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人甲路人乙的基本节操
2016-11-11张文静
张文静
常坐的这趟公交车上有一站是“特教学校”,还有一站是“康复中心”,所以,经常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孩子乘车。
第一次见到他们,也是一下子有些奇奇怪怪的感觉,比如,有些智力障碍的孩子,会在车上大喊大叫,会呕吐,会抽自己妈妈的耳光;还有“唐氏”孩子,他们的身体挺大了,但举止还是小孩子;还有一些脑瘫的腿部撑着支架的孱弱婴儿,躺在手推车里哭闹。
第一次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我也是心里一紧,会奇怪,也会好奇。但是,绝不转过头去看,绝不在他们脸上停留超过一秒,更不打听。我知道,那样会造成当事人的严重不适,尽管,那些孩子的家长脸上写满了“司空见惯”。
这路车的司机已经和他们达成了默契,允许他们在后门上车,允许他们下车时拖拖拉拉,他们在车里大声叫嚷时也不会按下“禁止喧哗”的语音提示。大多数的乘客,见他们上车,会默默起身让座;下车时,会闪躲一下身子让开路,或者搭把手帮他们抬抬婴儿车。不多言、不多看。
但是总有极少数,偏偏不。
非要假借让座的机会,问:这孩子怎么了?是遗传还是后天?他那学校都是这样的?唉,家长不容易啊……
更过分的是有一回,一老头见一智障孩子的家长要下车,迅速窜到车门,也下了车,一把拽住人家的手,非常大声地“关心”:哦,这孩子是不是有病?!因为那个孩子在车上跟他爸爸喷口水来着。那个家长并没有回答,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老头自问自答:哦,这孩子是有病!好好照顾他!你也照顾好自己!然后,竟然,又拦住已经开动的公交车,窜了上来——反正是免费卡。那么他刚才下车,就是为了特意去问人家“你的孩子有病”吗?!
还有一次,一位看起来挺有气质的女士,也是借关心孩子的方式跟脑瘫孩子的妈妈聊了起来。一听她说话,倒吸一口凉气:我经常坐这趟车,经常看到你和孩子。你就不想做做心理咨询吗?我不知道你们夫妻关系怎样?婆媳关系怎样?这孩子的存在,对你们整个家庭的结构……
那位妈妈刚才还微笑的脸一下子僵下来,冷冷打断她:谢谢。
气质女士又翻包找纸,惊动半个车厢借笔,要把电话留给人家……
这些极端的例子,让我也联想到平时的一些小细节。比如,总有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哭闹不愿进去,总有一些孩子在玩具柜台前哭哭啼啼,总有一些孩子在街上莫名地撒泼……也总有——好事儿的路人甲,总要停下来,笑呵呵地欣赏这一幕,嘴里说着“哎呦哎呦,哭咧哭咧”;路人乙呢,或拽着自己唧唧歪歪的孩子小声呵斥:你也要跟那个小朋友一样不懂事吗?!或非常有优越感地跟自己孩子说:我家宝宝最乖最懂事了,才不像他!
我们都是路人甲乙丙丁,我们做不到救苦救难,我们能不能沉默不语,守点基本的节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