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2016-11-10宋春华刘楠
宋春华 刘楠
摘要:近年来,伴随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入,“话语体系”研究深受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创新“教学话语体系”,不仅是时代发展所需,更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因此,关于“教学话语体系”的创新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话语体系 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53-02
话语,是思想观念的言说和表达。“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①对于一门学科而言,独立而完善的话语体系,是其成熟的显著标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资政育人的历史使命,深刻把握其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内涵解读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科理论话语体系、教材文本话语体系和课堂教学话语体系。教学话语体系与学科理论话语体系、教材文本话语体系有着内在的紧密关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必须以其学科理论为思想指导;以其教材文本为解读对象。因此,教学话语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对理论的宣传和对实践的阐释,关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现。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话语体系要紧紧把握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与时俱进,创新话语方式来阐述新理论、新思想、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应体现以下要求。
其一,科学性。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其教学话语内容势必要体现和表达出真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构建,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客观精神,教学话语表达要基于历史和现实发展实际,要做到既不能脱离实际,也不违反实际。再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建立,要深入领会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的精神实质,尊重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律,教学话语内容、教学话语结构,以及教学话语形式,要符合思维推演和语言表达的规律,使教学推演和表达层层相扣,展现出强有力的科学方式。
其二,实效性。“话语体系是功能性的,它主要解决社会引领和影响力问题”,“没有较高水平的话语体系,就不可能赢得一定的话语权,也无法充分呈现学科体系的存在价值与学术体系的创新成果。”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理论话语,注重内容叙述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很难被当今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创新,要致力于发挥其功能价值,实现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对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重任,进而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力、理解力和判断力,为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而发挥其体系功能。
其三,时代性。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时代的发展而孤立存在。伴随全球化时代的推进,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出现了多元化多样化的变化趋势,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缺陷在教学实践中日渐显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教学话语置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不断整合社会前进中的最新资源,不断吸取变化着的现实生活中的营养,不断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新内容、新形式,解答时代发展中的新问题,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与时俱进。
其四,民族性。习近平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资源,合理有效地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其融通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展现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的话语权地位和价值魅力,体现良好的继承性和民族特色。
其五,原创性。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发展的动力源泉。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在哲学社会科学也要有充分体现。习近平指出:“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③“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http://politics.people.com.cn,2016.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话语的构建要具有自身特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阐释和解答我国发展中的具体实际问题为起点和归宿,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话语优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话语体系的困境分析
1.话语模式的政治化倾向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定位为意识形态类的政治课程,受传统思维与行为习惯势力的影响,在其教学话语体系中,政治话语、权力话语和文件话语长居于主体地位。即便在当前思想观念多元化、多样化的时代,“话语的政治化倾向并未完全退场,甚至成为话语民主化的障碍。”倪瑞华.由独话到对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重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0:47-50.
在这种话语模式的主导下,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带有一种高压强制的态势、政治训导式的语气和意识形态性的语言向学生宣讲、陈述思想政治理论,满堂灌输教学内容,“在课堂的教学场域中,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力服人”曹锋.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03:41-47.
,这种授课方式也很容易给学生一种政治传达的生硬、枯燥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深入理解和掌握,也没有合理地解读和释疑社会发展中一些现象和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在心理上对思政课课堂自然会产生隔离和疏远,甚至抵触。这种政治化倾向严重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因为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渐渐制约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式地相互交流,切断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的积极参与,最终造成了倾向于政治化的教学话语体系,恰恰无法激发起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2.话语内容的理论抽象化
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是和其他学科相比,还是和中学阶段的政治课相比,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更强。传统的教学话语体系过分关注理论本身,教师讲解的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从理论到理论的过程,或者照本宣科从书本到书本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话语体系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大量抽象的语言和理论来讲授,缺乏足够的案例分析和事实举证,授课所传递的信息量过少,理论联系实际明显不足。这种高度抽象的教学话语内容,由于脱离了社会发展的现实环境和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思维和语境仅局限于教材文本和讲台之上,教学话语缺乏鲜明的时代性和形象性、生动性、个性化、趣味性,致使理论教学抽象难懂,难于为学生消化理解,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低下,也极大地影响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认同。
3.话语交流的单向性
在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的利弊中,多数人提出其教学话语的“独白”性特征,这是不容否定的缺陷,也是高校思政课改革中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多数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在形式上以控制式和宣讲式为主导,忽视对话式的话语,看似课堂满满,可在思政课教学中,难以出现师生共鸣、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远远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成了被搁置一旁的口号,学生终究还是没有被真正意义的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由于缺乏基本的课堂教学沟通与交流,再加上其学科专业的自身特点,比如课堂练习、课堂作业较少,思政课课堂就形成了老师和学生各自为政的松散状态。传统教学话语交流的单向性,致使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氛围因缺乏内在的张力而毫无声气,教学实效性更是无从谈起。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路径探讨
综上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创新路径从以下方面进行:
1.话语模式的创新:由政治化到民主化的转换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首先要从意识形态宣传的政治话语中独立出来,转变话语模式的政治化倾向,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人类政治文明有一定的共性,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面对许多共同问题。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肯定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有益经验,抛开意识形态的束缚,客观合理对待我国与其他各国发展中的异同。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国际社会发展的经验,来论证分析当前我国发展变革的一些举措;也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法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从价值原则的角度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优越性,而不是光凭一些空话、套话和大话来标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总之,要改变教学话语模式的政治化倾向,转向民主化模式,坚持为我所用,摒弃不科学、不适用的话语,这样才能使教学话语体系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话语内容的创新:由抽象化到形象化的转换
教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不是封闭的概念推演和逻辑论证,而是与社会实践发展息息相关的思想活动。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实效性,必须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实现由单纯抽象理论到理论与事例结合的转换。“大道至简”,用简约、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比如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造中所提出的“实事求是”“一国两制”“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四个全面”等思想,都是用最简单、最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我们以此为启发,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当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通过吸取各种时代新型话语,把深邃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大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讲大学生听得懂的道理,改变抽象化、教条式的语言表达。
3.话语方式的创新:由单向性到双向性的转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创新,必然包含话语方式由“独白”到“对话”的转换。转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方式的控制式、宣讲式、训导式的教师独语,转向师生平等对话式话语。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组织专题教学、课堂讨论、社会热点评说等具体教学形式,以问题为导向,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课堂交流,激励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讨,鼓励学生发声,改变课堂沉默失语的现象。这样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减少学生与教材或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 提高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