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熟悉的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2016-11-12唐玮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苦瓜外婆奶奶

唐玮

题目

熟悉的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解题

此题选材范围较大,涵盖了生活中所有熟悉的人、事、物,审题方面毫无难度,因此立意的层次是区分文章质量的关键。如果只写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给自己带来的情感体验或思考感悟,尽管切题,可只能算中规中矩,难有突破;如果写出“熟悉”的人、事、物给自己带来了和以往“不同”的感受与思考,是有新意之作;如果能运用逆向思维,写“陌生”的人、事、物,却触动从前熟悉的感受,因而联想起以往“熟悉”的人、事、物,然后将“陌生”和“熟悉”的内容异中求同,提炼中心,更是创意之作。

例文一

熟悉的它们

张馨蕾

一年暑假,姑姑带我去农村老家体验田园生活。我歪着小脑袋想,回老家会有什么好吃的呢?

清炒苦瓜

我一到老家,奶奶就乐坏了,更忙坏了。

快吃午饭了,只见奶奶乐呵呵地在厨房里忙碌着。我走进厨房一看,喜上眉梢:凉拌青菜、苦瓜排骨汤、清炒苦瓜……真是最标准的农家菜啊!毫不夸张地说,我是吃着奶奶种的苦瓜长大的。小时候,我感觉苦瓜刚吃到嘴里会有一些清香味,可连续吃几口就忍不住吐出来,太苦了

下午,奶奶兴高采烈地带着我去菜园里摘苦瓜。可我一进菜园,就被蚊子叮了三个大包……到了晚上,房间里黑黑的,我躺在床上,只听见苦瓜架下小狗、小猫的叫声……后来两天,我一见到苦瓜心里就很郁闷。

冰糖雪梨

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着凉,我连吃饭都没胃口了。奶奶给我做了冰糖雪梨汤,说这个可好喝了。我半信半疑地喝了一口,果然,梨的清香味和冰糖的甘甜味混合在一起让我胃口大开,喝完后感觉自己飞上了天空,跳进了仙女的蜂蜜池……妹妹在一旁羡慕嫉妒恨地说,奶奶跑了很远的路,赶到镇上买到的大鸭梨,又用小火炖了很久呢!我听了,心里更甜了。

街头许多小吃摊都卖这个,我早就喝过,但它们远远比不上奶奶做的冰糖雪梨汤好喝。如今每次喝冰糖雪梨汤,口中仍流连着奶奶熬的冰糖雪梨汤的味道。

糖醋鲤鱼

那天,姑姑特地为我烧了一盘我最爱吃的糖醋鲤鱼。妹妹闻着香味就跑了过来,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她急不可耐地抄起筷子就要夹,却被姑姑一下拦住了。妹妹不服气,于是使出了她的杀手锏——撒娇。可她无论怎么撒娇,姑姑就是不同意:“你姐姐马上就要回自己家了,你以后吃的机会多的是,别吵,听话……”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只见妹妹的眼睛向上翻了翻,又看了看我,噘着嘴巴……她吃醋的样子好可爱。

姑姑烧的菜都很好吃,糖醋鲤鱼更是酸酸甜甜的,它们是我心里不可代替的美味……

下午,我坐上汽车准备回家了,只听见妹妹站在车后喊:“姐姐,这是我送给你的——一串糖葫芦。”我激动地打开车门,给了妹妹一个大大的拥抱。她送给我的糖葫芦怎么比我以前吃的更甜呢?汽车启动了,透过车窗看见妹妹在向我招手,奶奶矮小佝偻的身影越来越远,一股酸酸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

不仅是糖醋鲤鱼、糖葫芦,就连那苦得要命的苦瓜也仿佛有了独特的味道!我知道,那是熟悉的家乡味,那是奶奶、姑姑、妹妹为我准备的爱心佳肴。

蓝天下,家乡的青山碧水、绿树红花在我眼前变成了一幅鲜艳的水彩画。画里有奶奶、姑姑、妹妹,还有家乡亲人们那熟悉的笑容啊……

教师点评

此文选材精巧,从三道熟悉的菜肴入手,叙写对于曾经熟悉的乡村生活的新体验。篇章结构上,小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乡村生活让人“郁闷”,然后用家乡淳朴的美味与温暖的亲情与之对比,颇显匠心。更难能可贵的是,文章从奏食出发,穿插回忆往昔的温暖美好瞬间,将生活中的人、物、情感有机融合在一起,使文字饱含情韵。

(方凌)

