分为较差,有8个镇,占40%,40分以下为差,有2个镇,占10%(图6-7),这和现场调研的结论较为一致。

研究建议古镇保护效果与当地政府的政绩考核挂钩,对于60分以下的可以亮“黄牌”,由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但不能简单地取消番号④;对80分以上的名镇考虑一定的经济和政策奖励。评价结果给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反馈,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各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实施效果,为管理部门监督、促进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图7 重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古镇评价结果Fig.7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first batch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in Chongqing

5 结 语

历史文化城镇保存与保护评价模型综合考虑了我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现实复杂性,综合运用了“保存”与“保护”多种评价指标,以体现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该模型反映了政府开展工作的意识和成效,要求评价者必须在摒除主观臆断的前提下,基于科学的模型来进行。其评价与实施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学术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升级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于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谈到更多的是怎样保存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资源。

③ 此处指历史文化古镇保护投入与回报不相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投入不能促进名镇经济的增长。

④ 由于历史文化名城是可恢复的,而历史遗迹是不可复制的,取消历史文化名城的举措与对其进行保护的理念相悖,难以达到切实的保护效果。而且从对20个历史文化名镇的调查来看,为了城镇的发展,有一些镇的领导也希望取消称号,有利于其搞开发建设。如果是这样,就连最后一点历史遗迹也被破坏了。

注释:

① 重庆市2002年公布了重庆市级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共计20个,包括历史文化名镇:龚滩镇(酉阳县)、龙潭镇(酉阳县)、涞滩镇(合川市)、双江镇(潼南县)、松既镇(永川市)、中山镇(江津市)、宁厂镇(巫溪县)、塘河镇(江津市)、偏岩镇(北碚区)、路孔镇(荣昌县)、安居镇(铜梁县)、石蟆镇(江津市)、丰盛镇(巴南区)、白沙镇(江津市)、后溪镇(酉阳县)、洪安镇(秀山县)、竹园镇(奉节县)、铁山镇(大足县)、走马镇(九龙坡区)、庙宇镇(巫山县)。目前其中部分已

[1]STEINBERG F. Con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urban heritag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Habitat International, 1996, 20(03): 463-475.

[2]LEE S L. Urban conservation policy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case of Singapore[J]. Cities,1996, 13(6): 399-409.

[3]SUTTON K, FAHMI W. The rehabilitation of old Cairo[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02, 26(01): 73-93.

[4]COETERIER J F. Lay people's evaluation of historic sit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2, 59(02): 111-123.

[5]DORATLI N, HOSKARA S O, FASLI M. An analytical methodology for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in historic urban quarters: a case study of the Walled City of Nicosia, North Cyprus[J]. Cities,2004, 21(04): 329-348.

[6]FREEMAN C. Development of a simple method for site survey and assessment in urban area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9, 44(01): 1-11.

[7]MAZZANTI M. Cultural heritage as multi-dimensional, multi-value and multi-attribute economic good: towarda new framework for economic analysis and valuation[J]. 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2, 31(05): 529-558.

[8]MAZZANTI M. Valu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a multi-attribute framework micro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 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3,32(05): 549-569.

[9]MURPHY M, MCGOVERN E, PAVIA S. Historic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Adding intelligence to laser and image based surveys of European classical architecture[J].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2013(76): 89-102.

[10]MODENA C, VALLUZZI M R, DA PORTO F, et al. Structural aspects of the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masonry constructions in seismic areas: remedial measures and emergency ac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2011, 5(4-5): 539-558.

[11]PURCELL A T, NASAR J L. Experiencing other people's houses[J]. J. Environ. Psycho.l, 1992(12): 199-211.

[12]朱光亚, 方遵, 雷晓鸿. 建筑遗产评估的一次探索[J]. 新建筑, 1998(02): 22-24.

[13]戴彦, 周铁军. 基于AHP技术的巴蜀古镇保护评估模型研究[J]. 南方建筑,2009(04): 25-28.

[14]赵勇, 张捷, 李娜, 等.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以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为例[J]. 地理科学,2006(04): 497-505.

[15]赵勇, 张捷, 卢松, 等. 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的再研究——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J]. 建筑学报,2008(03): 64-69.

[16]赵燕菁. 尽快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监督反馈系统[J]. 城市规划通讯, 2000(22): 8-11.

图表来源:

图1:作者拍摄

图2-7:作者绘制

表1:作者绘制

(编辑:袁李姝)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Pre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Concept of Chongq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I Yunyan, DAI Ya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first batch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in Chongqing, it'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weak overall planning awareness, unknown position of protection, incomplete protection regulations, and a lack of the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un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All of these factors lead the protection of hisot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to two extremes: one is that the simplistic thinking of protect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results in protecting negatively, lacking momentum,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gradually dilapidating;the other is that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tends to be commercialized,overprotection with excessive pursuit of immediate interests, and a variety of commercial,tourism development have gradually eroded the valu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herefore,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it should establish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s to monitor, evaluate, give feedback and correct the errors in the protection process. The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model takes the concep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mt of pre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gives a scientific response of the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tect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The evaluation model can truly and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efforts that government make in the pre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and it's expected that it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to grasp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 Preservation; Protection; Evaluation Model;Construction

TU982.29

B

2095-6304(2016)05-0057-06

10.13791/j.cnki.hsfwest.20160508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XGL001);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开放课题资助项目(KUAL 6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06112015CDJXY190001)

李云燕: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讲师,liyunyan007@126.com

戴 彦: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15-12-10

猜你喜欢

名镇古镇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曲霞:汤包名镇 香飘四海
文化边城镇远
羊毛衫名镇时尚产业再发力“濮院时尚周”后效应持续发酵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人口与就业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