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子女很近,离幸福很远

2016-11-10

妇女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新军艳红小亮

徐新军是山西人,跟镇上的老师傅学了一段时间手艺后,去上海开了一家山西臊子面馆。正宗的口味,让生意一下火起来。后来和一个常到店里吃饭的白领女孩赵艳红结了婚。虽然他们没有房子,但两个漂泊在外的人,从此有了依靠。

两年后,赵艳红生下了一个胖小子,取名徐亮。生之前,徐新军就盘算过谁来带孩子的事。赵艳红事业心重,不愿意休太久的产假。而岳父半身不遂全靠岳母照顾,不能来上海。所以徐新军只能找父亲徐保民。徐保民中年丧偶,再未娶妻。如今儿子大了,家里的地租出去,一个人活得轻闲自在。听儿子需要帮忙,也没推辞,收拾东西就来了上海。

刚到那段日子,徐保民过得很开心。平时在家看看电视,听听广播,给孙子喂饭换尿布,也算自得其乐。一天,赵艳红在客厅里陪孩子玩。她跟徐新军嘀咕:“老公,你说咱们家孩子怎么才出两颗牙呢?是不是吃的不行啊?”徐新军还没说话,徐保民就在一旁急了:“咋了?嫌我没给喂好啊?一天好几顿,都没少了啊。”赵艳红一怔,忙说:“爸,你这是想哪去了?我又不是那个意思。”徐保民说:“哪个意思我知道。你们上班累死累活的,我在家里闲着,连个孩子也没带好,对吧?”说完徐保民就起身走了,留下徐新军和赵艳红两个人面面相觑。赵艳红说:“爸是不是总待在家憋的,心情不好?”

徐新军想想,的确有这个可能。说起来,徐保民可是老票友了。在老家的时候,每天都会和朋友聚在一起唱上一段。来了上海之后,连门都很少出,更别说唱了。徐新军和小区的居委会比较熟。第二天他专门到老年活动中心,说明父亲的情况和特长。中心的阿姨很高兴地邀请徐保民周末去参加戏曲团。大概是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徐保民变得开朗了许多。日子仿佛又回归了正常。

时间转到2014年,赵艳红升职做了部门经理。一天,赵艳红把文件忘在了家里,中午回来取。一进门她就吓了一跳,小亮一个人坐在客厅地上大哭,徐保民却径自在阳台抽烟。赵艳红心疼地抱起儿子说:“爸,你干什么呢?怎么不管小亮啊?”徐保民瞥了一眼,厌烦地说:“你别惯着他。他要哭就让他哭。哭够就好了。”赵艳红没说什么,只是悄悄给徐新军打了电话。晚上,徐新军陪着父亲聊了会天才知道,前几天有老家的朋友打电话来问孩子考大学的事,不但勾起了父亲的思乡之情,还引起了他对赵艳红的不满。他说:“你说你找了什么样的老婆。家不管,孩子不管。让老公公看孩子。这种女人在咱们老家就不能要。”

赵艳红忍不住拉开房门说:“爸,你这话怎么说的?我这种女人怎么了?”“不安分呗。在我们老家一个女人不安分守己是要被人骂的。女人就该多生娃!”赵艳红当场被气得掉了眼泪。徐新军连忙和稀泥,才把风波挡过去。

那是徐新军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观念与城市观念之间的区别。年轻一代很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新的观点。但父亲固有的观念实在太深了,根本无法改变。他忽然也就明白了,父亲为什么脾气越来越暴躁。因为无论上海的生活有多好,都与他一辈子认识的世界格格不入。

2015年,二宝出世了,很可爱的女孩,取名徐洁。然而家里并没有因为新生命的到来而得到期望中的安宁。赵艳红依旧出了月子就去上班了。家里大小两个孩子要照顾,徐保民肯本吃不消。徐新军请了保姆回来,一直要买房的计划也因此被打乱。家里每天都隐隐浮动着焦躁不安。周末全家聚在一起吃饭,小洁一直在哭,赵艳红怎么也哄不住。小亮站在一旁说:“妈妈,你不用哄她。你对我和妹妹不好,我们是不会听你话的。”