例文二

熟悉的它们

渠丽姗

五月的天气越来越热,我们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少。体育课终于结束了,我的心里像被塞了一团棉花,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在蒸发着,包括汗水。一进教室就开窗、开电扇,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小电扇和冰汽水,没有的干脆抄起作业本扇风。我扭过头去,尽量不看他们。因为我只能抱着一只保温杯,望着窗外,静静地喝我的温开水。

同桌见我这样,就说:“你傻啊,这么热的天还用保温杯!”我也觉得这样挺傻的,越喝越热,可奇怪的是自己总能很快静下心进入学习状态。

放学路上,三五成群的学生像暴风雨过后的流水,从四面八方一拨拨赶来,流向一个“低洼处”——冷饮店。同学们争抢着寻找那份清凉,我不敢抬头看他们吃冷食时满足的笑脸,因为妈妈说过,女孩子少吃冰棍。

一回到家,我就跟妈妈说:“天气太热了,我要换杯子!”没想到她连忙说:“不行不行!就用保温杯!我跟你说啊,热水能让毛孔扩张,散热更快,你可别为了贪图一时凉快……”“温开水是夏天最好的饮料,可以适当加点盐和柠檬。你爸可是体育老师,信我的没错……”老爸也在一旁帮腔。“茅塞顿开”的我忙说:“好好好,我不换,我就用保温杯!”

此时,屋外凉风乍起,窗边的风铃也叮叮当当地唱起清脆悠扬的歌声。妈妈会心一笑,我的黄昏变得凉爽温馨。后来我才知道,保温杯里的水温一般是55℃。

这是爸妈坚定不移的、每天如此的、“清凉”的55%。

六月了,期末考试临近。天气炎热,放学回到家恨不得立刻洗个澡放松一下。可妈妈每次都抢着先洗!我特别不乐意,有一次差点儿跟她吵起来,还赌气说以后再也不在家洗澡了,可妈妈对我的抗议置若罔闻,依旧固执地抢在我前面先进浴室洗澡。等她洗完澡,擦着湿漉漉的头发走出浴室,总是警惕地看着爸爸:“别插队,女儿作业多着呢。”我看着这一幕,真是哭笑不得。后来,偶然观看电视里的健康类节目才明白:提前洗澡可以将浴室温度提高1℃。原来,妈妈是怕我洗澡时着凉啊!

这是留存着妈妈体温的、每天如此的、“温暖”的1℃。

拥抱大地的阳光有温度,默默地驱散身体里的寒意;吹拂脸庞的凉风有温度,静静地抚平心灵的躁动。

熟悉的55℃、熟悉的1℃,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爱在心中有温度。

教师点评

本文构思颇有匠心,将生活中的两件小事通过“温度”联、系到一起,突出表现父母的关爱。小作者详略处理得当,详写喝温开水一事,相对略写洗澡,张弛有致。文尾收束部分见功力:“拥抱大地的阳光”与“55℃”对应;“吹拂脸庞的凉风”与“1℃”对应。既比喻又衬托,最后以“爱在心中有温度”作结,点题精当。

(方凌)

例文三

熟悉的她

江悦

她不年轻、不漂亮、不博学、不显眼,但她在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题记

她和所有的婆婆一样,一辈子风风雨雨,历经坎坷,目睹世事变迁。

她是我的外婆,名字叫卢桂珍。如果把“桂珍”二字倒过来念,便是“珍贵”。这么多年来,很少有人这样称呼她,我只是偶尔想起她的名字,但永远不会忘记。

那些珍贵的日子,一闭上眼就活跃在眼前。

她每天很早就起床,为我们三个小孩儿准备早饭,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塞塞率率的,轻手轻脚的,是外婆起床时发出的声响;叮叮当当、“吱啦——”一声,是外婆做早餐时的声音;“咳咳——”是外婆抿着嘴巴、压低声音地咳嗽……她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东西都带齐了?别老是丢三落四的……”

跟许多老人一样,她也信佛,每天还要上两次香。妈妈说,这是老年人的精神寄托。我生病时,她常说的便是:“菩萨保佑孩子的病快些好起来!”这是因为我生病时,她能做的都做了:准备药膳、精心护理,送我去医院。可我的病情不见好转,她只好以此安慰自己的内心,来抵御恐慌与迷茫。

她曾说:“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养活五个孩子真不容易,所以你有一个舅舅生下不到一个月就死了……”外婆说这些话时神情非常平静,就像在跟我们讲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一样淡泊安详,那从容的表情又像寺庙里的菩萨。我想,岁月不仅在她的脸上挤出一道道皱褶,更在她的心中留下一条条印记,每一条都连接着一段痛心的往事,而坎坷的岁月将她的痛苦全部转变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变成了爱,将我们紧紧包围。

哦,熟悉的她——我的外婆。我熟悉的她……终是去了。

我是她的外孙女,她是我的外婆。我与她生活在一起,所以我是这样熟悉她。我与她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舍的联系,所以我知道,她的爱是什么味道;所以我知道,她心底的沧桑与风雨。

哦,熟悉的她,我的熟悉的、珍贵的她!

