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新城的困境:“抢人”还是“吸引人”

2016-11-10李国平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城镇新城新区

李国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调查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及县以上的新城新区数量3500多个。据该中心此前发布的调查显示,这些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到34亿。

如何落实人口规划?西部、西南部几个地市规划部门负责人曾表示,“我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抢人”。除了进城农村转移人口,一些城市也把人口引进目标聚焦在区域和城市间人口流动上。

现实中担当集聚人口重任的中小城市却面临尴尬。近期出版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显示,中国农民工流向地市级以上的占70%以上,流向小城镇的不到10%。一些地方不仅面临引进人口难,还处于人口净流出的“失血”状态。

有意思的是,目前各大开发商都在一线城市“抢地”,而三四线城市的新城政府却在煞费苦心地想办法“抢人”!一边,一二线城市“地王”频出,过多开发企业“生存需求”的放大,扭曲了真实的市场需求;而另一边,三四线城市新区的天量“库存”则是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真实体现。

比如,十年前京津冀周边开发的做许多小城镇,当时政府规划都是大张旗鼓的。在那些一两万人口的小镇,加上整个镇域几十个村的人口也不过四五万,但新城镇规划动辄十几、二十万人口。每个小镇几乎都是同样的蓝图,那整个城市的新城区就要增加几百万的人口,这些人从哪儿来?谁来为新城的开发买单?

如果说企业在一线城市疯狂“抢地”有些饮鸩止渴,但只要胆大不怕死起码还能抢到,而三四线地方政府要“抢人”那就几乎无从着手了。目前是三四线的有钱人和年轻人在往一二线转移,连村里的农民工也都越过三四线城市直接到一二线城市务工,然后赚点钱直接回村里或就近的镇子建房或买房。所以,如果连人都留不住,何来吸引外来的、高消费、高购买力的人群?

因此,以土地红利为基础的房地产开发的新城模式已经走上了绝路。如果不发展产业,不控制规模,这种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发展的模式已经到头了,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看不到整体解决问题的方案。

笔者以为,新城不在大,而在于“精”;“抢人”也绝非明智之举,而是靠政策驱动和地域带动“吸引人”。唯此,才能避免无谓的同质化竞争,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城镇化发展。

猜你喜欢

小城镇新城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雄安新区的期许
长江新城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新城
宁波三门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