赵艳红的脸顿时就黑了。不用问也知道这话是谁教的了。赵艳红生气地对徐保民说:“当初是你非让我生老二的,现在你却抱怨我不管。人一辈子除了孩子,还有许多事要做的。”“女人家除了孩子还有什么事要做?你嫌我们新军养不了你啊?”赵艳红气极了,口不择言地说:“你能不能别用你的农民思想来左右我。我找新军是因为他尊重我,不是等着他养我。”

那天之后,家庭的气氛连表面的平和都维持不住了。赵艳红每天早出晚归,回家也不跟徐保民打招呼。徐新军两边劝了几次都没有用,干脆听之任之。转眼到了2016年的情人节。徐新军和赵艳红准备一起去过难得的二人世界。可是晚上6点保姆打来了电话说:“徐叔带着小洁出门一天了,到现在没回来。”

徐新军一听顿时就慌了。正好碰到邻居说看见徐保民抱着孩子在河边一直站着,急忙把老爸接了回来。徐新军小心翼翼地问他:“你去河边干什么去了?这么晚不回来?”可徐保民却沉默着,一言不发。

徐新军心疼得眼圈都红了。临睡前,他和赵艳红说起这件事。赵艳红沉默了半天说:“新军,有句话,我说了你别生气。我也是为了爸好。你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吧。”

徐新军没有生气。因为他心里,也隐隐觉得父亲的心理出了问题。徐新军带着父亲去看了心理门诊。医生说老人已经有明显的抑郁表现了。这让徐新军万分后怕。

那天,他跟赵艳红后悔地说:“我这辈子最傻的决定,就是把我爸接过来带孩子。”他担心父亲再留在上海抑郁状况会更严重,想带着父亲回老家,赵艳红什么也没有说。几天后她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新军,我能理解你,父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凭我们自己的能力,在哪都能过得很好。”

在家乡的小镇上,徐新军看着父亲与老朋友畅快地哼唱小曲,跟老街坊闲唠家常,从没有这样的开心与舒展。他觉得一切舍弃都值得,也庆幸自己明白得还不晚。

在子女的印象里,父母一直代表着比孩子更理智,更成熟。但我们却经常会忘了,老去的父母,更脆弱,更容易孤独。他们一旦离开了家乡,就像被放置一座美丽的孤岛,所谓新鲜,所谓优越,都抵不过内心的孤立无援。

徐新军是山西人,跟镇上的老师傅学了一段时间手艺后,去上海开了一家山西臊子面馆。正宗的口味,让生意一下火起来。后来和一个常到店里吃饭的白领女孩赵艳红结了婚。虽然他们没有房子,但两个漂泊在外的人,从此有了依靠。

两年后,赵艳红生下了一个胖小子,取名徐亮。生之前,徐新军就盘算过谁来带孩子的事。赵艳红事业心重,不愿意休太久的产假。而岳父半身不遂全靠岳母照顾,不能来上海。所以徐新军只能找父亲徐保民。徐保民中年丧偶,再未娶妻。如今儿子大了,家里的地租出去,一个人活得轻闲自在。听儿子需要帮忙,也没推辞,收拾东西就来了上海。

刚到那段日子,徐保民过得很开心。平时在家看看电视,听听广播,给孙子喂饭换尿布,也算自得其乐。一天,赵艳红在客厅里陪孩子玩。她跟徐新军嘀咕:“老公,你说咱们家孩子怎么才出两颗牙呢?是不是吃的不行啊?”徐新军还没说话,徐保民就在一旁急了:“咋了?嫌我没给喂好啊?一天好几顿,都没少了啊。”赵艳红一怔,忙说:“爸,你这是想哪去了?我又不是那个意思。”徐保民说:“哪个意思我知道。你们上班累死累活的,我在家里闲着,连个孩子也没带好,对吧?”说完徐保民就起身走了,留下徐新军和赵艳红两个人面面相觑。赵艳红说:“爸是不是总待在家憋的,心情不好?”