教师点评

此文选材平实,忆写自己熟悉的外婆,但小作者能在熟悉的生活细节中体会到外婆对自己点点滴滴的爱。文章结构也简洁质朴,以列举一段段难忘往事为主,但语言表达有韵味,有节制,内在感情浓而不烈。文章字里行间饱含对外婆的怀念与感激之情,正所谓万物皆可破,唯情不破。真情自由流淌,熟悉又珍贵。

(方凌)

片段一

可我又一次失望了:眼前这片熟悉的梅林早已衰败,它的主人也不知所踪。梅花大多谢了,只有很少数的梅花傲然挺立,其中有白梅也有红梅,稀稀拉拉的,显得很不像样。我不禁叹口气:花谢花开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可这一切是梅自己选择的,它的命运就是在万树凋零的冬季,冰清玉洁,凌寒独自开,虽在风雪中化为泥土、化作尘,但气节丝毫不会改变,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它的生命、它的美要担当很大的风险,可它丝毫不犹豫,心甘情愿地为了美选择了这个残忍的季节。只有这个季节能配得上梅花,也只有这个季节的梅花才能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感慨与叹惜。

美,理应如此,生活,更当如此。

——南京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初三杨耀程

片段二

牡丹妖娆艳丽,时时释放出唯吾独尊的气场。它的华贵气质自李唐以来更让世人疯狂。“花开时节动京城”,天下人为牡丹花开的满园娇媚所倾倒,他们怜香惜玉,爱护春光万里、姹紫嫣红的牡丹,给予它最优越的待遇,才铸就了“入画牡丹国色天香”的声望。而我爱的只是“沐风雏菊,漫山遍野”。雏菊或生于阡陌,或生于道边,或烂漫于人迹罕至的山谷中……它无拘无束,潇洒于天地间,早春开花,生机盎然,像天庭的仙女随意撒落人间的碎花,真是无处不在……

——南京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初三颜嘉璐

片段三

即使再无知,我也晓得那绿油油或金灿灿的一株株植物是由小小的种子成长起来的。可我从没见过有人打理这些充满野性的生灵,更没见过它们的种子,这不是很奇怪吗?站在田埂边,看着如精灵般飞扬的蒲公英,我想我找到了答案。它们的种子哟,蕴含着点点滴滴绿色的希望,是那样自由不羁。风起风止间,它们随风舞蹈、四海为家,这些快乐的精灵自由歌唱,哪怕落在石板上、落人河流中,化作尘埃,也如此坦然,如此勇敢。

——南京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初三张文静

素材提示

1.黄枪枪是个文静的美女,见到每个人不论生熟都毫无防范,一招呼它就马上凑上前来,让摸让抱,让它走开也毫无怨气。黄枪枪最可人疼的是你什么时候叫它它什么时候答应,细声细气的,细到多数时候只见它的嘴巴翕动而听不见声音。我不记得黄枪枪出过大声,即使被拖拖欺负至死,黄枪枪也一副牙关紧咬般默默承受的模样。

黑包包是个见义勇为的模范,倚仗肉多身沉,发生冲突时吃不了一点儿亏。黑包包对黄枪枪打心眼儿里好,一见黄枪枪吃亏立马毫不犹豫冲上前去。

黄枪枪把这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黄枪枪不善言语表达,或者言语表达时我们人类不懂,我们能看见的是黄枪枪在睡觉时老找黑包包合寝,尤其在黑包包身体不适时(比如黑包包做手术后),黄枪枪紧紧搂着半昏迷状态的黑包包度过了那些难挨的日子。

猫的感情与人的感情一样,一点一滴地建立,尤其是在患难与共的时候。黑包包走得突然,从医院回来没敢让黄枪枪知道。黄枪枪在沉默了一天之后,开始在博物馆所有它可以进去的房间耐心地寻找,发出从未有过的长啸,声音如啼。它俯下身子,在不可能藏身的柜下等犄角旮旯找寻,一刻也不停歇。我们知道黄枪枪徒劳,黄枪枪却不知;它知道的是它的情感,它要沟通,它要宣泄,它在告诉我们人类它的情感世界。——马未都《猫的情感》

2.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老舍《我的母亲》

猜你喜欢

苦瓜外婆奶奶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外婆
给奶奶按摩
外婆
奶奶喊你吃饭啦
外婆回来了
奶奶驾到
我绝不吃苦瓜
我家也有奶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