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构筑面向未来创新之桥——全球领先创新中心建设的启示

2016-11-11王利军周梦玲关鹏飞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9期
关键词:日本科技研究

王利军 周梦玲 关鹏飞 姜 迪

日本构筑面向未来创新之桥——全球领先创新中心建设的启示

王利军周梦玲关鹏飞姜迪

卓越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是日本的力量之源,为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驱动力,使日本经济增长模式迅速向科技经济模式转变,日本政府2014年起提出建设“全球领先创新中心”。本文将重点介绍日本“全球领先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及对江苏的启示。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全球领先创新中心

当前日本正在从经济复兴迈向持续增长,日本政府认为“科学、技术与创新”是把握未来的“救命稻草”与“生命线”。为使日本经济增长模式从工业经济模式迅速向创新经济模式转变,日本政府2014年发布了《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14——构筑面向未来创新之桥》(以下称“综合战略”),提出以“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为平台,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中心”,重点推进信息通信技术、纳米技术和环境技术三大跨领域技术突破,以此提升日本产业竞争力。

一、建设背景

1.固有优势

(1)拥有高强度的科技投入。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12年发表的科学技术指标,日本科技投入总量及其占GDP比例总体上都呈现上升趋势。2000年,日本研发经费占GDP的3.12%(同年,美国为2.65%、德国为2.3%、法国为2.17%、英国为1.87%)。2010年,日本研发经费17.1万亿日元;科研经费4.2万亿,占GDP的3.6%。[1]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15年科学报告:面向2030》,日本用于研发的投资占全球10%,美国占28%,中国占20%,欧盟占19%。日本的科技投入比例一直居于发达国家中前列。

(2)拥有国际一流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世界科技强国之一,日本在生物技术、医疗及诊断仪器设备、高性能计算机、半导体、新材料、超导、数字图像技术和光电子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突出体现在拥有国际一流的行业龙头企业。《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日本以40家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35家。这40家日本企业主要以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领域为代表,如爱信精机、普利司通、佳能等。

(3)拥有前瞻性的人才创新战略。为保持世界经济强国地位,日本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对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日本政府公布的长期发展战略《创新2025》中提出,要一体化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社会创新和人才创新,人才创新作为日本今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被提出。进入21世纪,日本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立国发展战略。截至2015年,先后有22人(含日裔)获得诺贝尔奖。日本提出到2020年吸引30万留学生到日本学习,鼓励其留在日本工作,从而降低直接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难度。

2.存在问题

(1)人口减少和快速老龄化。日本总务省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日本人口数量已连续4年呈减少趋势,人口总数降至约1.27亿,创下15年新低。其中,年满65岁者占人口总数超过1/4,老龄化形势严峻。21世纪以来,日本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劳动人口数量正以每年50万的规模减少。预计到2025年,日本劳动人口将跌破6000万,劳动力减少将严重影响日本经济发展。

图1 日本人口走势图

(2)创新创业活力不足。在日本,VC投资人相对保守,不太重视产品的市场前景,而更倾向于公司的信誉与品牌、创始人的资历。根据日本风险企业中心和美国国家风险投资协会的数据显示,日本风险投资家的投资总额在2014年仅为11亿美元左右,不到美国的3%,美国风险投资总额则差不多是接近500亿美元,是日本的45倍。

(3)基础研究比较薄弱。从基础研究的经费增长看,日本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低。据统计,在过去的10年里,日本的基础研究费占全部研发费用的比率只增长了13%~14%,低于美国(15%)、法国(20%)、德国(20%)。2011年,日本SCI论文数排名第五位(前四位为美国、中国、德国、英国),计算机、数学、环境等领域高频被引用比例较低。2011年,在国际合作论文中,日本仅占25.6%,法国占54%,德国48.9%,英国48.9%,美国30.1%,排名第五。

(4)日本高端制造业竞争力加速衰退。日本高端制造业正在向海外转移,而周边国家制造业的能力在不断提升。据亚洲开发银行近期报告,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亚洲第一,而日本的高端制造业,其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25.5%下降至2014年的7.7%,落后于韩国9.4%。近年来,日本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在软件、信息通信终端与设备等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不到5%,国际竞争力较低,日本制造企业竞争力正在快速衰退。

二、建设目标

为了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挑战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日本政府大力推进“全球领先的创新中心”建设。到2030年,日本政府要实现战略目标:经济层面上成为经济振兴新驱动力;社会层面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层面上提升国际社会话语权。

1.确保经济振兴的驱动力

日本经济正在逐渐复苏,一个积极的迹象表明,这个国家正在脱离通货紧缩。然而,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促进经济回归正轨,不断提高增长潜力,实现正增长周期,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日本面临严重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资源匮乏、能源紧张和难以预测的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为确保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创新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创新来源。

3.提升国际社会话语权

日本和其他国家相比,其卓越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是日本的力量之源。日本拟通过打造“全球领先的产业创新中心”与世界顶级的技术力量帮助国际社会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以此提升日本在当今全球的影响力。

三、实施路径

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改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2014 年5月,日本政府将该国最高科技决策机构——内阁府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改组为“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更重视“创新”在政策制定、科技预算方面发挥的推动作用。强化“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与日本经济再生本部、规制改革会议等领导部门的组织协调关系,消除部门条块分割,有效推动基础研究向产业化迅速转化。[2]

(2)改进科技创新计划。“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设立“战略性创新创造计划”“创新性研究开发推进计划”等科技计划。“战略性创新创造计划”新设“科技创新创造推进费”,重点支持能源、新一代基础设施、地域资源、健康长寿4个领域;“创新性研究开发推进计划”,重点支持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高风险、高回报、非连续性的项目,培养勇于挑战风险的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3)注重科技项目的长远发展。为了贯彻“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制定的方针内容,日本通过对研发环境、研发管理与机构改革提高独立法人的研发能力,促进研发成果有效转化。日本的独立行政法人通则修订法案将科技项目中期目标由5年增至7年,更关注中长期目标。通过延长项目周期促使大学、科研院所及企业顺利完成项目,政府更注重科技项目的长远发展。

