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鉴别小儿一过性及持续性小肠套叠的临床价值

2016-11-11孟彬王一清黄海生沈刚邓永锋许严风肖春燕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过性肠套叠长径

孟彬,王一清,黄海生,沈刚,邓永锋,许严风,肖春燕

高频超声鉴别小儿一过性及持续性小肠套叠的临床价值

孟彬,王一清,黄海生,沈刚,邓永锋,许严风,肖春燕

目的用高频超声鉴别诊断一过性及持续性小肠套叠,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85例患儿共90个小肠套叠中一过性小肠套叠和持续性小肠套叠的声像图特点,分析比较小肠套叠包块直径、长径、套叠处肠蠕动及肠壁水肿等情况。结果90个小肠套叠中43个自行复位(A组),47个经灌肠或手术复位(B组)。A组小肠套叠包块平均直径(16.95±2.89)mm,平均长径(18.98±2.86)mm;B组平均直径(18.23±4.69)mm,平均长径(32.72±7.23)mm。两组平均直径、长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小肠套叠处肠壁蠕动正常或活跃占97.67%,无肠壁水肿;B组小肠套叠处肠壁蠕动正常或活跃占38.30%,8个套叠包块肠壁轻度水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过性小肠套叠具有直径小、套入浅、套叠处蠕动正常或活跃及无肠壁水肿等特点;持续性小肠套叠具有直径大、套入深、套叠处蠕动减弱或消失、可伴有肠壁水肿等特点。明确诊断的一过性小肠套叠无需处理,可疑一过性小肠套叠可不予干预措施或给予保暖、通便及药物解痉等简单处理后观察1~24h,复查超声,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调整治疗方案;明确诊断或可疑诊断持续性小肠套叠需灌肠或手术复位。

儿童;小肠套叠;一过性;持续性;高频超声;诊断

由于高频超声的广泛应用,小肠套叠的诊断率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小肠套叠无需灌肠或手术即可自行复位,称之为一过性(又称短暂性或暂时性)小肠套叠;需灌肠或手术复位的,称之为持续性小肠套叠。现对85例患儿90个小肠套叠声像图进行分析,鉴别一过性小肠套叠的声像图特点,旨在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小肠套叠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延误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的85例患者90个小肠套叠包块,其中男43例,女42例;年龄2个月至11岁,平均(3.80±2.40)岁;病程1~28h,临床主要表现为哭闹、腹痛、呕吐。41例患者43个小肠套叠包块未经灌肠或手术自行复位(A组),44例患者47个小肠套叠包块经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后复位(B组)。

1.2仪器与方法采用PHILIPSIU22、PHILIPS HD6、GE VIVID7等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7~12 MHz。患者平卧位,充分暴露腹部,行纵切、横切及斜切等多切面按一定次序扫查全腹部,观察有无“同心圆”征(封四彩图1)及“套筒”征(封四彩图2),根据套叠包块位置、直径、长径及两端延续的肠壁结构鉴别大肠套叠与小肠套叠[1-2],观察其蠕动、肠壁有无水肿、肠管有无扩张及腹腔有无积液等情况。对套叠包块直径小、套入浅、套叠处肠壁蠕动正常或活跃、无肠壁水肿的患儿,建议其观察1~24 h后复查超声。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0个小肠套叠包块,其中15个包块在超声检查过程中自行复位,28个包块未给予干预措施或给予通便、解痉等简单处理后,在1~24 h内自行复位;自行复位占47.78%(43/90)。46个包块在超声检查结束后或观察的过程中选择了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1个包块在经2次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选择了手术复位。A组小肠套叠包块平均直径(16.95±2.89)mm,平均长径(18.98±2.86)mm;B组平均直径(18.23±4.69)mm,平均长径(32.72±7.23)mm。两组平均直径、长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11.17,均P<0.05)。A组小肠套叠处肠壁蠕动正常或活跃占97.67%,无肠壁水肿;B组小肠套叠处肠壁蠕动正常或活跃占38.30%,8个套叠包块肠壁轻度水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表1 两组套叠处肠壁蠕动、肠壁水肿情况比较

肠套叠是常见的小儿急腹症之一,临床可根据阵发性腹痛、血便及腹部包块同时存在确诊肠套叠[3]。高频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空气灌肠[1]。目前超声检查已经成为肠套叠检查的首选方法。Stringer等[4]等认为小肠套叠相对少见,仅占全部肠套叠的的10%以下。但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小肠套叠并不少见,小肠套叠的检出率甚至有超过大肠套叠的趋势,这可能与近年来高频超声的广泛应用有关。