徐新军想想,的确有这个可能。说起来,徐保民可是老票友了。在老家的时候,每天都会和朋友聚在一起唱上一段。来了上海之后,连门都很少出,更别说唱了。徐新军和小区的居委会比较熟。第二天他专门到老年活动中心,说明父亲的情况和特长。中心的阿姨很高兴地邀请徐保民周末去参加戏曲团。大概是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徐保民变得开朗了许多。日子仿佛又回归了正常。

时间转到2014年,赵艳红升职做了部门经理。一天,赵艳红把文件忘在了家里,中午回来取。一进门她就吓了一跳,小亮一个人坐在客厅地上大哭,徐保民却径自在阳台抽烟。赵艳红心疼地抱起儿子说:“爸,你干什么呢?怎么不管小亮啊?”徐保民瞥了一眼,厌烦地说:“你别惯着他。他要哭就让他哭。哭够就好了。”赵艳红没说什么,只是悄悄给徐新军打了电话。晚上,徐新军陪着父亲聊了会天才知道,前几天有老家的朋友打电话来问孩子考大学的事,不但勾起了父亲的思乡之情,还引起了他对赵艳红的不满。他说:“你说你找了什么样的老婆。家不管,孩子不管。让老公公看孩子。这种女人在咱们老家就不能要。”

赵艳红忍不住拉开房门说:“爸,你这话怎么说的?我这种女人怎么了?”“不安分呗。在我们老家一个女人不安分守己是要被人骂的。女人就该多生娃!”赵艳红当场被气得掉了眼泪。徐新军连忙和稀泥,才把风波挡过去。

那是徐新军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观念与城市观念之间的区别。年轻一代很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新的观点。但父亲固有的观念实在太深了,根本无法改变。他忽然也就明白了,父亲为什么脾气越来越暴躁。因为无论上海的生活有多好,都与他一辈子认识的世界格格不入。

2015年,二宝出世了,很可爱的女孩,取名徐洁。然而家里并没有因为新生命的到来而得到期望中的安宁。赵艳红依旧出了月子就去上班了。家里大小两个孩子要照顾,徐保民肯本吃不消。徐新军请了保姆回来,一直要买房的计划也因此被打乱。家里每天都隐隐浮动着焦躁不安。周末全家聚在一起吃饭,小洁一直在哭,赵艳红怎么也哄不住。小亮站在一旁说:“妈妈,你不用哄她。你对我和妹妹不好,我们是不会听你话的。”

赵艳红的脸顿时就黑了。不用问也知道这话是谁教的了。赵艳红生气地对徐保民说:“当初是你非让我生老二的,现在你却抱怨我不管。人一辈子除了孩子,还有许多事要做的。”“女人家除了孩子还有什么事要做?你嫌我们新军养不了你啊?”赵艳红气极了,口不择言地说:“你能不能别用你的农民思想来左右我。我找新军是因为他尊重我,不是等着他养我。”

那天之后,家庭的气氛连表面的平和都维持不住了。赵艳红每天早出晚归,回家也不跟徐保民打招呼。徐新军两边劝了几次都没有用,干脆听之任之。转眼到了2016年的情人节。徐新军和赵艳红准备一起去过难得的二人世界。可是晚上6点保姆打来了电话说:“徐叔带着小洁出门一天了,到现在没回来。”

徐新军一听顿时就慌了。正好碰到邻居说看见徐保民抱着孩子在河边一直站着,急忙把老爸接了回来。徐新军小心翼翼地问他:“你去河边干什么去了?这么晚不回来?”可徐保民却沉默着,一言不发。

徐新军心疼得眼圈都红了。临睡前,他和赵艳红说起这件事。赵艳红沉默了半天说:“新军,有句话,我说了你别生气。我也是为了爸好。你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吧。”

