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翻译基础课程教学新疆地域文化特色探索

2016-11-11王蕾

考试周刊 2016年84期
关键词:新疆教材能力

王蕾

摘 要: 新疆国际化战略对本土的外语专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疆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在教学模式、教材选用、教学素材的偏重方面有不足,未凸显翻译教学的新疆地域文化特色,遑论翻译教学的本地化。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翻译教学的新疆地域文化特色,提出了凸显新疆地域文化特色的翻译教学理念,介绍了具体的翻译教学方法,最后提出了把计算机辅助翻译手段引入英语本科专业翻译教学的设想。

关键词: 翻译教学 新疆 地域文化特色

一、引言

随着新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各类外语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由于翻译工作在对外交往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尤其强烈。然而,与当前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旺盛形势不对称的现实情况是翻译产品不尽如人意、翻译质量不过关。在社会经济的众多领域中,大量实用文体翻译存在严重的粗制滥造现象,甚至产生许多贻笑大方的“中国式英语”,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究其原因,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但新疆高校翻译教学长期以来过分倚重在文学文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翻译教学理念是一个重要因素,而翻译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则进一步妨碍学生形成实用的翻译能力,以至于他们在走上社会之后,面对一个又一个翻译个案时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即使勉强翻译,翻译质量往往不过关,不仅无法满足翻译要求,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为此,有必要对当前的翻译教学思路和模式进行反思,努力使翻译教学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的主流应该向应用型转变,以积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翻译能力培养不足。

目前的教学模式多沿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介绍翻译知识、翻译技巧,欣赏、讲解译例,着眼于语言对比及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学生语言转换能力的培养则没有得到充分关注。从翻译课堂教学来说,翻译教学长期以来坚持的是脱离实际的、以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翻译教学属于纠错法教学,脱离真正的交际语境,很难满足学生对翻译学习的需求,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更难以满足社会对各类应用型翻译的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地教学模式,强化翻译教学的效果。

(二)翻译的实用性训练欠缺。

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翻译课堂教学过于依赖以文学文体为背景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学生所学的基本上是文学翻译的基本技巧和评价标准,而当他们走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翻译实践时,他们才发现文学翻译的经验并非对任何文体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因此面对一个又一个实用文体翻译个案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目前所采用的教材偏重于文学翻译素材,试图通过文学翻译素材的赏析提高学生文学语言的审美能力。然而,学生毕业后多从事非文学素材的翻译,以翻译的实用性为主,目前的翻译课程内容满足不了社会需要。因此有必要对翻译课堂采用的翻译素材进行研究,在学生练习的翻译任务中,确定合理的文学翻译素材和非文学翻译素材比重。

(三)无本地化翻译素材。

目前翻译课程课本素材多选自经典译本、主流刊物的文章,本地化的内容偏少,即使有一些本地化的内容,也是由于教材的编写者来自某一省区,教材中所采用的本地化译例是有关特定省区的。由于新疆外语人才的匮乏,还无人编写译本翻译教科书,很难找到一本教科书有关于新疆社会文化的翻译素材。因此,无论采用哪本教材,学生都无法接触有关新疆地域文化的翻译素材。翻译课程结束后,学生对涉及新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翻译素材仍然非常陌生,无法直接服务于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未引入计算机辅助翻译手段。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翻译领域的结晶,机器同翻译工作者的互补成为当前翻译界主流的翻译操作模式。当前,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已经渗透到翻译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以利用的翻译工具呈现多样化趋势,极大地节省翻译工作的时间和负担,同时保证翻译效率。我校于2011年建成疆内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目前已应用于翻译专业硕士教学,然而,如何在英语本科专业的翻译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手段,还未进行尝试。因此有必要对翻译教学如何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手段进行研究,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工具。

