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族传统民间家具“面柜”的民俗特色

2016-11-10刘玮吴智慧

艺术评论 2016年9期
关键词:土族民俗家具

刘玮+吴智慧

民间家具是普通民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实用与审美并重,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体现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实用工艺美术品。土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土族传统民间家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生活习惯、民俗信仰、文化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集中展现了土族的生产生活和民风民俗。

一、土族传统民居形式

土族传统民居被称为“庄廓”。庄廓布局以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居多,其中以北为上,北房布置在宅院轴线上,称为“正房”。正房以一堂两室为基本单元:堂屋居中,左侧是家中长辈的卧室和待客之所,右侧多为佛室,供家人日常膜拜。东西两侧厢房为晚辈生活居所;南房常做仓库;四角房是庄廓四边房屋的连接体,用作门房、厨房、畜舍等。庄廓大门开于庄廓一角,不正对内院,通过一处角房过渡进入,可较好避免风沙和视线对内院中家庭活动的干扰。 [1]庭院正中竖玛尼旗杆,上挂经幡,是土族信仰藏传佛教的标志,它与设于正房中的佛室一起构成土族民居中的宗教设施。

二、土族传统面柜

庄廓正房堂屋室内家具陈设的布局形式与设计特征表现出强烈的程式化特点。堂屋正面摆放的家具是大红油漆木柜,称为“面柜”(图 1),是土族特有的厅堂家具,也是堂屋中最重要的家具。面柜集实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体。从实用功能角度看,面柜是盛放粮食的储物家具。由于土族聚集的村落地处山间、气候干旱、季节变换冬长夏短,物质生产以农耕为主、畜牧业为辅。土族民众在秋季丰收之后,将收获的麦子、青稞等食物磨成面,倒入面柜中储存,等冬天来临就不怕缺少生活食物。面柜造型简朴方正、尺度宽大、用料厚实、腿足粗直,体现出土族朴实淳朴的民风民俗。柜体各面均由致密木材制作而成,只在顶部开有一个 30厘米见方的开口,装有由合页连接的柜门,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取放粮食,密封性能良好,粮食长时间储存也不会变质生虫。从精神功能角度看,面柜又是用于供奉、祭祀等礼仪用的重要的桌案类家具,其功能相当于传统家具中的条案与供桌。土族初期主要信仰原始萨满教,后经历漫长历史变迁,吸纳了汉人的道教、

佛教以及藏族的佛教等信仰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佛、道、自然宗教三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因此在土族民居中,堂屋面柜上方的墙体多悬挂佛像、唐卡、中堂条幅等 [2],面柜上摆放各种敬神设施和每逢吉日等进行敬神活动的供品。

三、面柜装饰特点

土族民间传统家具以素为主,只在重点部位进行装饰。土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宽容向善,兼容并蓄的价值观。土族喜爱缤纷艳丽的色彩,崇尚“五色 ”及“黑白”,并给色彩赋予意义,用色彩进行象征,借色彩表现情感,色彩审美观念自然纯朴而又细腻生动,因此土族常被称为“彩虹民族”。土族面柜表面装饰色彩多大面积应用红色,表达出土族民众对丰收和红火的生活的向往。 [3]装饰纹样多采用各式牡丹图案。在土族民俗信仰中牡丹是月亮的女儿、吉祥的象征,土族家庭中最重要的家具表面均装饰牡丹花样,故有 “土族人家满眼是牡丹”之说。面柜的彩绘及木雕装饰图案多按照门形状布局。

门原为佛教建筑中的装饰样式,自汉代佛教传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家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土族面柜正面的装饰手法将佛教须弥座中的门样式直接模仿至箱型面柜的芯板上,在芯板上按门形制彩绘或雕刻牡丹装饰纹样,装饰部分以黑色为底,彩绘图案色彩艳丽、鲜艳夺目,雕刻纹样简单朴素,装饰效果和谐自然,如图 2所示。面柜的装饰将图案布局与家具结构、装饰纹样巧妙结合,充分体现出土族民众的聪明才智和民族审美特点,由此亦可看出融合佛教文化、中原文化的土族民俗文化对传统面柜装饰特点的影响。

四、家具用材

土族聚居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条件主要为山区、浅山区和川水区,尤其是北部山区森林茂密,生长的灌木种类主要有云杉、圆柏、华山松、辽东栎、胡杨等,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丰富的建筑及家具用材资源。民间家具设计制作以牢固耐用和经济性为主,多就地取材,选用性价比高的地方性树种制作,如柏木、杉木、松木等。面柜为存放粮食的储物家具,故对木材的干缩湿胀、防潮性能有较高要求。土族乡土树种中,松木对温度和湿度反应快、含油量高、容易胀大、自然风干难,须经人工烘干、脱脂等使之不易变形;云杉木质较为轻软,纹理直、结构细、能耐水;柏木的弹性好、硬度适中、抗潮湿性能好,因此,杉木和柏木为制作面柜家具较为理想的材料。

五、土族民间家具的民俗特色总结

土族作为我国西北特有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受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影响,蒙、藏、汉等多民族文化在此交融,草原、高原、农耕文化在此荟萃,逐渐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土族传统民俗,其多元又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对传统民间家具产生了重要影响。面柜家具形制源于生活,功能设计直接来源于生活需求,师法自然、简洁实用。家具装饰的手法具有很强的共性:红、黑色彩及牡丹花图案大量使用,体现出土族对太阳、土地等自然的崇拜和对丰裕生活的向往。对牡丹的喜爱也体现了中原文化对土族民俗文化的影响。地方乡土树种的大量应用反映出土族淳朴自然、朴实无华的生活观念。

总之,以面柜为代表的土族传统民间家具既吸收借鉴、博采众长,又很好地保持了土族的文化本真,将信仰和思想融入家具的设计与制作,是区域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典型范例。土族传统民间家具中包含的造物观念、设计手法、创新精神应作为土族民俗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继承和发扬。

注释:

[1]秦永章.土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刍议[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1996(1):75-77.

[2]李洪智.互助土族“日麻”及其文化内蕴[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35.

[3]甘泉.土族色彩观的民俗学探析——以土族服饰色彩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 2012(4):220-223.

[4]刘军华,罗琨..门在我国家具造型中的应用及发展[J].艺术与设计: 152-154.

猜你喜欢

土族民俗家具
关于土族聚居地区汉、土双语教育实施概况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家具设计·互动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吃土族
神秘的土族人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家具
西部大开发与土族文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