徐新军没有生气。因为他心里,也隐隐觉得父亲的心理出了问题。徐新军带着父亲去看了心理门诊。医生说老人已经有明显的抑郁表现了。这让徐新军万分后怕。

那天,他跟赵艳红后悔地说:“我这辈子最傻的决定,就是把我爸接过来带孩子。”他担心父亲再留在上海抑郁状况会更严重,想带着父亲回老家,赵艳红什么也没有说。几天后她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新军,我能理解你,父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凭我们自己的能力,在哪都能过得很好。”

在家乡的小镇上,徐新军看着父亲与老朋友畅快地哼唱小曲,跟老街坊闲唠家常,从没有这样的开心与舒展。他觉得一切舍弃都值得,也庆幸自己明白得还不晚。

在子女的印象里,父母一直代表着比孩子更理智,更成熟。但我们却经常会忘了,老去的父母,更脆弱,更容易孤独。他们一旦离开了家乡,就像被放置一座美丽的孤岛,所谓新鲜,所谓优越,都抵不过内心的孤立无援。

徐新军是山西人,跟镇上的老师傅学了一段时间手艺后,去上海开了一家山西臊子面馆。正宗的口味,让生意一下火起来。后来和一个常到店里吃饭的白领女孩赵艳红结了婚。虽然他们没有房子,但两个漂泊在外的人,从此有了依靠。

两年后,赵艳红生下了一个胖小子,取名徐亮。生之前,徐新军就盘算过谁来带孩子的事。赵艳红事业心重,不愿意休太久的产假。而岳父半身不遂全靠岳母照顾,不能来上海。所以徐新军只能找父亲徐保民。徐保民中年丧偶,再未娶妻。如今儿子大了,家里的地租出去,一个人活得轻闲自在。听儿子需要帮忙,也没推辞,收拾东西就来了上海。

刚到那段日子,徐保民过得很开心。平时在家看看电视,听听广播,给孙子喂饭换尿布,也算自得其乐。一天,赵艳红在客厅里陪孩子玩。她跟徐新军嘀咕:“老公,你说咱们家孩子怎么才出两颗牙呢?是不是吃的不行啊?”徐新军还没说话,徐保民就在一旁急了:“咋了?嫌我没给喂好啊?一天好几顿,都没少了啊。”赵艳红一怔,忙说:“爸,你这是想哪去了?我又不是那个意思。”徐保民说:“哪个意思我知道。你们上班累死累活的,我在家里闲着,连个孩子也没带好,对吧?”说完徐保民就起身走了,留下徐新军和赵艳红两个人面面相觑。赵艳红说:“爸是不是总待在家憋的,心情不好?”

徐新军想想,的确有这个可能。说起来,徐保民可是老票友了。在老家的时候,每天都会和朋友聚在一起唱上一段。来了上海之后,连门都很少出,更别说唱了。徐新军和小区的居委会比较熟。第二天他专门到老年活动中心,说明父亲的情况和特长。中心的阿姨很高兴地邀请徐保民周末去参加戏曲团。大概是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徐保民变得开朗了许多。日子仿佛又回归了正常。

时间转到2014年,赵艳红升职做了部门经理。一天,赵艳红把文件忘在了家里,中午回来取。一进门她就吓了一跳,小亮一个人坐在客厅地上大哭,徐保民却径自在阳台抽烟。赵艳红心疼地抱起儿子说:“爸,你干什么呢?怎么不管小亮啊?”徐保民瞥了一眼,厌烦地说:“你别惯着他。他要哭就让他哭。哭够就好了。”赵艳红没说什么,只是悄悄给徐新军打了电话。晚上,徐新军陪着父亲聊了会天才知道,前几天有老家的朋友打电话来问孩子考大学的事,不但勾起了父亲的思乡之情,还引起了他对赵艳红的不满。他说:“你说你找了什么样的老婆。家不管,孩子不管。让老公公看孩子。这种女人在咱们老家就不能要。”

