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地域性文化,激发藏族学生汉语写作兴趣
2016-11-11陈志斌
陈志斌
摘 要: 藏族学生的汉语写作教学不同于普通的写作。关注藏族地区地域性文化资源,关注藏族学生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活内容,有利于促进藏族学生汉语思维发展,提高藏族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为地域性文化资源的记述、继承和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的崇高认识。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扩大学生信息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艺术视野,使藏族学生汉语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地域性文化 藏族学生 汉语写作
张志公先生曾说:“中学毕业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要走上工作岗位,去参加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常需要动手写点什么,比如写个工作报告、经验介绍以及读书心得、信札日记等。语文教学就应当培养学生具备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动笔的能力。”[1]
事实上,训练学生能运用于实际生活、学习、工作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这才是作文教学的目标。藏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较之其他学生根本不及,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形势和城乡一体化的情况下,藏族中学只有加强汉语作文教学,提高汉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会写文章,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竞争,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如果不从社会语言交际的需要出发,不是用什么就练什么,怎样用就怎样练,便必然导致作文教学脱离社会需要,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社会运用不对路,这劳而少功的事情,影响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程度”[2]。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我们必须毫不迟疑地打破那种传统“怪圈”,将目标“开放”到社会化上。
因此,藏族高中的语文教学要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多的是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实践能力,而提高藏族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
一、关注地域性文化,有利于提高藏族学生的人文素养。
藏族学生汉语写作中可利用的地域性文化资源指在藏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藏民族特点的可被藏族学生认识和分析并形成于语言的文化资源。
对于藏族学生来说,汉语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文化学习的层面。汉语写作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量,使学生通过汉语学习,加深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语言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这就需要把地方性文化资源这一丰厚的教学资源纳入人们的视野。
在以往的汉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很少涉及课本以外的其他文化资源,写作内容更多的是侧重于对作品本身的训练,重点放在学习作品的运用技巧方面,诸如语言、行文、结构,等等;这样的写作教学方式,必然是那种以技巧学习为中心的汉语写作教学模式的真实反映。教学的目的只能是直指学生的作品的借鉴能力和限于作品本身的审美水平。学生过后只能就事论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大大限制了汉语写作教学的应有作用。汉语教学不应是仅仅为了提高创作的技巧,而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只要充分利用地域性文化资源,汉语写作教学就能够使学生在更广泛的人文环境中汲取知识,这是进行文化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关注地域性文化,有利于促进藏族学生汉语思维发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3]地域性文化资源与藏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藏族学生存在于其中并能深刻领会的知识,有效利用地域性文化资源,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智力和思维是可以教授和训练的,只要通过专门的训练,思维的发展就能实现更快更好的提高与完善,也能促使认知活动与问题解决才能进一步的发展。藏族学生汉语写作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对于强化学生语文思维,对于促进藏族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三、民族地区地域性文化资源的缺失及对藏族学生成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民族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应该承担起融合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重任,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4]。
地域性文化资源是“沃土”,在特定地域积淀起来的资源,是富有个性的特色课程得以培育的营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性文化资源课程或者在课程中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促使他们学会认识家乡与欣赏家乡,立足地域、民族和国家,放眼全球,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文化情怀与建设家乡的崇高责任感。
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扩大学生信息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艺术视野,使学生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学生对地域性文化资源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地域性文化资源的记述、传承与保护。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地方性文化的调查和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上写作课之前,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到自己的生活中收集与课程相关资料,“把他们的祖辈遗传下来的瓷器、陶器、木器、石器、手工、纺织品、织绣印染品等这些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搜集与整理,并尝试调查和这些地域性文化资源相关的民间文化等活动。这会比教师直接向学生空洞讲述来得更真实也更有意义。通过实践考察活动,可以启发学生去发现,原本平凡的农牧民的生活中竟蕴藏着深厚的文化艺术。而教师利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来上课,也更令学生充满亲切感,也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地域性美术的运用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体验到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强化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的热情。这些来自身边的材料特别容易使学生可亲可信,产生对家乡无限眷恋的情感”[5],同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地域性文化资源的记述、传承与保护。
简言之,藏族学生汉语写作教学并不是硬性地灌输系统的语言知识,机械地运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才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梁小莉.中小学作文命题的创新[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2]李凌芬.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
[4]安福海.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以甘南藏族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5]朱永.地域性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以安徽徽州地区中学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1.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地域性文化资源的藏族高中学生汉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