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6-11-12乔波原永康王花明

关键词:疗效

乔波 原永康 王花明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物理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水肿以及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SHS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可以取得较佳的疗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2..02

SHS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主要有手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发生时间多是脑卒中后1~3月,发展到晚期可能会出现软骨组织、关节萎缩,上肢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1]。本文选取脑卒中后SHS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应用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男50例,女46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58.4±6.8)岁,脑梗死53例、脑出血43例,发作时间21~115天,平均发作时间(45.5±6.4)天;观察组男49例,女47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57.6±5.5)岁,脑梗死52例、脑出血44例,发作时间20~117天,平均发作时间(46.3±5.9)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以及SHS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等)、早期良肢位摆放(平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和坐位)、基础康复训练,且禁止从患手进行输液。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如下:

1.2.1 避免屈曲腕部

使用石膏制作小夹板,夹板一端需尖、向上翘,将其置于患手掌侧,远端低于手掌横纹,采用绑带绑定,确保腕关节保持背稍向桡侧位,避免屈曲。

1.2.2 向心加压缠绕

使用1~2 mm线绳缠绕患侧手指,缠绕顺序是从远端到近端、从手指到手掌、手背、腕关节,缠绕完成后立刻放松,每天可进行多次。

1.2.3 主动、被动运动

①给予患者鼓励,使其主动活动患侧肩关节、患手,或者通过健侧手帮助,主动运动患侧关节,以刺激患侧上肢功能,使其逐渐恢复;主动运动联系方式有抓握放松动作、Bobath握手、耸肩等。②在护理人员或家属帮助下,被动进行上肢关节的运动,避免关节活动度降低,恢复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动作的轻柔,以不疼痛为基本标准。

1.2.4 其它物理治疗

①冷疗:使用9~11℃冷水浸泡患手,浸泡2次/d,<30 min/次,以免造成反射性血管收缩后扩张,加重患手水肿程度。②电针治疗:使用平补平泻法对患侧各穴位(包括阿是穴、合谷穴、外关穴、曲池穴、手三里以及肩贞穴等)进行针刺,在针刺得气后,连接上电针治疗仪(6805-AⅡ型),给予连续波刺激,刺激量不能超过患者能耐受度,1次/d,留针维持30 min,20次为1个疗程。③超短波疗:采取DL-C-M型超短波电疗机(汕头市医用设备厂),输出功率、工作频率分别设为200 W、27.12 MHz,长方形电极规格为:15 cm*20 cm,间隙保持3 cm,将电极按对置法安放到患侧肩部、手部,1次/d,1次/20 min,20次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①患者上肢疼痛、水肿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②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通过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1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水肿以及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SHS又被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其发病机制尚没有明确定论,通常来说,多认为其相关因素有(1)肩关节半脱位、肩-手泵机制受到影响、腕关节异常屈曲等,造成静脉血液回流受阻;(2)大脑品质、皮质下部受损,交感神经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血管运动神经麻痹,引起局部充血水肿[3]。

针对肩手综合征发病特点,积极有效的综合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其原理有:(1)正确放置良肢位,可以预防肩关节损伤,避免腕关节屈曲;(2)避免屈曲腕部,使腕关节保持轻度背身,可以改善静脉回流、淋巴液回流,进而起到预防腕关节损伤效果;(3)向心加压缠绕能够给予静脉血管压迫作用,促进血液回流,缓解浮肿;(4)主动、被动运动可以通过肌肉舒张、收缩,对血液、淋巴回流起到促进作用,增进组织代谢,避免肌肉挛缩,起到较好消肿作用;(5)冷疗可以促进患手的血管收缩,减少渗出液产生的刺激,减轻疼痛感;电针则可对肩部、手部经络气血起到疏通作用,反馈到皮质血管运动中枢系统,有良性调节作用;超短波主要是对血液循环起到促进作用,减小肌肉张力、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有效消炎、消肿和镇痛。

在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水肿以及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情,减轻患者的疼痛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着显著疗效,对患者健康与正常生活起着重要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立华,匡瑞娟.综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60-61.

[2] 侯妮娜,吕晓颖,孙永新,等.综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5):2996-2997.

[3] 范 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康复治疗[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09):2206-2208.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