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依托咪酯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11-11张玉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咪酯电击休克

张玉新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依托咪酯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玉新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中采取不同剂量依托咪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辽宁省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3例。3组患者均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同时A组给予0.3 mg/kg依托咪酯治疗,B组予以0.5 mg/kg依托咪酯治疗,C组采取0.7 mg/kg依托咪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3组患者的能量抑制指数、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各时段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患者不自主肌肉活动、肌肉震颤、躁动、呃逆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中采用0.7 mg/kg依托咪酯进行麻醉以确保显著的麻醉效果,并且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较为适宜的剂量。

无抽搐电休克;精神分裂症;依托咪酯;临床效果

无抽搐电休克是治疗精神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麻醉是该治疗的重要环节,一般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1]。国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所选用的麻醉药物主要为依托咪酯,但使用剂量仍然存在争议,不同剂量可能会对临床效果造成影响。本研究就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剂量依托咪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疾病诊断标准[2];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均无胆碱酯酶缺陷,无药物过敏史;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全身多发骨折、严重呼吸功能障碍、严重心脏功能障碍、脑器质性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3例。A组患者中,男5例,女28例,年龄20~34岁,平均(25.3±2.4)岁,体重40~61 kg,平均(50±4)kg;B组患者中,男7例,女26例,年龄20~33岁,平均(25.1± 2.6)岁,体重40~60 kg,平均(50±4)kg;C组患者中,男6例,女27例,年龄19~32岁,平均(24.9±2.5)岁,体重40~61 kg,平均(50±4)kg。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3组患者均在术前禁食、禁饮8 h,取平卧位,将心电监护仪接好,给予低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0.5 mg阿托品。A组患者注射阿托品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并给予琥珀胆碱1.0 mg/kg,行静脉快速推注,在10 s内注射完。B组患者注射阿托品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5 mg/kg,并给予1.0 mg/kg琥珀胆碱,行静脉快速推注,在10 s内注射完。C组患者注射阿托品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7 mg/kg,给予1.0 mg/kg琥珀胆碱,行静脉快速推注,在10 s内注射完。待3组患者呼吸逐渐变慢、睫毛反射迟钝后,给予面罩加压吸氧;待腱反射消失后,插入口腔保护器,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3组患者能量抑制指数、苏醒时间及自主恢复时间;②观察3组患者在诱导前、电击前、电击后即刻、电击后5 min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③统计3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不自主肌肉活动、肌肉震颤、恶心呕吐、注射痛、躁动、呃逆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能量抑制指数、苏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 3组患者的能量抑制指数、苏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能量抑制指数、苏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s)

表1 3组患者能量抑制指数、苏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能量抑制指数(%)苏醒时间(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A组 33 74±16 8.6±2.5 6.4±1.1 B组 33 75±14 9.9±2.9 6.8±1.4 C组 33 75±16 9.9±4.0 6.7±1.3 F值 1.4852 2.3248 1.7432 P值 >0.05 >0.05 >0.05

2.2DBP、SBP和HR比较 电击前,3组患者的DBP、SBP均较诱导前有所降低,在电击即刻开始提高,电击后5 min平缓,HR在电击后开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各时段DBP、SB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各时段DBP、SBP和HR比较(mmHg±s)

表2 3组患者各时段DBP、SBP和HR比较(mmHg±s)

注:与诱导前比较,aP<0.05;与电击前比较,bP<0.05;与电击后即刻比较,cP<0.05

组别 例数 诱导前 电击前 电击后即刻 电击后5 min A组 33 DBP 71±10 60±14a81±9b76±10cSBP 111±6 102±10a138±12b130±9cHR 81±10 77±15a96±13b91±12cB组 33 DBP 69±9 62±7a79±8b72±7cSBP 108±9 103±10a132±5b120±8cHR 78±12 75±9a92±11b87±11cC组 33 DBP 69±9 61±8a77±8b69±8cSBP 110±9 100±12a130±6b118±7cHR 83±14 78±12a89±10b84±11c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C组患者不自主肌肉活动、肌肉震颤、躁动、呃逆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常用方法,又称为改良电休克治疗。传统电休克治疗改良后,加上适宜的麻醉药物,使患者肌肉在松弛状态和镇静状态下接受通电治疗,利用电流对大脑进行刺激,可达到无抽搐发作的治疗目的[3]。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麻醉药物的选择以及如何使用十分重要。而常用药物依托咪酯缺乏权威的用量指导。

依托咪酯是一种常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其为咪唑衍生物,通过肝代谢、肾脏排除。静脉注射给药后,1 min便可在脑内达峰值浓度,发挥催眠作用,同时向身体组织转移,麻醉效果较为显著。依托咪酯的主要优势在于用于麻醉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较稳定,并且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其起效较快,但维持时间较短。同时,不同剂量的依托咪酯的效果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4-7]。本研究结果显示,剂量的提升不会影响到患者的DBP、SBP、HR水平,因此可以认为3组麻醉效果差异较小,0.3 mg/kg剂量的依托咪酯即可满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所需。但剂量的提升并非无意义,小剂量时,患者易发生不自主肌肉活动、肌颤以及躁动等不良反应,而随着剂量提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降低,C组结果显示,0.7 mg/kg剂量的依托咪酯作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会具有较少不良反应发生。提示适宜地提高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一项对照研究[8]中,将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运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两者不良反应存在较大差异,使用依托咪酯的患者出现了较多的躁动以及注射痛情况,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本研究更高,300例患者中出现了68例躁动以及39例恶心呕吐,并且注射痛出现比例也明显较本研究结果更高,而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也与使用剂量相关。本研究中3组患者的能量抑制指数、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表明3组患者恢复指标水平相当,依托咪酯的剂量提升并未影响到患者恢复指标水平。因此,可以认为0.7 mg/kg的依托咪酯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对患者恢复指标影响较小,而剂量的提升使依托咪酯药效更加稳定,减少了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中采用0.7 mg/kg依托咪酯进行麻醉以确保显著的麻醉效果,并且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较为适宜的剂量。

[1] 贾玉萍,王晓敏,肖文斌,等.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1):1062-1064.

[2] 罗焕光,黎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不同麻醉用药对血钾浓度变化和肌痛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4):2532-2534.

[3] 崔英坤,李孝芹.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在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27):72-73.

[4] 陈晓萍,龙伟,王儒蓉,等.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西部医学,2012,24(12):2360-2362.

[5] 欧益金,叶敏,胡凤兴.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精神障碍共患高血压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3): 3935-3938.

[6] 苏洁,陈奋莺.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在68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2):116-117.

[7] 孙凯.依托咪酯与丙泊酚麻醉诱导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6):497-498.

[8] 阮俊,别超,谢潘潘.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217-1218.

R749.05;R614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0.024

辽宁省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辽阳 111000

猜你喜欢

咪酯电击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户外照明电击防护的几点建议
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超级电击武器
草菇电击法遗传转化的研究
依托咪酯丙二醇溶剂与脂乳剂和异丙酚临床麻醉效果的比较探讨
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胃肠镜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对老年患者实施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的效果探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