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高职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2016-11-12茹官璞李燕燕刘鹏周天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医患医学生我院

茹官璞 李燕燕 刘鹏 周天良

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高职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茹官璞李燕燕刘鹏周天良

培养高职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培养新形势下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多途径、多方式地采取具体手段来加以实现。本文结合我院高职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际对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行探索研究。

高职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步入市场经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开始走向富裕之路。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观念、心理、需要、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医疗机构逐渐被推向市场,医疗机构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不得不随之改变。医患双方“天然盟友”的传统关系受到强烈的撼动,医患矛盾陡然加剧,医患纠纷普遍出现,医患关系变得不和谐[1]。调查显示,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既有医患各方的问题,也有社会舆论导向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部分年轻医务人员临床实践能力不够扎实,从而引发医疗纠纷,甚至恶性事件[2]。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医技人才,是当代医患关系下高职医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针对高职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沟通、重实训轻临床、重单项能力轻综合能力、重理论考试轻过程监控等问题,我院紧紧依托“前校后院、医教融通”优势,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多项研究和探索,以岗位能力提升为目的,不断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1 构建基于岗位任务的课程体系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而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能否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农村、社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按照这一定位,结合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特点和要求,我们紧紧围绕高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将教学过程的各要素重新调整。对一门学科的多个知识点根据实际应用进行整合,按照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相关内容,并对多门学科知识按照实际应用进行整合。在实践课程整合中,院校一体共同制定人才订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使开设的实践课程更符合岗位的需要,更适应社会需求。

2 以岗位能力提升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2.1紧扣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改革教学内容

医师资格考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行业准入形式,也是《执业医师法》和医师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日趋科学发、规范化,高职医学专业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显得十分必要。2014年开始,我院临床医学各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紧扣《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在夯实理论教学的同时,组织汇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真题及解析》(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部分),作为校本教材,并紧紧围绕着职考大纲及职考真题解析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用”的作用,不断强化学生职业资格能力的训练。

2.2改善教学条件,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科教育注重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研究性,而高职医学教育注重医学知识的应用及临床技能的培养,尤其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院依托中省市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改善实训条件,强化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1)改善实训条件。2011年,我院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实验室建设项目所投资的320万建设资金,购置先进的医学类教学模型、智能模拟系统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等2 000余台件,于2013年临床医学专业的模拟病房、急救室、穿刺室、模拟手术室、动外实训室、妇科实训室、产科实训室、儿科实训室、新生儿急救室、儿科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等24个实训室顺利建成,实训室专人管理,全方位开放,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践技能学习与训练,实现学习情境与工作环境的贯通与衔接,为校内的实训提供了重要保障。2010~2013年我院依托中省市财政支持的“民生八大工程”建设项目每年投资500万建设资金,建成院内九大实训中心。其中2012年投资800余万元的医学生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在附属医院顺利建成,实现了实训与工作岗位的有效衔接,临床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为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提供了重要支持。

3 效果及评价

3.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7月和2015年7月毕业的2010级、2012级三年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其中,2010级三年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对照组,共132名;2012级三年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实验组,共135名,两组学生在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2研究方法

(1)对照组在校期间未专门开设《医患沟通学》,实习期间教师未进行有计划的医患沟通指导,未进行医患沟通训练;实验组在校期间专门开设了《医患沟通学》,学时为18课时,实习期间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开展医患沟通训练;(2)对照组学生在实习之前未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和竞赛;实验组学生在实习之前实施综合技能训练和竞赛;(3)对照组在校期间未使用校本实训教材及职考真题解析训练,实习返校后首次尝试多站式考核;实验组在校期间使用校本实训教材及职考真题解析训练,实习返校后常规实施多站式考核;(4)评价方法:①实习带教老师及患者对实习生实习情况评价;②学生毕业考核综合成绩评价(综合技能竞赛成绩+实习成绩+多站式临床技能考核成绩);③学生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过关率;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

3.3研究结果

(1)带教老师及患者对实习学生的临床实习认可情况调查,如表1。

表1 带教老师及患者对两组实习生的实习认可情况(n)

(2)学生毕业考核综合成绩评价情况,如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毕业综合成绩比较(±s)

表2 两组实习生毕业综合成绩比较(±s)

组别   平均综合技能竞赛成绩   平均实习成绩   平均多站式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对照组  65.1±3.4  62.8±3.2  57.7±2.9实验组  89.7±4.2  84.3±4.6  87.9±3.5

