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折叠的地产
2016-11-11
假如经济体如郝景芳笔下的北京城一样可以折叠翻转,哪些产业处于第一、二、三空间,它们各自又能分享多少资金的阳光雨露?
地产,大约是第一空间的长住户吧。尽管地产告别黄金时代之说自2008年以来日渐被认同,资产荒下,仍是地王频出。新近的消息是,招商蛇口和华侨城联合体8月底以310亿元拍下深圳新会展中心一期配套商业用地,再次刷新全国土地最高成交总价的纪录。
与此同时,低风险的房贷成为银行新增贷款的主流。央行发布的7月信贷数据显示,当月增加的4636亿元人民币贷款中,住户部门贷款贡献了4575亿元,占比超过98%。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2016年上半年报看,其同期新增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占了55.66%。即使纳入交行、招行、浦发、光大、宁波银行、华夏银行,10家银行的新增房贷占同期新增贷款的比例也达到42%左右。
有趣的是,随着地产业去库存压力加大,曾经的地产商转而展拓保险等金融领域,最终却又携金融资本杀回买入优质地产标的。作为全球最大房企跻身世界500强企业的万科,在宝能之后,又迎来恒大等新晋入场者,股权争夺战越来越热闹。
当然,眼下热闹的不只有万科,康达尔、民生银行背后都有股东们的明争暗战,由此也衍生出了资本与经理人的权力边界如何厘清等问题。新财富特别邀请了新加坡管理大学助理教授张巍对此进行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新财富PLUS”微信公众号阅读相关文章。
央企、民企、金融机构乃至个人,或出于提振业绩表的目的,或因为资产配置的需要,或只是缺乏投资去处,纷纷继续加仓地产,以至于去库存之后,限购等调控政策又在厦门等地重启。被认为存在泡沫风险的地产,何以再成资金避险胜地?原因或仍在于经济转型前景莫测,以及资金风险偏好的变化。即使一些早前处于风口的新经济领域,也因此面临机遇被折叠的挑战。层出不穷的并购重组案中,那些多流于概念性炒作的案例,也在不断被投资者和监管层挑剔。对于资本而言,不确定之下,唯有寻找具有某种确定性的资产,才最稳健;唯有那些能笃定地先确立 1个亿小目标的计划,方始值得青睐。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对相关领域泡沫的洗刷。只是地产的泡沫,何以如此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