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对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探析
2016-11-10张陶陶
张陶陶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人员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逐渐增长。虽然说父母的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的压力并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但也使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面,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今社会背景下存在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建设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旨在缓解和进一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关键词]留守儿童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D4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031-02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在我国,“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就业,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他们大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生活,有的甚至独自一人过着独居生活。他们从小与父母分离,缺少父爱及母爱的关怀与呵护,缺少家庭的温暖与温情,他们或性格孤僻,或桀骜不驯,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无法得到正确的思想认识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极易产生认识的偏离、错误的价值导向和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此,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关怀问题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
在2013年5月,全国妇联曾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更是多达205.7万,占留守儿童比例的3.37%。而在一些劳务输出人口较多的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更为庞大。尽管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有其他亲人代理照料,但他们面临的各种伤害、暴力风险都比一般儿童来得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以及衍生的心理健康等问题。童年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它承载了我们许多关于儿童时期的美好记忆,童年是美好的,它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盒子,里面装满了欢声与笑语;对于孩子来讲,儿童时期应该是阳光明媚的,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他们都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然而却有这样的一群孩子,因为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从幼儿甚至小婴时期就开始与父母分离,他们从小没有父爱、母爱关怀,没有感受过家庭温暖;他们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思想上得不到良好的引导,缺少道德的约束;长期的思想及行为偏差使他们逐渐成为了社会的包袱乃至毒瘤,可见,关爱留守儿童不能仅仅只是解决温饱,让他们远离外部伤害,如何让他们在思想上获得良好教育、心理健康得到良性发展更加重要。
2016年年初,在新春的余味还没有散尽的时候,一则“留守儿童年后和母亲分离嚎哭”的新闻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一个嚎啕大哭的小男孩在爷爷奶奶的拉扯下挣扎着向前想要拉住母亲的手,嘴里一直说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孩子的母亲坐在车中不停地抹着离别的泪水,母亲的无奈与孩子的不舍尽现其中……然而这样让人心酸的场景却只是中国上千万留守儿童大军中的一个缩影,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何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存及教育环境,值得我们用心去思考对待。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现状
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四兄妹集体服农药自杀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据调查四兄妹均为留守儿童,平日里,他们并不缺吃少穿,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关爱和陪伴,更值得一提的是,事发后多日四兄妹的父母依旧音信全无。受此事件影响,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对关爱留守儿童思想及心灵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年)》一文发布后,更引发了对留守儿童关注的热潮。
(一)家庭思想教育的弱化致使心理问题凸显
在我国,单亲抚养和隔代抚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抚养方式,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或者是寄养在亲戚家。无论是哪种生活方式,这些孩子都是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情感慰藉,长期孤独使得他们渐渐形成自卑、胆小、焦虑、孤僻任性等一系列消极的心理情绪障碍,加之没有父母在一旁引导、疏通,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极易引起负面情绪的爆发或者走向极端。
(二)思想政治教育淡薄形成的人格与认知的偏差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知发展起直接作用,但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也缺少足够的关心和教导,思想上缺乏交流与引导,没有在幼年时期形成一个正确的思想认知。所以许多留守儿童往往会缺乏安全感,出现性格内向、自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等缺陷,并逐渐在长期的孤独中形成人格与认知的偏差。
(三)家庭的不完整导致行为障碍的出现
与父母分离带来的不安全感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戒备和抗拒的心理,特别是隔代抚养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观念的差异、沟通障碍以及教育上的落后,使留守儿童缺少精神上的关怀与道德上的约束。特别是有的留守儿童自律能力差,加上与父母长期分离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道德品行,对新监护人教导又存在抗拒心理,致使行为出现偏差,不仅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早退、说谎打架时有发生,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一起厮混,极容易受到诱骗走上犯罪道路,成为社会安全的隐患。
三、对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对策的探析
(一)完善家庭教育培养机制
家庭是人类最基本的群体形式,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亲的思想认知对儿童有直接影响,良好的思想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一个好的品格认知,但是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与关爱,长期缺少家庭的温暖,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情感培养、品德品质、安全保障及知识学习方面都处于整个儿童群体中的弱势地位。因此,家庭教育的优劣关系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要搭建好与外出务工父母沟通的桥梁,将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家长也要时刻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外地的父母要保持经常和孩子的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关爱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情与关怀。同时要健全家庭教育保障机制,用科学的方法去培养和教育孩子,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亲子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孩子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
(二)营造健康的校园思想教育氛围
如果说家庭是培育孩子发芽的温室,那么校园就是可以让孩子茁壮成长的土地。我国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被提起,思想道德教育的推行工作也在逐步加强。健康的校园思想教育氛围可以净化孩子的心灵,缓解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消极思想和情绪,帮助学生走上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道路,培养积极的品格,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另外,学校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祖国培育出大量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时也要健全留守儿童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关怀与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通过关怀增强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开展各项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为祖国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
(三)结合社会、家庭、学校的力量共同协作
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更需要调动全社会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如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政府共同协作,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安稳的外部环境。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另外,还要严厉打击各种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种帮助,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来关爱留守儿童,真正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港湾。同时,政府也应该落实和健全关于留守儿童的政策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力量的积极配合,担负起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责任。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不应该只是仅仅关注物质方面,只是浮于表象,更多的是要深层次地对其思想和心灵的关爱,关注他们的内心成长,让留守儿童不在感到孤单与彷徨。
谨以此文希望社会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用行动给予留守儿童一份关爱,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远离孤独,找回家的温暖,实现留守儿童不再“留守”的愿景。
【参考文献】
[1]曾惠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之对策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0):38-40.
[2]祝畅.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J].科教导刊旬刊,2014(01).
[3]罗家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01-1603.
[4]费招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刊,2014(01):137-139.
[5]黄凤芹.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04):169-169.
[6]郑应霞.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改善对策[J].教育评论,2014(10):97-99.
[7]戴斌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新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机制研究”学术研讨会,2014:44-47.
[8]曾惠芳,刘飞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9]郭金峰,宁锦歌.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5(02):119-121.
[10]邬志辉,李静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1):65-74.
[11]杨青,易礼兰,宋薇.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03):197-201.
[12]王思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的社会工作参与[J].中国社会工作,2016(07).
[13]卢燕飞,齐可民.母爱剥夺对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及营养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03):272-274.
[14]程志超,张涛.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6,37(02):97-102.
[15]许惺,杨学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01):125-128.
[16]“留守儿童年后和母亲分离嚎哭”[N].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16-02-17.
[17]“新华视点:贵州毕节4名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事件调查”[N].新华网,2015,6(11).
[18]李亦菲.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年)[N].皮书网,2015.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