三、问题的研究

(一)面向本地化的翻译教学凸显新疆地域特色。

本地化就是对某种产品进行语言、文化和技术方面的加工,使之符合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需要。因此,真正的本地化必须考虑目标区域市场的语言、文化、习俗和特性等。本地化翻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领域,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步入工作岗位后都会接触本地化翻译。为了适应未来的市场,并为外语专业毕业生的求职增加筹码,在大学期间学习本地化翻译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外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许多要从事翻译工作,而他们在校期间接触的翻译课往往是一般性的文章翻译和基本的技巧训练,这样在将来的工作中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合格的本地化译员的水平,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凸显本地化特色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本地化翻译教学中,让学生接受系统的本地化翻译训练。对新疆的学生而言,要实现翻译本地化的目标,首先就得立足于新疆地域社会文化现实,了解学习新疆地域的相关知识,熟悉这些知识信息的英语表达,然后把新疆的相关情况真实地、客观地用英文表达出来,并且用一种地道的方式让外界接受。

然而,国内通行的翻译教材都是由内地专家编写而成,其中非文学翻译的材料要么来自主流的媒体,要么是关于某个省区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材料,鲜有新疆地域文化方面的素材。各种翻译教材本地化的翻译素材和教材编写者的背景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在翻译素材本地化方面,教材的编写者只关心他所在省区的资料,对其他地方的资料不会有太多的关注。因此许多翻译教材的非文学翻译素材涉及内地许多省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领域,而鲜有关于新疆社会文化方面的翻译素材。这是因为与内地相比,新疆外语专家资源匮乏,还没有新疆本土专家编写而成的、系统的翻译教材。在此情况下,只依靠课本,翻译教学的本地化目标难以实现,翻译教学凸显不了新疆地域特色,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投身于关于新疆的翻译工作,难以满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应该组织力量,搜集反映新疆地域文化及经济发展的资料作为翻译教材的资料,比如《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的中文本和英译本、《新疆简介》的中文本和英文本、《新疆风物志》中文本及《英文妙语说新疆》等。把这些材料作为学生的翻译阅读范本,目的是学习、了解新疆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风土人情、文化风俗等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中英文对照,熟悉并积累与这些知识相关的英文词汇及表达,为着手进行新疆地域文化方面的翻译做准备。

(二)更新翻译教学理念。

针对新疆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凸显翻译教学中的新疆地域文化特色,笔者认为在翻译教学中应贯彻以下教学理念。

1.加强理论习得,认识翻译本体。

认识翻译本体有助于学生了解翻译活动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理,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步骤,在翻译活动中能够高屋建瓴地帮助学生由感性经验走向理性认识和科学认知,提高学生在翻译方面的素养。翻译本体涉及翻译活动本身,例如翻译的本质、翻译过程、翻译标准等都是翻译本体方面的知识。学生对翻译本体的认知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通过习得相关翻译理论结合翻译实践得到提高。翻译理论的功能可总结为:认识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方法论功能、批判功能、实践与检验功能。翻译理论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翻译实践的认识,使宝贵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认识,避免实践中的经验主义,减少印象式、随感式和评点式翻译批评。翻译理论赋予学生多种稳定的、效果久远的、实实在在的复合能力:分析力、解释力、领悟力、思辨力、综合力、演绎力、判断力、约束力、预测力、洞察力、震撼力。翻译理论教学的作用首先就在于启蒙,帮助学生提高和加深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培养他们将翻译理论知识转变为一种自觉意识,树立正确的翻译观,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翻译实践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翻译理论习得对于培养学生对翻译本体的认知能力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对翻译本体的认知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的翻译理论能力。在翻译理论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两个原则,即系统性和选择性相结合、描述性和规定性相结合,翻译理论的选择既要考虑本科阶段的教学目的,又要照顾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

