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水来袭:厄尔尼诺回响曲

2016-11-10曲婷婷

中学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海温厄尔尼诺太平洋

曲婷婷

在刚刚过去的七八月份,有一句笑话在网络上流传颇广:“北方终于实现了南水北调,南方终于实现了集中供暖。”这调侃的是北方突如其来的暴雨洪水和南方“烧烤”模式下的大范围高温。往年六七月份是北旱南涝的多发期,今年不仅南方多地发生暴雨和洪涝灾害,连北方也没有逃过,再加上动辄40℃的高温,让人不禁惊呼:“这世界究竟怎么了?”如果我们往前探查,追溯异常天气的来源,会发现这与刚结束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紧密相关。

阴魂不散的“圣婴”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当该海区海水表面温度(简称海温)持续3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高0.5℃,就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高0.5℃,则被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一般2~7年发生一次。当它发生时,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综合评估,本次厄尔尼诺事件从2014年持续至今,是20世纪有观测以来最强的。它自2014年9月开始发展,且海温已连续7个月(2015年8月~2016年2月)比常年平均值高且偏差超过2℃,在2015年11月海温达到峰值,偏差高达2.9℃。

20世纪,中国长江流域3次特大洪涝灾害均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的衰减期。其中最近的一次是1997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次年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多次持续性暴雨,引发了特大洪涝灾害,黑龙江、嫩江和松花江也全线告急。另外,通常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因此,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的情况。而且,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预测与准备

既然厄尔尼诺事件对气候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我们能否做到准确预测,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呢?

海洋的热容量、密度均比空气大,它变化慢、记忆长。因此,先前天气系统对后期天气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海洋来传递。对海洋变化的观测结果,可以应用到短期气候预测中。时至今日,气象学和海洋学让人类对气候变化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气候预测早已业务化,1~5天的天气预报已经相当准确。我们的手机上装备有天气预报的应用,每天的气温变化、降水预报、空气质量预报,都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部分。在突然的天气变化(如雷阵雨、强降水等)之前数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气象台就会向我们发布预警信息。

对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早有预测,认为今年是这次事件的次年,防旱抗洪的形势非常严峻。而随着厄尔尼诺在热带太平洋这一主舞台上的谢幕,中国的汛期就来势汹汹地登场了。因为有了提前的预测,政府在抗洪防灾的方面有了一定的准备,否则,以今年洪灾的强度,造成的损失将更加严重。

不过,我们还要注意的是,虽然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汛期降水有一定影响,但是这种关系是复杂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月份不同或最暖海温出现的地理位置不同,都会对我国降水有不同影响,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所以受厄尔尼诺影响的地区在各时段有所变化。假如只按照往年厄尔尼诺事件后的情况来安排防洪抗灾,恐怕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每一次厄尔尼诺事件,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考验。

猜你喜欢

海温厄尔尼诺太平洋
爱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
基于深度学习的海温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应用研究
基于Argo、XBT数据的苏拉威西海温盐特征分析
决胜太平洋
南印度洋偶极型海温与中国西南地区初秋降水的关系
厄尔尼诺现象横行中国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三步图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