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法,改掉坏习惯
2016-11-11金建云
金建云
孩子做错事时,很多家长会责备和批评孩子,希望孩子能够改变不良行为或习惯,然而,孩子的“屡教不改”时常带给家长挫败感。近年来,国际上流行一种有技巧、有效果、有的放矢的家教新思维,简称焦点解决法,可以帮助父母教育引导孩子。
焦点解决法的创始人,韩裔美国心理学家茵素老师,运用东方文化中的“太极”的概念,认为八卦中黑色与白色的部分可以来代表孩子的正面与负面行为,就像阴阳相生相克,共同存在一样,家长不要只看到黑色的部分,还要看到黑色部分里的白点;家长们不能用孩子的偏差行为去标识孩子的人格,而要在批评中帮助孩子看到可以改进的潜力、可以具体实现的努力……
以解决问题为思维导向
家长学习班上,小红的妈妈提出一个问题:5岁的女儿小红总是喜欢帮倒忙,比如她在洗衣服时,小红凑过来帮她倒洗衣液,却不小心泼洒在地上,脚下一滑摔倒了,小红就哇哇大哭起来,衣服也弄得很脏。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出现,她有点焦虑,该怎么引导孩子呢?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要把焦点从黑色部分转移到白色部分——即孩子在这件错事中的发光点、善意、值得肯定的地方。妈妈的批评,不是消灭小红助人为乐的热情,而是告诉小红:“你这样做,不但给自己和妈妈带来危险、搞脏衣服,还让妈妈做家务的时间延长。现在,你要用干拖把来清洁地面;以后,如果你想帮助大人做家务,一定要先听安排,得到允许才能碰洗衣液之类物品。”
这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思维导向,家长相信孩子的善意与能力,在批评孩子的同时也启发孩子思考:“我可以怎么做去处理当下问题,并让问题不再继续。”
简而言之,我们责备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明白三个方面:
首先,这样做给自己与别人带来的困扰是什么?(实事求是地进行描述)
其次,要如何为这个行为负责任?(如何弥补)
再次,不重蹈覆辙的具体方法。(启发孩子自己发现并尝试)
挖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在批评孩子之前,要先努力挖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小刚的气管非常敏感,冬季需要戴一种特殊材料的项圈保暖。小刚经常丢失这个价格不便宜的项圈,每次丢失,家长都会责备,却没有什么效果。
以前,小刚的家长都是这样责备小刚:“你为什么这么粗心?爸爸妈妈这么辛苦赚钱你都不懂珍惜?你这个丢三落四的孩子将来可怎么办……”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批评没有用处后,开始观察小刚在什么情况下不会丢失项圈,答案是项圈要么戴在小刚脖子上,要么放在书包里的时候。
于是,家长改变了对小刚的责备方式,从焦点解决法的三个步骤出发,跟孩子以探讨的口吻来谈这个事情:首先,项圈丢失了,脖子连续几天没有保护,引发支气管炎,不仅耽误上课,还整夜咳嗽睡不好。其次,买一个新项圈需要八十元,你要为此负责,接下来一个月不买新玩具,一个礼拜去超市不买任何零食。再次,如果教室暖气开得很热,你拿下项圈时顺手放在书包里;如果要上体育课,你先把项圈放进书包再去集合,下次就不会搞丢了。
这次深入的交流效果很好,小刚的新项圈再没有丢失。
看重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焦点解决法”还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看重每一个小小的改变,家长要用赞美的方式,在孩子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给予推动。如果家长批评孩子每天赖床、导致上学迟到的行为。接下来孩子愿意改进时,就用赞美来强化他正面的行为,比如:“爸爸注意到你今天准时起床了!”“你一听妈妈叫就爬起来,这简直太棒了!”……
很多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受到批评之后改正,理所应当,不值得表扬,然而,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终止错误言行就值得赞美!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坚定而不强势。我们应该用同理心来帮助孩子想办法,而不是给予无穷无尽的道德说教。
比如:琪琪在外玩耍,跟着别人学会说了脏话,在家和小朋友一起玩时,被小朋友碰到,或是琪琪自己摔到在地,他都会讲脏话。
这时候,爸爸对琪琪说:“刚才你说某某,是不是因为被撞到你很生气?”“你说某某,是想表达讨厌自己站不稳的情绪吗?”“你可以提醒某某,让他注意着看点路”……几次提醒之后,琪琪在又一个小朋友碰到他时,改口说:“当心!你不看路吗?”爸爸表扬他说:“你能换一种方式把自己感觉说出来,太棒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爸爸的帮助下,琪琪渐渐改掉了说脏话的习惯。
编辑 刘建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