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单音介词研究
2016-11-10牛彬彬
牛彬彬
摘要:《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文学著作,研究书中的单音介词,可以为我们建立完备的汉语语法体系提供帮助。
关键词:颜氏家训》;单音介词;功能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共收录了25个单音介词:被、比、从、逮、代、当、对、方、共、乎、及、临、随、为、依、以、因、用、由、于、与、在、诸、自、坐等。这些介词按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六大类,每大类下又可以细分为几小类。
一、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
书中共有6个处所介词:于、在、诸、自、乎、从,共出现37次。这一功能可以细分为2种:
(一)引进动作行为起始的处所
这一功能包括2个介词:从和自,共出现6次。例如:
《归心第十六》江河百谷,从何处生?
《归心第十六》后生一儿头是鳝,自刭以下,方为人耳。
(二)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这一功能共包括4个介词:乎、于、在、诸。例如:
《后娶第四》不得已,庐于舍外,旦入而洒扫。
《勉学第八》后百官受马粮在晋阳东百余里亢仇城侧。
二、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书中共有15个对象介词:为、与、于、被、比、代、以、乎、共、从、对、随、由、自、在,共出现133次。这一功能可以细分为9种:
(一)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这一功能共包括2个介词:“为”和“由”,共出现58次。例如:
《慕贤第七》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于是衰矣。
《书证第十七》《列女传》亦向所造,……,皆由后人所羼,非本文也。
(二)引进比较的对象
这一功能共包括5个介词:比、共、乎、于、与,共出现35次。例如:
《序致第一》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勉学第八》蛮夷童丱,……,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三)表示动作行为是句子主语代替某个对象进行的
这一功能只包括“代”这一个介词,共出现5次。例如:
《治家第五》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代子求官,为夫诉屈。
(四)引进动作对之而发的对象
这一功能只包括“对”这一个介词,共出现2次。例如:
《风操第六》孝元经牧江州……必对之流涕……竟以不办而还。
(五)引进与施事主语一起做事的对象
这一功能共包括3个介词:共、随、与,一共出现7次。例如:
《书证第十七》余尝为赵州佐,共太原王邵读柏人城西门内碑。
《书证第十七》余被敕写读之,与内史令李德林对,……,今在官库。
(六)引进动作行为为之而发的对象
这一功能只包括“为”这一个介词,共出现19次。例如:
《风操第六》来岁社日,……,为之罢社。
(七)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或旁及的对象
这一功能共包括3个介词:为、以、于共出现13次。例如:
《勉学第八》夫所以读书学问,……,利于行耳。
(八)引进与施事相对立的一方
这一功能只包括“与”这一个介词,共出现6次。例如:
①《风操第六》然凡文与正讳相犯……不可悉然。
三、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
书中共有2个工具介词:以、用,共出现65次。例如:
《省事第十二》历象之要,可以晷景测之。
《书证第十七》如犹转“贡”字为“项”……安可用此定文字音读乎?
四、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
书中共有9个时间介词:自、及、在、以、于、临、当、逮、方,共出现74次。这一功能可以细分为4种:
(一)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这一功能共包括5个介词:在、于、逮、方、以,共出现20次。例如:
《诫兵第十四》秦、汉、魏、晋,下逮齐、梁,未有用兵以取达者。
《书证第十七》苦菜生于寒秋,……,得夏乃成。
(二)引进与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
这一功能只包括“当”这一个介词,共出现3次。例如:
《名实第十》伯石让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
(三)引进动作行为起始的时间
这一功能共包括2个介词:以和自,共出现27次。例如:
《书证第十七》南方以晋家渡江后,……,故不见也。
(四)表示到此时,动作行为的状态或变化
这一功能只包括“及”这一个介词,共出现15次。例如:
《教子第二》及太子即位,……,不与诸王等。
五、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
书中共有5个工具介词:依、因、用、由、于,共出现12次。例如:
《风操第六》刘縚、缓、绥,兄弟并为名器……惟依《尔雅》火旁作召耳。
六、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
书中有5个原因介词:为、以、因、由、坐,共出现77次。这一功能可以细分为两种:
(一)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
这一功能共包括5个介词:为、以、因、由、坐,共出现62次。例如:
《书证第十七》为元后父名禁,故禁中为省中。
《风操第六》顷之,因割鹿尾,戏截画人以示构,而无他意。
(二)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这一功能只包括“为”这一个介词,共出现5次。例如:
《杂艺第十九》古者,实以小豆,为其失之跃也。
由此可见,虽然《颜氏家训》中单音节词的数量多,功能丰富,但是每个介词的使用情况并不平衡。
参考文献:
[1]刘开举:《〈颜氏家训〉译注》[M].上海三联书店,2014.
[2]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词典》[Z].语文出版社,2006.
[3]周日健,王小萃:《颜氏家训词汇语法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