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铁路信号设备质量若干问题分析与对策

2016-11-11方升炜上海铁路局电务处

上海铁道增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上海铁路局新线铁路信号

方升炜 上海铁路局电务处

高速铁路信号设备质量若干问题分析与对策

方升炜 上海铁路局电务处

分析近5年上海铁路局管内高速铁路地面信号设备运用质量问题导致的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和故障原因,探索找出问题根源,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强化高速铁路信号设备运用质量控制,以便更好地保障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和运输秩序。

高速铁路;信号;设备;质量

信号设备对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有序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尤其是在列车密度大、速度高、客流大的高速铁路,信号设备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对高速铁路信号设备运用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5年上海铁路局管内高速铁路地面信号设备运用质量问题导致的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和故障进行统计分析,梳理找出信号设备运用质量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通过强化高速铁路信号设备运用质量控制,更好地保障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和运输秩序。

1 高速铁路信号设备质量若干问题

除了日常维修、安全检查等过程中主动发现的设备质量隐患以外,信号设备质量问题一般通过设备故障被动地反映或暴露出来。据统计,自2011年到2015年的五年内,上海铁路局管内高速铁路地面信号设备共发生故障570件(包括由设备故障升级的事故和设备反映出来的不影响行车的安全信息)。各年度设备故障数量见表1。

表1 2011~2015年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地面信号设备故障统计表(单位:件)

从表1可以看出,5年内因设备软硬件材质问题导致的设备故障故障占总数的45.97%,维修原因导致的设备故障故障占总数的28.77%,雨雪冰冻和雷害等天气影响导致的设备故障占总数的11.05%(其中2013年受雨雪冰冻伤损设备导致故障较多),结合部问题(不包括维修原因)和偷盗、外界施工影响等其他外界原因导致的设备故障占总数的11.05%,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影响等其他原因暴露的设备问题占总数的3.16%。

综合各方面看,设备软硬件材质问题和维修原因导致的设备故障占总数的74.74%,是影响高速铁路地面信号设备运用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深入分析设备软硬件材质问题和维修原因导致的设备故障,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设备源头质量存在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存在隐患。一方面新技术、新装备在高速铁路复杂运用环境下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包括高速铁路互联互通软件设计不到位、应答器尾缆设计不合理、信息通道堵塞等;另一方面在招投标采取低价中标措施以及制造工艺等存在不足的情况下,产品制造质量暴露出一些不到位的问题,如继电器接点接触不良、电子板件不良、断路器不良等。二是在新线建设过程中设备安装调试存在不足。主要有电缆敷设时与地线交叉未隔离、道岔安装不方正等。

(2)日常维修管理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维修作业标准化不到位。存在维修标准与维修内容掌握不清、漏检漏修或检修质量不达标、复查试验不彻底等问题。二是对设备运用质量状态缺少系统的掌握。导致维修针对性不强,普遍撒网式的维修找不到工作重点,不利于质量隐患及早发现并处置。三是维修手段上存在不足,尤其是高速铁路维修作业为纯夜间环境,受照明条件等影响容易发生设备缺点检查不到位、试验测试不够彻底准确等问题,影响维修质量。

(3)修程修制存在不适应的问题。从故障统计看,存在“三个多”的问题:一是早期开通运营的高铁线路在新线开通运营一年内设备故障相对较多。这也是2011年-2013年期间设备故障总数相对较多的一个原因。二是同等维修周期条件下运用相对频繁的设备故障相对较多。如高铁引入枢纽的线路所的道岔、连接正线与站线的道岔设备故障较其他道岔设备故障要多。三是季节转换期间设备故障相对较多。由冷转热和由热转冷的两个阶段尤其集中,季节性预防性维修不到位。从维修实践看,产生“三个多”问题的根源是受规章制度等因素制约实施“一刀切”维修模式导致的,在关键时段、关键设备维修中存在“不足修”的问题。

