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建设中国特色城市落实到山水城市

2016-11-11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林大博士生导师孟兆祯教授

安徽园林 2016年3期
关键词:绿地率山水园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林大博士生导师 孟兆祯教授

把建设中国特色城市落实到山水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林大博士生导师孟兆祯教授

本文作者(左)在薛晓飞副教授协助下作大会主旨报告

一、山水是天人合一的主要载体,源远流长

中央号召我们要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勿忘乡愁。要将好的自然山水引入城市。这完全符合“国必依山水”的古训。一方风水养一方人,我国版图百分之六十六是山,且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概括。由是国土规划以“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为纲。

中国远古人与自然的协调主要反映在治理洪水。大量山体冰雪化水泛漫而下,地面上没有把水引向海的运行轨道,泛滥成灾。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鲧采用堵截治洪失败被处死。其子禹用疏导法治洪奏效,疏浚河道之土在沿岸筑“九州山”,生民登山得救。这场生产、生活与自然协调斗争上升到哲学成为“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仁者静,知者动;知者乐,仁者寿”的哲理。这也诠释了历代帝王宫苑之山不论是自然的或人造的统称万寿山或万岁山。李冰父子又继承和发展了禹治水的经验,将治理岷江的经验概括为十个字刻在石碑上唯恐失传:“安流湏轨”,即要安定水流必须提供水流运行的轨道,但因水土流失,泥沙沉淀而缩小了河床的过水断面和容积,因此要“深掏滩”水位随之下降,“低作堰”可维护“生生不息”的中国生态观。如违反自然规律而倒行逆施则如管子之所言“人之所为,与天顺者天助之,与天逆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尤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

我国不仅自然山水资源无比丰富,而且在“天人合一”的哲理下体现了“人杰地灵”和“景物因人成胜概”。古代诗画由写人物而起。东晋陶渊明创始了五言写景的田园诗和《桃花源记》的世外桃园的仙想。隋代展子虔创造了《游春图》至南朝刘宋宗炳又创立了以写山水为主的山水画理论《山水画序》。开创了中国画以山水居先的先河。山水诗与山水画完善了文人写意自然山水园的发展。从而也进行了山水城市建设。“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云南迪庆被世界尊称“香格里拉”的仙境、“桂林山水甲天下”等都印证了全世界对中国自然山水的赞赏。山水是中华民族的特色和文化艺术的结晶,长宜传承和创新发展。

二、山水城市是人民对现代城市的呼唤

城市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发展的栖居环境。遵循中国梦的理想目标何去何从?与梦相符又如何落实。世界上有的国家、我国有些城市提出建立森林城市。《辞海》:“森林,覆盖大面积土地并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与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气候等的总体……也是天然的基因库。”可知森林是世界三大自然资源之一,森林、海洋和湿地,都是不可人造的。森林的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有专家风趣地说:“森林是猴子住的、城市是人住的。”森林城市的提法有违科学发展。

建设园林城市在建国后历史上起到很好的作用。城市绿地率有所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明显提高。但园林是反映学科在世界上的普遍性而不是中国园林的特色。近有将园林城市提升为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是园林的生理基础和环境效益的基础,是园林的重要属性。认为生态园林高于园林岂不是本源和属性倒置,也不科学。那有没有就环境而言的终极城市目标呢?

空气动力学大师钱学森先生1985年在人民日报提出建设城市的构想。认为中国园林不同于西方大多从属于建筑。而是独立的文人写意自然山水空间,以独特优秀的民族特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山水城市落实在50%的绿地率和将山水诗、山水画融于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率是国际通用的城规指标,有改名为绿化率、绿地覆盖率等者。个别省市甚至下红头文件,规定把屋顶绿化面积乘上一个系数就可以转化为绿地面积,这都是不科学的。园林城市的绿地率是30%,超标城市有近40%。到国庆百周年尚有三十多年,能否分步骤、有计划的将山水城市绿地率逐步提高到50%,要群策群议向主管政府献策。如何切实保护城市的自然山水资源、如何借古开今按“国必依山水”确定不是山水服从城市,而是城市服从于山水的城规至理。在历史的基础上传承和创新的将山水诗意和山水画境融于城市建设。山水城市融入中国梦,先难后得的实现中国山水城市梦和世界梦。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上善若水,润泽万物”也可成为吃人的洪水猛兽。传说尧舜说:“天地有大德而不言”。北京紫禁城护城河西北隅南向有“大德曰生”的木牌坊。我国将生物的生命至高无上归纳为“生生不息”。生态环境是首要的。泥石流杀人都因人居环境占据了泥石流的通道。城市排水都按经验年代数字记算,一旦洪水“自然而然”地超标,便危及人民生命安全,验证了“安流湏轨”的科学性。有些城市建设中贪婪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提出“促淤”的违反天意的主张。在干流水中淤积成大面积的岛建公园。河床容量减少,为防低流量高水位洪水而肆意加高堤岸。市民临江不见水,高堤与城市道路只能用台阶衔接。痛定思痛,城市滨水广场大型活动挤死人的惨案不都发生在台阶上么?要坚信疏导治洪,“深掏滩,低作堰”。传承被实践多次证明的科学性。城市要为泥石流开辟通道、计算暴雨量以历史洪灾为依据、城镇在高程方面远离泥石流、居住区上坡建泥石流防护林。

三、美哉,山水城市,化魂牵梦绕为现实

美学家把美分成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园林就是把社会美融于自然美从而创造园林艺术美。

纯自然美无穷尽但还不能够美轮美奂地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自然的人化依仗“景物因人成胜概”,所谓“夺天工”之实质在此。社会美可用道概括,道是天人合一的真理。道如何落实?“文以载道”,文又落实在诗意中。景面文心是中国风景园林一大特色。“诗言志,歌咏言”、“山水以形媚道”。山水诗是园林立意之本。欧阳修赞桂林山水的名句印证了“文自景生,景借文传”。多少游人受欧阳修启迪而成行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将自然山水人化,并从形体、质感、色彩全方位提炼了桂林石灰岩熔岩景物之美。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二首》反映了中国文化艺术蕴于内而表于外的特色:无为道士三尺琴,中有万古无穷音。音如石上泻流水,泻之不竭由源深。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觉白日已愁阴。

景题问名凭因借,豫园、拙政园、环秀山庄、问花小院、勿懈怠斋都富有诗意而言简意赅。额题画龙点睛,读画、听香、环青、挹秀、涵虚、罨秀、寅辉、挹爽。楹联诗化景物、借景释因。颐和园夕佳楼“隔叶夜莺藏谷底,唼花雏鸭聚塘坳”绍兴徐渭宅园自在岩、天汉分源、砥柱中流、漱藤阿感人至深。避暑山庄青枫绿屿、云帆月舫、云牖松扉都是景面文心的佳作。景诗能更细腻表达景意。康熙《芝径云堤》“避暑漠北土脉肥,访问村老寻石碣。众云蒙古牧马场,并乏人家无枯骨。草木茂,绝蚊蝎,泉水佳,人少疾”将相地情节诗化。乾隆清漪园清可轩借石壁吸热避暑。壁上“诗态”二字尤显。亦为山水以形媚道佐证。

猜你喜欢

绿地率山水园林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清代园林初探
一处山水一首诗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中小学幼儿园用地绿地率控制研究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并非越高越好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