2.重视实践,提高对翻译客体的操作能力。

翻译实践是翻译主体对翻译客体实施的一种行为,通过翻译实践,翻译主体对作为翻译客体的翻译对象实施翻译行为,表现为主体对翻译对象的操作、驾驭和处理能力。翻译本体、客体和主体通过实践环节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最终实现翻译主体能力的提高。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环节,贯彻实践性原则。在此方面不能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否认以传统语法对比为基础的翻译技巧。以传统语法对比为基础的翻译技巧观点上不入“新颖”之列,被许多人批评为经验性的总结,但这种经验性的认知往往因为它的直接性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拒绝以传统语法对比为基础的翻译技巧,关键是如何讲授;其二是过度强调文学翻译。长期以来,许多翻译教师注重文学翻译实践,讲授的是文学翻译原理,讲解的是文学翻译实例,布置给学生的也是文学翻译材料,这种翻译实践内容上的倾斜必然会导致学生翻译认识上和翻译实践技能上的偏差。据统计,在实际的翻译行为中,只有少量内容是文学翻译,而且学生毕业之后翻译的大部分是实用文体材料,进行文学翻译的毕竟是少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的全面性,不能过于强调文学翻译,为适应社会和学生就业的需求,教师应适当选择各种文体材料让学生翻译。

3.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翻译教学应以文化传递为己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在英汉互译中克服“文化迁移”,消除文化干扰。翻译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语际的转换,还是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丰富。因此,译者不仅需要精通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以及这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而且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理解力及灵活的表达力和创造力。

4.提高自我认知,培养翻译批评能力。

翻译批评是运用某种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结果进行知性认识的反映和总结,是理论和实践之间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翻译批评有助于翻译主体在翻译本体与翻译客体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是翻译主体对翻译本体和翻译客体进行认识和操作的重要中介,因此必须注重学生翻译批评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翻译批评能力时,必须矫正学生先入为主的一些看法,比如翻译批评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自己不具备这种能力。实际上,除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之外,在翻译批评活动中也可以让学生吸取借鉴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由他人到自己,缩短摸索掌握翻译规律的时间和过程,切实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而且翻译批评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不仅使学生能够走出“庐山”,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翻译,还能使他们对译文的评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的理性认识,学会评判译文的质量,从而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加强对自己译文的指导、校正与修订,增强在翻译实践中的策略意识。

总之,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时,教师必须实行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原则,在宏观上关注翻译主体、翻译本体和翻译客体三个层面,在微观上重视对学生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获得全面、综合的复合翻译能力,即作为翻译主体的学生对翻译本体的认识能力、对翻译客体的操作处理能力和对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力。

(三)具体教学模式。

1.引入翻译工作坊模式。

在课堂上模拟翻译工作坊,用讨论式和互动式的教学代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译品为取向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翻译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大量翻译训练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方式,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并通过课内外的交互学习环境,感悟、领会和把握翻译的真谛。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和互动达成共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前研究原文的背景与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译出初稿,在课堂上作小组汇报,各小组间展开讨论,把不同的译文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对比,最终修改出一个较理想的译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不是直接点评、纠正错误并提供“标准译文”,而是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文本的某个特点,如科技文本或文学文本,或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和语篇方面的某点异同上,同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传授翻译的技能和理念。换言之,教师起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的是“工具”而不是结果,授给学生的是“渔”而不是“鱼”。

2.发现学生的闪光。

以欣赏的姿态对学生作业进行评阅,不是说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而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因为只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和“得意之处”得到肯定时,才能怀有更开放的心态对待出现的问题。卸下戒备心理后,学生往往能坦然接受来自同伴或老师的批评,在课堂讨论时更敢于发表哪怕是不成熟的观点,而不用担心会被同伴取笑,课堂气氛因而变得异常活跃。在传统模式下,教师罗列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并因此而有些“沾沾自喜”,学生不是“挨批”就是“听写”,整个过程枯燥乏味。

3.测试手段的多样化。

用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多层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检验自然也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其一是题型多样。除传统的英译汉、汉译英外,可有填空题和简述题来测试学生对翻译有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可以正误译文判断和分析、重译题等了解学生对翻译质量、翻译标准的掌握。由于加入了一定量的客观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老师考评学生过于主观化的现状。其二是内容多样。除单一的考查学生的词、句、段落翻译和某种题材和文体的翻译外,还可进行不同语境、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篇章翻译考核,同时考查学生应用文的翻译、新闻广告的翻译等,以促使学生平时自觉接触不同的翻译文章,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其三是考核方式的多样。可以是开卷闭卷,也可以是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即部分开卷部分闭卷。考试不只有当堂考试一种,也可让学生课后做一个大篇的翻译连同译后感一同交上,当然也可布置学生写一篇与翻译有关的论文,从理论上提高对翻译的认识。总之,考核的目的是更客观地检验学习成果,更进一步地升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不只是获取高分。