(4)质量问题分析攻关整治不到位。主要存在部分设备故障重复发生等现象,暴露出:一是设备故障原因分析不彻底。存在以故障现象代替原因等问题,如道岔转换故障,分析原因一般是道岔别卡,至于道岔为什么别卡缺乏深入分析;另外就是道岔活动部位缺油,而从生产实践看活动部位缺油往往是导致道岔转换故障的“最后一根稻草”,至于道岔其他的转换阻力问题则未深入分析。二是质量隐患攻关整治不到位。如道岔结合部病害反复联合整治仍未消除隐患、部分系统设备软件问题反复整治仍偶尔发生等。

2 对策措施

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整治:

(1)加强源头质量控制。一是严格产品上道质量管理,确保上道产品质量达标;二是主动对接相关单位改进产品设计,消除设计缺陷导致产品质量问题;三是建立产品质量信誉评价机制,分项制定产品信誉评价办法,动态掌握产品质量信息,定期通报产品运用质量情况,并将质量评价结果与招投标适度挂钩,促进设备供应商改进产品质量;四是建立健全新线建设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标准,强化新线建设施工配合,从有利于维护管理角度出发,结合设备安装调试同步开展标准化设备创建,提高新线新设备开通运营品质。

(2)改进日常维修管理。一是强化作业标准化建设。按照“职工按标作业的唯一依据”原则建立健全作业指导书,针对性开展标准化作业演练或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作业过程检查监督,促进职工严格按标作业。二是提高维修针对性。动态掌握日常维修设备变化资料建立质量状态数据库,同时利用集中监测系统等资源更好地指导日常维修,通过更有重点的维修有效控制设备质量状态变化。三是丰富完善维修手段。在补强完善直接依附于既有设备的监测监控系统基础上,按照维修工具手段向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思路,采取检测车加装视频监控、工务探伤车加装视频监控等措施,以机巡的方式代替人巡,提高发现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减轻劳动强度。

(3)深化修程修制改革。一是加强新线开通运营初期维修管理。运用"浴盆曲线"理论,在加强建设配合、提高源头质量的基础上,在新线开通运营初期加强新设备、关键设备维修,适当缩短维修周期,大力减少开通运营初期设备故障。二是强化关键设备重点维修。针对处于关键场所、运用相对频繁的设备,采取适当加密维修周期(包括现场维修和监测浏览分析)的措施,提高设备运用可靠性。三是强化季节性预防性维修。在天气即将进入由冷转热和由热转冷的时段,组织开展针对道岔、枢纽地区轨道电路等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提高设备适应环境的状态储备能力。

(4)强化问题攻关整治。一是紧盯故障查清设备质量真正问题。从源头质量、规章制度、维修作业、结合部、教育培训等多角度、全方位切实查清设备故障原因,找到问题根源,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质量隐患。二是加强质量问题攻关。针对反复发生故障的系统软件、道岔结合部等问题,联合院校和设备供应商等单位采取专家诊断、专家治理措施,通过技术攻关整治消除质量隐患。三是开展预防性整治。针对道岔活动部位磨耗多以后容易发生设备故障等问题,对使用较为频繁的设备在一定年限内开展预防性整治,通过更换部件等措施更好地控制设备故障。

(5)加强外部环境影响研究与控制。针对雨雪冰冻、雷害等天气影响因素导致的设备故障,采取完善防雷设施、加装防冰雪击打装置等措施,努力减少对设备运用质量的危害。针对结合部问题以及施工、偷盗等其他外界原因导致的设备故障,采取加强协调沟通、建立联合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和奖惩办法引导等措施,有效控制问题发生。同时积极研究开发并运用综合检测、视频监控、智能化分析诊断等系统设备,提高影响设备运用质量因素的掌控力。

[1]中国铁路总公司.铁总运[2015]322号.高速铁路信号维护规则[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2]陈伟革.提高京沪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稳定性的探索与思考[J].铁道通信信号.2013.

责任编辑:万宝安 窦国栋

来稿日期:2016-05-13

猜你喜欢

上海铁路局新线铁路信号
荣乌新线高速公路安全预警和主动管控系统
乘坐地铁
渝贵铁路信号系统联调联试的思考与建议
新线引入高铁枢纽电务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研究
铁路信号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上海铁路局数据通信网应用现状及网络优化分析
雷击对铁路信号系统的影响探讨
既有铁路信号改造工程实施与研究
尼日利亚将进行4000km新线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杭长客运专线上海铁路局管段启动联调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