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纠治研究

2016-11-11金可心

决策探索 2016年20期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患者

金可心

青少年网瘾引起的刑事案件已经不是个例,社会危害十分严重。2016年6月13日,搜狐公众平台新闻刊登的湖北省荆门市北门路碧绿苑小区16岁“网瘾少年弑母”的新闻,再次震惊世人。作为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高级中学,在预防、纠治青少年网瘾的环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初、高级中学的网瘾青少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预防与纠治的理论与实践严重滞后于现实状况。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形势十分严峻,沉溺网络造成学生精神萎靡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学生因精神障碍中途辍学的例子屡见不鲜,更令人扼腕的是上述刑事案件不时发生。针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突出现状,本文力图梳理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表现和类型,形成原因,进而对初、高中生的网瘾预防和纠治提出几点建议,以提高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预防和纠治青少年网瘾的重视。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表现及类型

网络成瘾,简称网瘾,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经过1997年和1998年美国两届心理学年会的讨论,引起世界心理学界和病理学家的普遍关注,后来被人们惯称为“互联网成瘾症”( IAD,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Pathology internet use)。通俗地讲,网瘾指个体对互联网媒体的反复强迫性使用,进而形成依赖无法自控,以至于发展成为一种精神行为障碍。从日常表现看,网瘾也可以定量为连续3个月平均每天不间断上网6个小时以上,过分迷恋网络,无法抵制网络各种诱惑的滥用网络行为。

1998年金伯利·杨(Kimberly young)给出的网瘾诊断调查表可以作为网络成瘾的具体表现:一是全神贯注于互联网;二是为了达到满意度,需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三是实际上网时间远大于预期上网时间;四是设法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的努力不断失败;五是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就会变得不安、烦躁或易怒;六是因为上网,不惜牺牲友谊,丢掉工作或学业,为了上网,向亲人、老师或朋友撒谎;七是用上网来减缓烦躁不安的心情或逃避问题。

网瘾的后果可导致个体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部分患者还会导致社交恐惧症等。网瘾对青少年的恶劣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造成青少年学习效率低下和学习能力下降,干扰了青少年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严重者会导致心理变态或扭曲。其次,在生理上,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神经中枢长时间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会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美国学者Davis最早把网瘾划分为两类,即特殊性网瘾和一般性网瘾。青少年网瘾症状的程度与网瘾的类型密切相关。较之一般性网瘾,特殊性网瘾的青少年患者往往在网上花费的时间更长、沉溺得更深,对青少年心理、生理的危害更大。我国有学者将特殊性网瘾进一步细分为:网络信息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往成瘾、网络色情成瘾和网络交易成瘾。中南大学教授刘新庚认为,与这些网瘾类型对应的是青少年相应的心理需求。依据以上特殊性网瘾类型,刘新庚将青少年的网络心理需求分为:网络求知心理需求、网络娱乐心理需求、网络交际心理需求和网络性心理需求。有数据表明:在我国网瘾患者中,游戏成瘾和网络关系成瘾占到80%以上,这一数据折射了娱乐和交际需求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占的权重,是我们探析网瘾原因、预防青少年网瘾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概而言之,对特殊性网瘾的深入研究,将会为有针对性地治疗青少年网瘾提供极具价值的途径。

二、青少年网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过度或病态地使用网络常常源于交际困难,比如性格内向或社交上存在问题。在现实场景下不能进行良好交流,是部分学生初用网络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在线交流更加容易也更加安全,一个交际技巧天资拙劣的学生在面对面交流时常常缺乏自信,感觉孤立,或常常遇到诸如团队合作、团队发言障碍等问题,虚拟的方式同他人交流可以有效避免直接接触时的焦虑感。研究表明,孤独与网瘾的形成密切相关,是网瘾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最易使人上瘾的应用有聊天、网上互动游戏、即时通信等程序。所有这些都表明网瘾的形成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网瘾的另一个重要社会因素是网上爱情,网上爱情开始于在线接触,主要通过聊天平台、Email或即时通讯维系和展开,这种关系再一次展示了孤独和人际交往问题在网瘾形成中占有的权重。

(二)心理原因

根植于心理原因的网瘾青少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先前具有抑郁、焦虑、强迫症或物品滥用等疾病的人群,加上一些新的网瘾症状,我们称之为双重互联网成瘾;二是指最新的网络成瘾者,先前没有精神疾病或精神成瘾史,我们称之为新互联网成瘾。前一种网瘾患有的疾病加重了网络成瘾,而后一种网瘾主要表现在患者的在线活动和网络关系上。双重互联网成瘾患者认为,例如,承受焦虑的性冲动网瘾患者,他们把网络当作释放和减轻压抑的工具。但是,事实刚好相反,频繁地增加上网时间恰恰有可能加重他们已有的压抑。新的互联网成瘾患者只对在线建立的某项应用上瘾,例如,对聊天上瘾的人对各种聊天平台上瘾,购物上瘾的人不停盯着在线的各种商品,不知停歇,一个沉溺于游戏的青少年可以24小时不停地在线玩游戏等。

