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关系
2016-11-11高杰
高 杰
(710122 大连市第十一中学 辽宁 大连)
浅析“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关系
高 杰
(710122 大连市第十一中学 辽宁 大连)
“科学、技术与社会”即STS,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几年在中国和西欧都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将对这一新兴学科做简单的介绍,并且提出几点看法。
STS;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
STS最早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观和新的思维模式,所以日益显示出它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后来逐渐的发展在20世纪60~70年代首先在英、美等国形成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他以跨学科和多领域为特色的拥有庞大的学科群。近几年在中国和西欧都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被全球文明史所能够覆盖到的,特别是以文明史的视角去梳理科技与社会和文明之间关系的过程中,STS是被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来看待的,因此就对这一看似新兴事物产生了几点看法。
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STS的张力非常大。从文艺复兴到今天科学和技术从物质到精神为人类所带来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特别是科学精神和一种理性的思考模式,这些以至于让人类对科技开始顶礼膜拜,但是科技在贡献人类的过程中,人们在享受丰硕的科技成果的同时,也看到科技在不断地改造人类的传统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伦理道德,不断地异化人类,环境恶化、道德沦陷、核武器猖獗、化学危机严重等普遍的全球问题开始困扰人类,因此后现代社会人们开始怀疑科技,开始恐慌、担忧是否哪一天人类会被我们自己研发出来的科技成果所毁灭,同时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多元化也开始被不断地磨灭正如马尔库塞所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需求方面上差异性的消失,意识形态的没落;科技统治人类导致人类思维的单一类型,即单向度的人”[1],因此正确的评价科学技术,合理的分析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热点。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STS拥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回到真正的人要求某种与朝向机器进程的进步不同的东西。回到我们已经真正找到的地方,就是这样一种道路:达到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思维的道路。……我们这个最值得思维的时代的最值得思维的特征即是:我们迄今尚未思维。”[2]STS的教育观是希望将科学教育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既考虑当代科技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在和未来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做出的决策。强调科学和技术同社会空间和经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知识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技能、逻辑推理和决策能力为主,以达到个人、科学、技术、社会的兼容,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拥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其独立的发展前景却是令人担忧的。STS做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也有长足发展,有学者认为“首先是在美国得以发展然后开始向全世界展开,他以跨学科和多领域为特色,特别是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的交叉非常大,而且更是要涉足于自然科学,全面撒网,包罗万象,作为一种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主义的桥梁,他是否能够自立门户,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STS他所着眼的就是解决文理、自然与人文之间分科日益细化所造成的弊端,但是结果却又一次成为了一个更加细小和边缘化的新学科,因此如何培养STS学科人才,而其研究的落脚点和方向又何在,而且无论是把脚落在何处,那势必都会现陷进传统学科领域之一,更多情况下这一学科的研究领域就被架空了。
我们已经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在“拿来主义”问题中,“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国际经验和教训, 有些是历史性的, 会对我们有正面的或反面的借鉴作用; 有些是前瞻性的, 或许对我们能有一种预警作用。在我国的革命史上、教育史上, 乃至科技史上, 都有过盲目地学习外国、生搬硬套外国的做法, 以致造成了损失。历史的教训应该记取, 在ST S 的发展道路上, 希望不要因为盲目性而走弯路。”[3]
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必定是存在着他的合理性,STS亦是如此,他作为一种观念和价值评判方式、教育理念来说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但是单独成为一门学科专业时却在无形中杯架空了,失去了他的主体性,而原因正是由于他的全面性和跨越性所造成的,无论是最终陷入历史学科还是哲学或是社会学,对这一新事物所预定的目的都是相差甚远的。如果我们单把STS视为一种价值观念和方法论亦或是一种看待科学和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新视角,那么他就具有很强大的实用性,而且也是目前来说最为合理的一种方式,是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都需要重视的一种新视角,用这样的新视角去看待科技与社会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涵盖的范围及其广泛,会照顾到更多以前所无法涉及的问题,缩小分科细化所带来的弊端,和各领域之间的裂痕。正如我们所提倡的用“文明”的视角去研究历史一样,这是一种涵盖范围最广的视角,强大的包容性,更宽更广是最大的优点。
[1]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68.
[2]舒尔曼.科技时代与人类未来[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93.
[3]孙小礼.科学、技术与社会:文理交融的研究领域[J].齐鲁学刊,2003年第5期.
高杰(1986~ ),女,汉族,黑龙江人,现为大连市第十一中学高中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