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妈妈有多少根头发,学生答案获赞
2016-11-12佚名
前不久,杭州师范大学东城第二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交上来的一项寒假作业让人眼前一亮,得到了数学老师们的点赞。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作业:请同学们在寒假里数一数妈妈的头发有多少根。
人有多少根头发?在网上搜一搜马上就能知道个大概,但如果让同学们设计一种方案,数一数妈妈头上有多少根头发,会不会太难了?虽说题目布置出去了,但其实老师们心里也都没底。
开学报到那天,同学们把作业交了上来。数学老师们看到大家一项项“数头发”的实验报告,不禁感叹“太牛了”!其中,面积法是很多同学能想到的一种办法。以四年级一班黄家祺同学的报告为例,她准备了一把直尺,一张白纸,一把美工刀和一把梳子。第一步,在白纸上用直尺量出一平方厘米的面积,然后用美工刀在纸上刻出一平方厘米的小洞;第二步,理出妈妈的头发,对照一平方厘米的面积数一数有多少根头发;第三步,测一测妈妈的头皮面积,再用一平方厘米的头发根数乘以头皮面积,得到的就是妈妈头发的根数。经过反复测量,她得出了结论:一平方厘米的面积有189根头发,妈妈的头皮面积约为550平方厘米,189x550=103950(根)。
用均分法的同学也不少。先把妈妈的头发平均分成多份,然后把每一份扎成一个小辫,数出其中一份的头发根数,再乘以总份数,从而得出答案。还有的同学用了方格测量、毕克定理。学生们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获得老师们的集体点赞!
(选自新华网)
素材解读
老师布置趣味作业,别出心裁;学生认真思考_作答,态度可嘉。其实有时候,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和得出答案的过程。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完成作业,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这种态度也值得我们大家点赞!
实用角度
角度一:从老师布置趣味寒假作业激发学生热情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培养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等话题。
角度二:从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完成作业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善于思考”“寻找方法”“值得点赞”等话题。
蓝孔雀被活活吓死
佚名
在云南野生动物园的孔雀园内,放养着6800多只绿、蓝、白孔雀。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这些孔雀或站,或卧,或信步闲荡,或与人嬉戏。自由的孔雀、观赏的人群,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欢乐景象。但是,今年2月份,野生动物园内一只美丽的雄孔雀却因部分游客“强抱”拍照而死。
据一位网友称,2月15日这天,他去野生动物园游玩,看到了令人痛心的一幕:一只孔雀被几位游客强行按住拔羽毛并拍照。这名网友将4张游客“虐待”孔雀的照片发到了网上,希望相关部门和园方加强管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从照片上能看出,对孔雀施虐的游客不仅有大人,还有小孩儿。他们笑嘻嘻地抱住孔雀,旁边的同伴还在不停地拍照。他们显然为“抓到”孔雀而开心,丝毫没有发现自己手中的孔雀已经受到了严重惊吓。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游客粗暴对待孔雀。孔雀一般很难靠近,但是如果拿着饲料去“引诱”,就很容易抓住它们。据悉,死亡的是只雄性孔雀,今年才5岁,羽毛很漂亮,身上没有外伤,此前也没有异样,目前初步判断是因过度惊吓致死。这也是该动物园发生的第一起游客不文明行为导致园内动物死亡的事件。
(选自新浪网)
素材解读
虽然动物园已经贴出了禁止抓孔雀拍照等警示语,但有些游客仍然视而不见,完全不顾孔霍。的感受,甚至去伤害它们,实在有悖文明礼仪。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请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爱护它们吧!
实用角度
角度一:从游客不顾动物园警示语肆意“虐待”孔雀的角度,可以运用到“不文明行为”“缺乏爱心”“冷漠”“反面典型”等话题。
角度二:从动物园监管不力导致孔雀被“虐待”致死的角度,可以运用到“管理不善”“规章制度”等话题。
“不知道”赢得的掌声
刘凌林
笔者曾看过这样一段资料: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专访。记者问:“您在大学时,就锁定目标研究物理;后来,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每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的回答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怎么做才能让今天的选择在将来不后悔呢?”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互动阶段,现场有观众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坦然回答:“不知道。”
又有人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说:“不知道。”
记者无奈道:“我发现您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知道。”
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事,你绝对不能说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不要猜。”
现场沉寂了片刻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谁都知道,相当一部分站在台前的人,都生怕自己有一点儿“不知道”,而丁肇中却连连说了几个“不知道”,竟还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孔子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选自《今晚报》)
素材解读
《隋书·文帝纪》有云:“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意思是,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丁肇中是真正的“知”者,他的“不知道”,既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也彰显了“诚”的美德。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丁肇中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对未知的事情说“不知道”的角度,可以运用到“严谨”“科学精神”等话题。
角度二:从丁肇中敢于在台前说“不知道”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诚实”“实事求是”等话题。
改变自己的长鼻猴
赵元波
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上生活着一种猴类,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的鼻子变得越来越大,最终长度能达到7厘米~8厘米,远远望去,就像挂在脸上的一个茄子状的红气球,人们把这种猴子称为长鼻猴。
长鼻猴的鼻子挂在脸上,一直悬垂到嘴的前面,晃晃荡荡,吃东西的时候很不方便,于是长鼻猴就把它的长鼻子歪到一边去。
加里曼丹岛土壤贫瘠,很多植物的叶子都很粗糙,长鼻猴根本无法消化,加上一些植物的果实还有毒,因此,在树上的果实尚未成熟的季节里,长鼻猴要找到可吃的食物非常困难。它们每天都要挺着高高凸起的肚子,艰难地走上几公里远的路去寻找足够的食物,时间长了,它们的胃就渐渐发生了变化,胃里衍生出大量可以发酵食物的微生物,使长鼻猴能够消化含有大量纤维素的植物叶子,慢慢地,它们能吃的植物越来越多。同时,这些微生物还能分解某些毒素,万一长鼻猴吃到有毒的食物,也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掉。因此,当地很多强悍的物种都灭绝了,而看似蠢笨的长鼻猴却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保证了种族的繁衍。
素材解读
努力改变自己,化劣势为优势,这是长鼻猴的生存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如此,人亦然。面对外界的考验,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活出人生的精彩!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长鼻猴因为寻找食物太困难而身体发生变异的角度,可以运用到“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等话题。
角度二:从加里曼丹岛很多强悍物种都灭绝了,而看似蠢笨的长鼻猴却能繁衍不息的角度,可以运用到“适者生存”“表象与事实”等话题。
最佳答案 彭根成
1961年出生的贝尔纳·韦伯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创作的《蚂蚁帝国三部曲》被国际书评界誉为“伟大的史诗小说”“改变读者世界观的天才作品”。
有一次,法国的《新观察者报》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每期公布一个竞赛题目,其中有一期的题目是: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危急,用最快的速度也只能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几千份答卷中,很多人都选择最珍贵或最有价值的那幅画。唯有贝尔纳·韦伯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期的竞赛奖金。他的答案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素材解读
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但却是最有可能被抢救出来的。其实,成功的最佳目标往往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很多人都会选择抢救最珍贵或最有价值的那幅画的角度,可以运用到“选择”“思维定式”等话题。
角度二:从贝尔纳·韦伯选择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的角度,可以运用到“明智”“切合实际”“最佳目标”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