(3)学生毕业后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核过关率统计如下:对照组多站式实践技能过关率为51.8%(43/83)、全国职考考试过关率为19.3%(16/83),实验组过关率分别为84.4%(81/96)、35.4%(34/96)。

(4)工作单位对学生的工作评价如下:对照组综合素质较高、操作技能较强、与患者及其亲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的例数分别为69名、75名、69名、73名,实验组分别为105名、127名、130名及123名。

4 讨论

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极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近些年来,由于大学的扩招,学校教育由精英教育专为大众化教育,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尚未形成,需要花费较大精力和努力,才能使得学生有所收获[6]。

研究发现,高职医学生在实训条件保障下,结合临床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要求,强化各项技能训练,参加技能竞赛,与临床职业资格考试及时对接,高职医学生的各项临床操作技能得到了实习带教老师、患者及用人单位的肯定;通过规范实习管理,强化临床带教过程监控,高职医学生工作责任心及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医患沟通学》课程的学习、指导和训练,高职医学生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能力得到了实习带教老师、患者及用人单位的肯定[7-8]。

高职医学生所学医学知识重在实用、够用,其广度及深度往往不及本科生,但高职医学生的情商及动手能力并不比本科生差,只要合理引导,多措并举,充分激发高职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增强临床岗位胜任力,一定能够为基层和社区医院培养高素质的医技人才。

[1]王锦凡,尹梅. 医患沟通[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45-346.

[2]杨雍. 关于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0):796-797.

[3]茹官璞,李燕燕,王浩军,等. 高职医学生儿科临床实习带教方法探讨[J]. 环球中医药,2015,8(s1):137-138.

[4]茹官璞,李燕燕. 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实践探讨[J]. 中国医学继续教育,2015,7(26):9-10.

[5]茹官璞,李燕燕. 人才培养视野下的高职院校课程导师制研究[J].成才之路,2013(22):12-13.

[6]寇松旭,王耀玲,白辉辉,等. 医学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3):354-355.

[7]龙亚林. 在新形势下医院医保管理工作新模式的探讨[J]. 医学信息,2010,5(6):1580-1581.

[8]唐瑜,陈晓勤. 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法探索[J].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7):161-162.

Exp loration on the Cu ltiv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Ability of Post

RU Guanpu LI Yanyan LIU Peng ZHOU Tianliang Department of Medicine,Shanglu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ngluo Shanxi 726000, China

Vocational Training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practice i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qualif ed medical personnel the key to the new situation, we have multi-channel, multi-mode to take specific measures to be implemented. Combining our college of medical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al for training to improve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ability to conduct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skills, Vocational training

G642

A

1674-9308(2016)28-0021-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8.012

2014年陕西省教育规划课题“当代医患关系下高职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SGH 140933)

2014年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重点课题“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编号:SZJZD2014010)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陕西 商洛 726000

(2)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近年来,依托附属医院及学院教学资源,加强专业教师与医院互动,为实践教学提供师资保障。附属医院各科医务人员同时又是学院医学系各教研室兼职教师,学院定期召开教研室工作会议,专任教师与医院骨干及时互动,不断明晰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完善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3)规范实训教材。2014年,我院临床医学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审批为专业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项目,医学系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组织各科专家编写内科、诊断、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的《实训教程》,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规范和依据。

(4)强化技能竞赛。2013年开始,在安排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各实习基地实习之前,利用1个月时间集中训练临床各项综合操作技能,并通过举办大型技能竞赛及汇报展演系列活动,为学生综合性实训技能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

(5)规范实习带教。近年来,我院依托附属医院及各实习基地的力量,注重医学生实习代教工作[3]。附属医院及各实习基地临床科室根据实习大纲安排专职高年资医务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完成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及各项临床技能的操作,提交各类训练和医疗文书书写等考核资料,确保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学院安排专任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并督查学生的管理和实习情况,为学生的实习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2.3增设《医患沟通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4]

2014年以来,我们在原有《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人文素养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并编写了《医患沟通学》校本教材,先后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导师制教学及三年高职医学类专业教学中开展《医患沟通学》教学与实践。利用“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积极组织第二课堂讲授医患沟通技巧,在专业课教学中以临床疾病诊疗思维为基础讲授如何实现有效沟通,在临床带教中针对具体患者病情强化医患沟通的指导[5]。同时,利用附属医院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入附属医院各科室见习、实习,进行医患沟通的相关实战练习。通过医患沟通的教学与实践,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明显得到了提升。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生我院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