(四)选择合适教材,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偏重。

翻译教材是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也是学生借以获得课程经验的中介和手段,同时,它是考核高校翻译课程教学水平和效果的主要标准。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培养的质量。近年来,对翻译教材的巨大需求推进了我国翻译教材建设。不同层次的翻译教材层出不穷、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目前教材市场上翻译教材数量较多,但是没有任何定论说某一本教材效果最佳。根据翻译教材评价的研究,有学者认为翻译教材的选择应遵循以下指导方针:

(1)教材应与学习者需求相当。

(2)教材应充分体现学习者目前及将来会运用的翻译方法和理论。

(3)教材应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并推动学生学习过程,避免教条式僵化教学方法的推行。

(4)教材应具有支撑学习的明确作用。

有专家认为,目前市场上需要的翻译,90%以上都是非文学翻译素材。国内专家已经达成共识:当前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各类翻译教学必须在继续强调语言基本训练之余,进一步强调翻译能力的培训与锻炼,在翻译教学中除了重视翻译技能的传授之外,还要加强建立在语篇单位上的各类实用文体翻译训练。鉴于此,笔者认为翻译课堂上非文学翻译素材至少要达到70%,才能达到人才市场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

(五)引入计算机辅助翻译手段。

机器翻译研究者认为,当前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用软件和硬件,即并非为翻译流程而专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这些工具包括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Dragon System)、电子辞书软件(如OCR,Abby FineReader,OmniPage,TextBridge,金山词霸,金山快译,电子百科全书),以及相关硬件(比如外部存储设施,如可擦写光驱、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另一类是基于双语语料库和翻译记忆技术(Translation Memory,TM)的专门翻译软件,目前较流行的有Trados,Word Fast,Word-Fisher,雅信CAT,DéjàVu、SDLX等。这种软件将翻译中涉及纯粹记忆的活动,如术语匹配和自动搜索提示、高度相似句子的记忆和复现等交给计算机来做,免除翻译人员反复查找名词之苦,使其全力对付语义的转换和传递。对翻译教学而言,能够应用的自然是专门翻译软件,现在内地的许多翻译公司基本上都安装专门翻译软件,翻译流程通过翻译软件运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教学及研究在内地院校早已出现,一些本科院校也把计算机辅助翻译引入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课堂,在许多院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计算机辅助翻译在新疆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一方面是由于投资较大,许多学校没有硬件设备,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人才匮乏,后一个原因是关键原因。我校在此方面已经领先于新疆其他高校,不但拥有疆内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而且已经有了专门的教师从事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但仅限于翻译专业硕士层面,还未引入英语本科专业翻译教学。笔者认为能否把目前翻译专业硕士教学的经验引入本科教学,对新疆地域文化特色的翻译教学做一些项目化的探索。此研究还处于设想阶段,未进行深入研究,只是作为本课题研究衍生出来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四、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使新疆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更新观念,革新教学模式,使传统的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翻译能力居次要地位的模式向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方向倾斜,同时凸显翻译课堂内容的实用性、地域性,更多采用有关新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翻译素材,使课堂内容直接与新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接,跟上新疆国际化战略的时代步伐,满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新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的外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柴明熲.对专业翻译教学构建的思考——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翻译,2010,(1).

[2]陈恪清.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的翻译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

[3]陈文存.论外语教学中的理念[J].外语界,2005,(6).

[4]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http://wenku.baidu.com/view/e05b052e453610661ed9f47f.html(2011-1-1).

[5]胡壮麟.外语教学理念的发展[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1).

[6]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

[7]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0,(2).

[8]马会娟,管兴忠.发展学习者的汉译英能力—以北外本科笔译教学为例[J].中国翻译,2010,(5).

[9]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版社,1999.

[10]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1]文军.论翻译课程研究[J].外国语,2004,(3).

猜你喜欢

新疆教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