赵艳红忍不住拉开房门说:“爸,你这话怎么说的?我这种女人怎么了?”“不安分呗。在我们老家一个女人不安分守己是要被人骂的。女人就该多生娃!”赵艳红当场被气得掉了眼泪。徐新军连忙和稀泥,才把风波挡过去。

那是徐新军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观念与城市观念之间的区别。年轻一代很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新的观点。但父亲固有的观念实在太深了,根本无法改变。他忽然也就明白了,父亲为什么脾气越来越暴躁。因为无论上海的生活有多好,都与他一辈子认识的世界格格不入。

2015年,二宝出世了,很可爱的女孩,取名徐洁。然而家里并没有因为新生命的到来而得到期望中的安宁。赵艳红依旧出了月子就去上班了。家里大小两个孩子要照顾,徐保民肯本吃不消。徐新军请了保姆回来,一直要买房的计划也因此被打乱。家里每天都隐隐浮动着焦躁不安。周末全家聚在一起吃饭,小洁一直在哭,赵艳红怎么也哄不住。小亮站在一旁说:“妈妈,你不用哄她。你对我和妹妹不好,我们是不会听你话的。”

赵艳红的脸顿时就黑了。不用问也知道这话是谁教的了。赵艳红生气地对徐保民说:“当初是你非让我生老二的,现在你却抱怨我不管。人一辈子除了孩子,还有许多事要做的。”“女人家除了孩子还有什么事要做?你嫌我们新军养不了你啊?”赵艳红气极了,口不择言地说:“你能不能别用你的农民思想来左右我。我找新军是因为他尊重我,不是等着他养我。”

那天之后,家庭的气氛连表面的平和都维持不住了。赵艳红每天早出晚归,回家也不跟徐保民打招呼。徐新军两边劝了几次都没有用,干脆听之任之。转眼到了2016年的情人节。徐新军和赵艳红准备一起去过难得的二人世界。可是晚上6点保姆打来了电话说:“徐叔带着小洁出门一天了,到现在没回来。”

徐新军一听顿时就慌了。正好碰到邻居说看见徐保民抱着孩子在河边一直站着,急忙把老爸接了回来。徐新军小心翼翼地问他:“你去河边干什么去了?这么晚不回来?”可徐保民却沉默着,一言不发。

徐新军心疼得眼圈都红了。临睡前,他和赵艳红说起这件事。赵艳红沉默了半天说:“新军,有句话,我说了你别生气。我也是为了爸好。你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吧。”

徐新军没有生气。因为他心里,也隐隐觉得父亲的心理出了问题。徐新军带着父亲去看了心理门诊。医生说老人已经有明显的抑郁表现了。这让徐新军万分后怕。

那天,他跟赵艳红后悔地说:“我这辈子最傻的决定,就是把我爸接过来带孩子。”他担心父亲再留在上海抑郁状况会更严重,想带着父亲回老家,赵艳红什么也没有说。几天后她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新军,我能理解你,父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凭我们自己的能力,在哪都能过得很好。”

在家乡的小镇上,徐新军看着父亲与老朋友畅快地哼唱小曲,跟老街坊闲唠家常,从没有这样的开心与舒展。他觉得一切舍弃都值得,也庆幸自己明白得还不晚。

在子女的印象里,父母一直代表着比孩子更理智,更成熟。但我们却经常会忘了,老去的父母,更脆弱,更容易孤独。他们一旦离开了家乡,就像被放置一座美丽的孤岛,所谓新鲜,所谓优越,都抵不过内心的孤立无援。

猜你喜欢

新军艳红小亮
小亮归来
说说“名词所有格”
送猪肉
晚清新军:朝廷重金打造的掘墓人
用心诠释“孝为先”
给小亮打电话
Comments on 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100分
蔡依林出英文专辑啦!
他从戈壁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