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度空间下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体验性探究
2016-11-10詹秦川王婕弘
詹秦川+王婕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化,历史文化大遗址的设计与保护也推动着城市发展的进步。本文以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访谈、观察记录、发放问卷调查等方法,根据使用后评价理论( POE)从尺度体验性、空间体验性、人本体验性三个方面,探究大尺度空间下大明宫遗址公园带给我们的体验感及景观设计上的启示。
一、尺度体验性分析
汉斯 ·布鲁梅菲尔德认为,尺度是外部环境设计的根本要素,是人建成环境感受的基点。狭义地说,古代大明宫缺少以人为本的尺度观念。作为当时全世界最辉煌的宫殿群、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东方起点——唐长安城的代表性遗存,其是“超大尺度”的景观。我们体验到的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曾经,建立在形式及皇权集中政治目的之上的尺度,达到压迫和震慑作用。以宣政殿为界呈现出“南矩北梯”的形式,南城长 1370米、北城长 1135米,总面积为 3.42平方公里,是同期太极宫的 1.78倍、唐洛阳宫的 1.25倍。
对于现今大明宫遗址公园(图 1)来说,大尺度的空间、大体量的建筑造就了一个大尺度的外部环境体验感。使用后评价问卷数据分析显示:人们对其空间尺度适度均值 2.8,方差高达 1.07,说明大明宫遗址公园设计忽略了使用者的功能和心理。因此,保留大明宫作为唐鼎盛时期帝国的代表性遗存的气势磅礴,也要从景观上寻求“和谐”。从丹凤门(图 2)到含元殿大约相距 700米,通过观察法做“任务分析”拆解流程中的构成要素,包括功能、视线、心情等,以探索人在体验流程中适宜的尺度,并消除形式方面的追求。
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尺度,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整体体现现代几何图案的审美体验,又要延续遗址分布,采取了在平面上采用对称图形,细节上用不完全对称布置景物的方式。由此,尺度的体验性下对景观的设计要求我们将审美的“新”与尺度的“旧”,两种不同的设计思想共存重叠,突破新的设计感官,粉碎完全的对称性,虚实结合充实人们的游览趣味,契合人们内在的需求和精神上的平衡感。
二、空间体验性分析
大明宫遗址公园凭借了一轴三区的历史格局,注重历史和地方文化的传承,设计有 30个文化广场, 7个博物馆, 20个园中园, 65个遗址点,使之成为一个富有文化氛围的遗址公园。调查结果表明,空间布局合理性均值 2.8,空间氛围舒适性均值 3.0,方差都在 0.73以上,视野的开放性均值 3.9,最大值超过 50%,方差为 0.765,说明普遍使用者认为空间布局较为合理、舒适,视野开放性好;且空间的文化内涵均值高达 3.6,方差为 0.663。例如殿前区是大尺度的历史景观区,以含元殿(图 3)到丹凤门之间的殿庭为中心,保持开阔的空间,使人产生自身渺小之感和含元殿遗址的超然、神圣、庄严的体验感。设计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氛围,体现古代专制皇权的等级制度,更好地体验大唐文化。
丹凤门至蓬莱岛为南北空间廊道,强化建筑遗址的空间视廓,外侧为以高大乔木为主的密林区域,为各种景园及场地活动提供林中空地。通过植物造景融合水体、道路、广场、服务设施、遗址等不同元素,形成连续的景观画面。植物丰富度均值为 3.7,方差 0.64,绿化景观营造出不同氛围的游览空间。因此,在景观中植被系统、空间视廊、空间分布影响空间质量,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改变户外环境从而使环境带给人愉悦的体验感。满足人们多功能层次的需求,在意识界面对空间引发的暗示加以深层次的领悟,升华景观环境的意义提高空间质量,为游客提供多样性的体验感受。
三、人本体验性分析
一个好的三维空间中的体验,是“视知觉”对景观尺度、功能、色彩、造型的直觉状态,在心理上产生重量的感受,进而转化为精神意识,审美的流露与共鸣。人类的“动机”有一种亲自“体验”的乐趣、习惯和记忆,综合地候、风格等,赋予环境一种文化,为步行者提供舒适而吸引的空间。人是体验的主体,研究者通过参与观察法,实地观察研究情景、文化和次文化,扮演参观游玩者,研究人对环境体验和适应的过程。
“扮演者”在1km的距离内远距离观赏景观时,是用背景、光照、移动物体等因素来进行视觉分辨。进入丹凤门后巧妙地用夹景的手法引导路线扩大空间感,以不规则种植的乔木打破边界,含元殿此时为背景图案;中距离观赏时,含元殿基座的遗址从背景中突出来,并配合着殿前区巨大的广场,形成自身的宏大气场,产生希求变化的场景;近距离观赏时,可以看清楚含元殿基座的庞大,为游览者提供与“历史”交流的场所,真正近距离地感受历史、体验文化,从而想象出唐朝时期的辉煌历史。反之,由内向外也是一个递减的体验过程,感知随着不断变化带给“扮演者”丰富的体验层次。
含元殿为大体量的建筑,通常人们行走只能看到宫殿的基座。参观者主要是水平正对位置行走,移动速度约 5km/h,影响其活动的主要是视觉。人的水平视域要大于竖向视域。如果一个人向前看,水平视线范围大致两侧各 90°,视轴线向下偏移 10°左右,行走时只能看到建筑的底层和路面及空间本身所发生的事情,且人们对整体的景观风格和美感均值为3.2,方差为 0.748。因此,在含元殿前放置椅凳、休憩的小景观,设计出人们可以抬头观望,以及沿途的其他景观,这种利用周围环境的“体验设计”不断调整人们对尺度的感知,带给人适宜的状态。
大明宫遗址公园的设计,把景观的精神内涵与设计概念相互融合,从而缔造了审美的“新”与尺度的“旧”,空间质量上满足人们多功能层次的体验需求,是新思维和经典设计理念的共鸣,传承了大唐文化历史也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但是在空间尺度和基础设施体验上合理性还较为薄弱。因此,应该在加强人性景观尺度和人文关怀设计上,把握当下新形势创造出满足现代人需求的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