(三)生物性原因

我们看到,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都和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有关,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生物性因素同青少年网瘾的关系。通过功能磁共振图片(fMRI),我们了解到成瘾与不成瘾患者大脑里的小脑、脑干和右带状脑回等之间的区别,左额下回、左楔前叶、右端脑、右枕中回等脑器官都参与了网瘾的形成。伴随对fMRI的研究,我们通过电子图像发现,与正常的群体相比,那些被鉴定为网络成瘾的患者对游戏程序有较低的脑扫描活动,这对N2电位和P3振幅产生了不同效果,以至于他们必须接下来要进行更多的认知努力方能完成抑制任务。使用像素形态分析法对大脑灰质密度的研究还证明,与健康人相比,网瘾青少年在左前带状皮层、左后带状皮层、左脑岛和左侧舌回有更低的大脑灰质密度。

三、纠治建议

青少年网瘾的治疗包括各种干预手段、行为校治以及与网瘾共存的基本心理问题所需的综合心理学理论,例如社交恐惧病、情绪障碍、学习倦怠等。为了帮助青少年网瘾患者放弃对有害软件和网站的使用,恢复性干预需采用结构性、可量化的系统手段,最常用的方法是动机性约谈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和住院治疗法。

(一)动机性约谈法

侧重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面对患者,使用一些诸如失去友谊、影响学业或激发人生目标等常见问题来诱发患者做出改变。青少年网瘾患者一般能够认识过度上网的危害,但他们又怀有害怕失去网络的矛盾心理,他们害怕不能随时在线与朋友聊天、不能尽情地进行网上活动等等,动机性约谈法就是要帮助患者克服这种矛盾。动机性约谈法是平和式的而非挑衅性、冲突和争论型的疗法,从这个角度讲它是被动性的,一般来说其进度相当缓慢。使用这种疗法不仅可以探察出青少年网瘾患者的上网长短、上网心理和行为结果,也可以为即将采用的治疗方案做进一步评诂。动机性约谈法经常包含如下一些问题,例如,你每周上网多久?上网时你常使用哪些软件?你最喜欢网上哪些东西?最不喜欢哪些东西?网络对你有哪些影响?有人说过你上网时间太长吗?等等。动机性约谈法的目的就是要帮助网瘾青少年彻底认清过度使用网络的恶劣后果。

(二)认知行为法

认知行为法包括三个步骤:即控制互联网使用的行为调节、纠正认知扭曲的认知重构以及降低与网瘾有关的伴生危害。由于当今社会对互联网及其技术的依赖,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杜绝网络是不切实际的。这种方式侧重于从改变“认识—行为”角度治疗网瘾。首先,我们要区分计算机行为和非计算机行为,前者指合理目的的计算机受控性使用,后者指因日益关注网络而不能正常管理自己日常事务的成瘾使用(具体表现为花费更少的时间在日常事务中,忽略朋友、忽视学习和正常的团体活动等)。网瘾青少年通常花费巨量的时间在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或赌博上,管理上网时间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其次,认识过度在线时间,调节行为模式。网瘾青少年由于十分注重在现实中的自尊,易于形成网络上的极端尊严感。例如,沉溺于游戏的青少年能够在网上达到现实中无法达到的成功感,网络中的匿名性可以让青少年隐藏许多现实中的不足,从而赢得更多网民或异性的关注。认知行为法就是要粉碎这种思维模式,将这种感觉放在更微观的分析下,使其认清并避免这种思维模式。最后,认知行为法要解决与强迫性使用网络相伴生的其他问题,防止网瘾的复发。人们常常错误地认为,克制了上网时间就等于治愈了网瘾,实际上,网瘾的治愈并非仅仅指控制住上网时间,我们必须对构成网瘾的潜在因素适时关注,尤其是要延长对不上网期间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关注。

(三)住院治疗法

自2000年以后,我国加大了对青少年互联网成瘾防治的研究,部分医院也对治疗青少年网瘾进行了一些临床治疗尝试,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青少年网瘾住院治疗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仍需加强。我国极需在青少年网瘾的住院治疗上规范程序,从生理与心理层面上树立科学与人本两大理念,杜绝虐待、监禁等残暴行为,防止以绝对权威的方式进行洗脑和以此为借口的种种牟利行为。

当前,互联网技术仍在迅速发展,青少年上网的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对于青少年网瘾的形成机理与危害还需要密切关注和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理应成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携手共克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作者单位:郑州一中)

猜你喜欢

青少年心理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少年发明家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感受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