一过性小肠套叠是小肠套叠的一种特殊类型。不当饮食、受凉、炎症、病毒感染、药物或外界刺激等因素均可诱发一过性小肠套叠[5]。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等症状,部分患者没有症状,在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一过性小肠套叠不需处理,或经过通便、药物解痉等简单处理后可自行复位。鉴别一过性小肠套叠可以避免过度治疗,让部分小肠套叠患儿免受不必要的灌肠或手术的痛苦。

通过观察分析,笔者发现一过性小肠套叠具有直径小、长度短、套叠处肠蠕动正常或活跃及肠壁无水肿等特点。本研究中有15个小肠套叠包块在超声检查的过程中自行复位或经探头加压后复位。以上这些特点说明一过性小肠套叠嵌套部比较松弛,肠壁无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易于自行复位。在工作中,超声医生碰到可疑的一过性小肠套叠病例,可以尝试用探头加压套叠的包块,可能有助于复位。对于检查过程中未自行复位的可疑一过性小肠套叠,应建议其随访1~24h后复查超声,观察期间可以给予保暖、开塞露通便及药物解痉等简单处理。如果观察24 h后仍未自行复位,可视具体情况,继续观察或灌肠复位处理。一过性小肠套叠容易自行复位,也有可能会再次嵌套。作为超声医生及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都应了解这一特点,并向患儿家属阐述。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互信,减少患者或其家属不必要的误解,避免医疗隐患。

本研究B组小肠套叠包块的直径、长度、套叠处肠蠕动、肠壁水肿、肠间隙积液等方面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以当发现小肠套叠包块的直径较大[(18.98±2.86)mm以上]、长度较长[(32.72±7.23)mm以上]、套叠处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壁水肿等现象时,要考虑持续性小肠套叠的可能。持续性小肠套叠患者需要及时行灌肠复位治疗,否则延误时间可能会导致肠缺血坏死。本文B组中部分患儿小肠套叠并不深,套叠处的肠壁蠕动正常或活跃,肠壁也没有水肿,有可能会自行复位,但是患儿家属担心病情恶化,在超声检查结束后或较短的时间观察后就去做了灌肠复位治疗。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了B组的小肠套叠包块直径、长径比持续性小肠套叠的实际值偏小。

在首次超声检查或随后的复查中,小肠套叠包块消失,可以明确诊断一过性小肠套叠。如果超声检查中小肠套叠包块没有消失,但是具有直径小、套入浅、套叠处肠蠕动正常或活跃、肠壁无水肿、无肠梗阻现象等特点时,可以提示一过性小肠套叠可能,建议密切随访观察,避免过度治疗;直径大、套入深、套叠处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壁水肿、伴有肠梗阻现象等特点时,则考虑持续性小肠套叠,需及时灌肠复位,经多次灌肠仍不能复位者则需手术处理[6-7]。

[1]孟彬.高频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0):3703.

[2]张尧,李士星,白玉作,等.儿童大肠套叠与小肠套叠的超声影像特点[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3):208-210.

[3]王燕霞.肠套叠//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338-1339.

[4]StringerMD,PablotSM,BreretonRJ.Paediatric intussusception[J].Br J Surg,1992,79(9): 867-876.

[5]任丽丽,权重禄,李素贤,等.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高频超声影像特点及可能诱因浅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9):835-837.

[6]Munden MM,Bruzzi JF,Coley BD,et al. Sonography of pediatric small-bowel intussusception:differentiating surgical from nonsurgical cases[J].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07,188(1):275-279.

[7]Rajagopal R,Mishra N,Yadav N,et al. Transient versus surgically managed small bowel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Role of ultrasound[J].African Journal of Paediatric Surgery,2015,12(2):140-142.

(本文编辑:姜晓庆)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9.047

R445.1

A

1671-0800(2016)09-1217-03

314000浙江省嘉兴,浙江新安国际医院

孟彬,Email:doc.mb@163.com

2016-08-01

猜你喜欢

过性肠套叠长径
基于全三维动网格技术的变长径比间隙环流的研究
刚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有效长径比研究
玄武岩纤维长径比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不同长径比下狭缝节流气体静压轴承的特性研究
肝左叶一过性灌注异常与肝动脉变异的MSCT相关性研究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吓一跳真能止打嗝吗
儿童大肠套叠与小肠套叠的超声影像特点
一过性黑矇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6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