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中生有的

2016-11-10闫鹏莉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29期
关键词:神经元大脑宝宝

闫鹏莉

不知不觉,80后漫不经心地絮叨了多年的“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如今通过升级为人父母而成为更赤裸裸的事实了。80后的这些家长们在孩子的教养上开始了摸爬滚打。

作为机构的老师,经常会遇到家长提出的关于孩子的各种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紧张好动,笨手笨脚,过分害羞。我们的家长们对孩子的“问题”究竟知晓多少?真的是孩子的问题么?孩子不希望被表扬被夸赞么?孩子不希望可以独立处理解决问题么?大多数家长都会将问题的根源指向于孩子,认为孩子不懂的大人的辛苦,不听话,不懂事。可孰知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因为在儿童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被“无知”地忽视、代劳、干扰了?我们将其定义为感觉统合。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yresA.J)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它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简单地讲,感觉统合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常者占 10%~30% 。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行为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

究竟“问题”是由谁造成的呢?举一些实际的例子便能引起大家思考。1、剖腹产,孩子失去了第一次感受全身触觉的机会;2、宝宝吃饭,家长会将围嘴,围兜带好,并且一勺一勺地补喂,有小朋友喜欢来回跑,那就将他们“困”住,更有甚者将小朋友放在窗台上,我自己家的小朋友就被这样待遇过; 3、宝宝去游乐场做游戏,家长总着急地想让孩子多玩几样,一会让孩子玩木马,一会让孩子玩吊球等等,总之不让孩子自己去长时间体会同一种玩法;3、地上脏,快起来,那个东西不能碰,有危险,宝宝随意的爬行就会引起家长的惊慌,总觉得外面的东西都不要碰,都有细菌;4、有些长辈代养的宝宝,缺乏语言环境的刺激,宝宝说话晚,咬字不清;5、学步车真好,宝宝放在里面,大人就有时间做其他事情了;6、现在宝宝的鞋子都是粘扣不用系鞋带的,给宝宝买的衣服都是套头的,不用系扣子,很方便;7、爸爸妈妈太忙了,很辛苦,宝宝由老人或者阿姨带,孩子跟爸爸妈妈感情很冷淡等等。

以上现象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感觉统合出了问题,他们对于外界环境的感知很少亲自体验过,缺少了最基本的感知觉思维活动,大脑里面的神经网络像极了快要枯萎的小树,树枝少而且缺乏韧劲,导致了小朋友笨手笨脚,遇到困难退缩,多动不安。大脑里面有个组织叫做神经元,是用来传入和传出信息的,神经元细胞有个特点,需要有个搭建和牢固的过程,如果在搭建的过程中无端的被打扰,就会造成神经元“漏电”,表现出来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被代劳,就会造成神经元“发育不良”,表现出笨手笨脚;如果环境刺激过于单一,造成神经元“减产”,表现出好动不安等等。 神经元还有个特点:用进废退。每人的大脑中有14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的联结越多,信息的传递速度就越快,孩子表现出的智慧就会越多,也就越聪明,就如同电脑网络一样,网络建立的越庞大,传输速度就会越快。

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孩子“问题”并不真的是无中生有的,而是由于父母家长教育内容的缺失造成的。感觉统合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儿童和青少年期表现的尤为明显,好在可以在6-12岁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活动给予补足,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一些行为表现会被抑制,我们也就很难再纠正和改善。在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要更多的给予关怀和理解,并且抓住改善的关键期,给孩子一个快乐、自信的开始。

猜你喜欢

神经元大脑宝宝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最强大脑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最强大脑
可爱宝宝超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