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花园路径现象的关联理论解读
2016-11-10赵耀张伟栗妍
赵耀 张伟 栗妍
摘要:花园路径现象是指语言理解过程中由于句子组成成分的语法关系引起的歧义现象,现有研究多依据句法理论从句子的角度研究。本文从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出发,从语篇层面对语篇花园路径现象予以解读,使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上升到语篇层面。
关键词:语篇 花园路径现象 关联理论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52-02
语篇花园路径现象指语篇中部分句子内部连贯,但和其他句子的信息冲突,而需要重新分析处理的现象。例如:
John was in the bus on his way to school. He was worried about controlling the math class. The teacher should not have asked him to do it .It was not a proper part of the janitors job.上例中,读者根据百科知识,第一句话使读者轻易推测John在学校工作或学习;第二句可进一步确定其为数学教师;第三句的新信息the teacher和前两句的信息明显冲突,信息流中断,读者只有重新确定相关语境信息;第四句则提供新信息,说明其具体身份,John就是janitor,阐明了前面语篇的语义。这就是由于篇章中各个句子信息的冲突导致的语义流中断,需要语义折返,重择语义连贯,实现成功交际。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Bever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尝试从认知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花园路径现象产生根源及其理解机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Pritchett(1988)、Weinberg(1993)、Clifton(1996)、和Crocker(1997)依据语言学的发展,从语法分析、成分分析、功能语言等多种角度开展研究,从词组、句子等角度有效地解决了花园路径的理解问题。进入21世纪,Townsend (2001)认为采用综合的策略比采用单一理论能更有效地解释、分析花园路径现象。国内专家借鉴了国外的最新研究,使用认知语用的相关理论开展研究。首先蒋祖康对国内外花园路径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介绍;其后,很多学者对花园路径现象进行了分类,研究方法也从语法、心理语言学转入语义、语用的角度,更有学者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如特殊思维激活图式,解决困惑。尤其是杜家利(2006)基于认知心理学重新定义了花园路径现象,认为“花园路径现象”是认知主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休克”现象,是认知意识流的“语义短路”,认为其成因是听者在认知输入语言的解码过程中的优先顺序。由上可见,国内外对花园路径现象的研究没有从根本上对其产生机制和理解过程做出合适的理论阐释,多停留在句法、语义等方面,欠缺语篇层面的分析。
二、关联理论概述
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指由于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认为语言理解的过程就是解歧、明确指称和充实命题的推理过程。
1认知语境
关联是命题和一系列语境之间的关系,是依赖语境的概念;话语的关联是命题与语境集合之间的关系,即认知语境,而且是不断变化、动态发展的。
2最佳关联性
明示交际中,交际双方追求说话人的话语与听话人的认知环境的最佳关联性。包括最佳关联假设和最佳关联原则:
最佳关联假设:
(1)明示刺激(话语)具有足够的关联性,值得听话人付出努力进行处理。(2)明示刺激与说话人的能力和偏好相一致,因而具有最佳关联性。
最佳关联原则:
任何一个明示交际行为,必须保证自身的最大关联。最佳关联假设和最佳关联原则要求人们在理解话语时遵守最小努力原则,事实上它预设了两个主要理解策略:(1)第一个可接受解释就是唯一的可接受解释;(2)额外的认知努力意味着额外的认知效果。
三、语篇花园路径现象的关联理论阐释
1.最大关联及最佳关联模式
对于语篇花园路径现象,受话者受输入的语码刺激,激活了其头脑中固有知识,如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而解码中最容易获得的假设恰恰是最有效合理的判断。或者说付出最小、习惯的假设是最大关联。例如:
……有三位CEO分别是来自英国、美国和日本。在参加国际商务会议的路上被恐怖分子绑架了……
句中的CEO直接刺激读者展开相关联想,获取假设,如勤奋、富有等,解码过程是受话者激活了最简单、习惯的假设,形成最大关联倾向。只有这样受话者在交际中交际中付出最少,而获得最多。
“你们的国家、公司都是革命的敌人,”头领嚎叫着,“你们伏诛吧!还有什么话要说么?”
英国人首先说:“死之前,我要高唱国歌,以国家为荣!”
“好的”。
日本人说:“我死之前,要展示下日本式的勤奋努力。”
最后,恐怖分子转向美国人:“你呢?”
这段就是新信息合并已有假设,产生新的语境暗示。在被杀前,英国、美国的CEO没有忘记祖国或工作。而对于读者最新建立的语境暗示是最有效的。现在轮到美国CEO表述最后一个要求。读者通常会预测他会有同样的要求。
美国人说:“你现在就杀了我吧,我不要再听英国人和日本人说什么了。”
最后一段却发现最初的判断和解读完全错误。美国CEO的要求是不要听到……。整个篇章引导读者采用最大关联理论和最小努力原则去理解,直至发现最初的理解和预期完全不通,只能重新分析篇章,生成语境假设,达成最佳关联,正确理解篇章。
2.明示及推理模式
明示作为交际行为之一,假设其本身就具有最佳关联。符合人类心理上、潜意识中追求的最大关联,即付出最小代价而达到成功交际。当听话人开始识别输入的语言时间,就进入到一个明示—推理交际的过程。说明交际中参与者对输入语言自动需求最大关联,然后依据明示寻找最佳关联以期达到交际成功。例如:
电话响时他和她正在沙发上。 她离开他去接了电话,几分钟后回来了。
他问:“谁呀?”
“我爱人。”她回答道。
“我还是走吧,”他说,“他在哪呢?”
“放心吧。 他正在和你打牌呢。”
对话中,语境不断更新,命题连续出现,读第一句中的“她和他在沙发上”时,最初的、本能的语境假设和推测是“他们可能是夫妻”。第三句“我爱人”,却推翻读者的交际语境假设,导致“语义短路”,“顿悟”原来的最大关联有误,即他们可能关系迥异于假设,需要进一步推测、判断,即“她和他在幽会”,是情人关系,达到语义流的顿悟,形成新的交际语境。随后最大关联促使受话人建立新假设,即重新找路。最后一句却产生了新的信息,就是“她丈夫也欺骗她”,进而形成最佳关联,推测其丈夫可能也在和别人幽会。最终走出花园的路径是说明“夫妻相互的背叛与欺骗”,这也是最终的交际目的和结果,更是交际意图,最终能够从花园里走了出来。
四、结语
本文基于关联理论,从语篇的层面对花园路径现象进行了认知机制的分析。认为首先,花园路径现象的研究应该进一步从句子层面拓展到语篇的层面,从语法层面拓展到语篇的认知层面等;其次,关联理论的最优原则、最大化原则,明示—推理模式完全能对语篇花园路径想象进行解释。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新编简明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杜家利. 句法层面中“花园路径现象”的认知心理学阐释[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