2.布局三大重点任务

(1)培育创新萌芽。重构研究资金制度,最大化发挥企业研发潜能,建立政府、企业、学术一体的联合研发中心。充实人才资源,保持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国际研究网络建设。

①重新构筑研究资金制度。扩大不同领域融合创新,建立一个超越组织边界的临时研究系统和学科。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发展基金,使年轻研究人员能在相关基地进行研究。为在日本的外国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家庭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如公立学校接收留学生提供必要条件。(文部科学省)

②加强人力资源流动性。进一步促进高校实习和积极推广中长期实习。扩大再教育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在企业发展的机会。确保稳定的就业,基于公平和透明的原则评价年轻研究人员的职业流动性。(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

③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外国高技能专业人才优先制度研究,如减少永久居留权的限制条件,吸引更多外国高技能人才。通过战略加强国际研究网络建设,促进高技能年轻研究人员的交流。(文部科学省、司法部、经济产业省、卫生部、劳动和福利部)

(2)驱动创新体系。强化承担中介职能的公立研究机构的作用,努力营造世界一流的研究环境,促使年轻人、妇女、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积极应对挑战。

①强化公立研究机构的功能。建立工业、学术界、政府和国内外优势资源等多方参与的跨学科、跨系统的教育平台,改革博士教育课程,培养优秀领导者。针对日本重要的产业领域,加强工业界、学术界和政府之间的对话,促进公立研究机构在重点产业领域的研究。进行独立行政机构改革,改进项目包括薪酬、目标设定、绩效评估、商品和服务的采购等。(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

②建立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研究环境,吸引世界顶级的研究人员,如在全球公开招募研究人员、大型项目与国际顶级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促进最高水平的研究和发展。(文部科学省)

③鼓励女性和年轻人积极应对挑战。构建女性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发展的环境。加强女性领导者的培养,在公共研究机构任命女性管理人员主要包括高校、研究机构、公司和公共实验室。持续掌握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职业生涯,建立医生资源数据库,帮助青年研究人员规划职业生涯。(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

(3)诞生创新成果。激发创新型企业的活力,推进监管和制度改革,强化国际标准化和知识产权战略,促进高校、科研机构改革创新。

①激发创新型企业活力。支持研发为导向的企业,强化风险投资、行业专家等对企业的支持,提升企业在管理、商业等方面提升判断力。支持国立大学直接注资给在高校创建的企业。通过提高风险货币供应量来促进金融中介机构进入日本政府和公共部门金融领域。改善风险投资公司的外部环境,促进天使税收制度和其他制度的运作。加强研究和开发税收制度,促进私营企业的创新活力。(财政部、金融服务局、经济产业省、文部科学省)

②推进监管与制度改革。促进规章制度的改革,如建立“跨部长级战略创新促进计划”。在下一代电力电子领域建立审查节能标准,在能源载体(氢)领域建立安全、高效的运输和储存标准。改革与创新型药品价格有关的制度,科学地评价制药产品和医疗设备的研发活动,提高产品和医疗设备价格的可预测性。(厚生劳动省)

③推进国际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国家知识产权管理的审查研究和开发项目体系,包括使用日本版拜杜法案。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为政府、科研机构、产业界三方合作,共同致力于政府资助研发成果的商业运用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激励,加快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步伐。加强对风险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知识产权有关的活动,提升知识产权战略国际化水平。(经济产业省)

3.明确重点技术领域发展方向

“综合战略”提出重点聚焦信息通信(如信息安全、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控制系统技术等)、纳米(用于开发元件、传感器及具备新功能的先进材料)和环保三大跨领域技术,使其成为增强日本产业竞争力的源泉。[3]

(1)信息通信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旨在整合人类知识、物质信息及多种数据库,通过分析,创造新的物质和概念,构建虚拟空间,对现实社会进行预测,创造新的服务。“综合战略”以大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日本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加强新一代信息设备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一是以应用为导向布局重要的课题,利用新的装置与系统开展研发;二是开发具有新功能的材料,并加强基础技术研究。

表1 信息通信技术的战略重点

表2 信息通信技术的战略重点

(3)环保技术。《综合战略2014》希望促进先进环保技术在全球的应用,提高日本产业竞争力(表3)。一是加速地球观测技术研究,向用户提供观测数据等信息;二是开展废弃物、污染物等的治理,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和谐发展。31).http://www.sdstc.gov.cn/swkjdt/ 1000008177.htm.

表3 信息通信技术的战略重点

[3]Cabinet of Japan:Comprehensive Strategy on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2014[R]. Tokyo:Cabinet of Japan,2014.

(作者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局、科学技术部火炬中心)

四、对江苏的启示与借鉴

1.强化科技计划项目改革

强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新形势下适合江苏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适当延长相关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周期,如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延长部分重点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周期,提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成果转化率。

2.创新校企科技合作模式

充分利用高校的研发优势为企业填补科研空白,进行合作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研发能力。鼓励高校和企业共建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加快江苏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政策设计上突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和支持高校利用国有资产经营获得的收益开展风险投资,重点支持科技人员创办的学术型企业快速成长。

[1]潘教峰.日本科技创新态势分析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聚集三大跨领域技术打造全球领先创新中心——日本《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14》解读[EB/OL].(2015-3-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9.020

猜你喜欢

日本科技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日本元旦是新年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黄金时代》日本版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