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物理教育的引桥上

2016-11-10王梅军

初中生世界 2016年40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物理课堂教学

■王梅军

成长之路

行走在物理教育的引桥上

■王梅军

个人简介

王梅军,江苏省海安县物理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物理学科竞赛高级教练员,南通市中考命题组成员,南通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专家,现任海安县白甸镇初级中学副校长。曾获全国学校教学科研二等奖、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初中物理优秀观摩课奖;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报刊发表文章3000多篇,主编和撰写教辅用书数十本。

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一直是我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已孜孜追寻了21个春秋。我曾经体会过初为人师的羞涩与不安,也曾感悟到师魂的平凡与伟岸。此刻,当我行走在物理教育的引桥之上,继续向着理想的彼岸前行时,心中依然会坚持这样一个信念:做初中物理教师不简单,但我还是要做个不简单的初中物理教师!

在勤奋中脱颖

成长是坚定目标后连续攀登、不断超越的过程,只有“勤奋刻苦”,方能“玉汝于成”。

还记得刚刚做教师的时候,我仅仅满足于一种“近乎原始遗传性的知识传递”的状态,根本没有考虑,也不敢奢望有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好教师要有丰盈的理论积淀,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一个搞‘翻唱’的歌手永远成不了歌星,最多只是一个歌手而已!”听到这句话,我心中的灯被点亮了。从此以后,我每天晚上坚持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为了有效提高专业水平,我会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挖空心思出新招,尽量做到不同课型有不同的教法;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探索教学新路子,深化自己的教学理念,我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还经常在深夜里苦心钻研教法……

渐渐地,我明白了,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领路人;渐渐地,我理解了,“一个好老师首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这句话的内涵,我开始用真心做孩子们的大朋友,用真爱开启他们的心扉。我开始扎扎实实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开始在课堂上创设新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渐渐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懂教的老师”铭入我心,我不断地用爱心、细心、耐心、恒心以及宽容心去接纳每一个学生。学生开始喜欢我、信任我、模仿我,同时,也在鞭策我。我们在交往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现在,我可以有底气地说,是勤奋,让我创造出教育生涯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让我焕发出一名新时代年轻教师的生命光辉。2003年,我受到了县政府的嘉奖,成为了学校里最年轻的“县初中物理骨干教师”,还被破格评为中学一级教师。同年,我参加了江苏省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经层层选拔,我获得了县一等奖第一名,被推荐参加南通市决赛,又荣获一等奖,后又被推荐参加江苏省的决赛,最终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2008年8月,我获得了全国学校教学科研二等奖,并受邀到北京现场观看了奥运会。2009年,我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自工作以来,我多次在省、市、县级范围开设公开课,并多次应县教研室邀请为全县初中物理教师作新课程解读和中考复习经验介绍。

在磕绊中奋进

周国平曾说:“人生应该是有内容的、充实的。”我毫不怀疑自己的勤奋与努力,但我总以为付出就有收获,努力就能长高,哪知道成长的过程是痛苦拔节的过程。磕磕绊绊的一路上,我遭遇了两次绊脚的经历:

第一次是我刚转入教师角色的“亮相课”。刚开学,领导按照惯例都要听新教师的一节课,我讲的是《力》。我在讲台上通过教具自排自演,反复强调几个力的概念,很“朴实”,说实话,当时的我确实是“以己昏昏”,不知道一节好的初中物理课到底该怎样上。领导给我的评价也很“朴实”:一般般,好好努力,加油干。

第二次是我被推荐参加片区组织的“展示课”。那是我从教的第三个年头,县教研室对我校所在片区的青年教师进行常规教学工作巡查,校长挑选了我,我还有点沾沾自喜。那次我讲的是《汽化》这一课,自我感觉良好。没想到教研室的领导和与会教师对我的课没有作过多的点评,可能是认为过于平淡,缺乏新意。那些天真是一段惶恐不安的日子,我的情绪简直跌到了谷底,还好校领导并没有再多说什么,但是这次失败的经历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底。

我,从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老师,也从没有把自己定位在一个碌碌无为的位置。为了证明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更为了帮助自己走出困境,除了用过程来诠释、用结果来证明,我别无选择。于是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不放过每次与教研室特级教师张连生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在他的带领下,我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致力践行“趣味·情感·智慧”物理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也在一定范围内有了较大反响。在2004年江苏省初中物理新教材培训活动中,我讲的《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课荣获了优秀观摩课奖,我也是当时唯一一位来自农村乡镇初中的选手。我珍惜课堂的45分钟,努力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每一节课,我都会努力做到教态自然亲切,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力求让他们在最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享受物理。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实验的指导,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做中悟理,学中觉理……这一晃就是21年,学生一点一点成长起来,我也一点一点站了起来。

在模仿中反思

初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会因个体与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轨迹。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还是在仿效工匠与艺人群体中的“师徒结对,以老带新”模式,不过事实证明还是挺有效的,我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我们的周边也不乏有课上得不错的物理教师,于是我就拜他们为师,揣摩他们课堂教学的艺术,与他们研讨教学方法,用取得的“新经”重新审视课堂,给自己定位。

除了学习身边的老师,我还上网观看大量优秀物理课视频。我把从名师、特级教师那里学的几招搬到自己的课堂,我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物理小问题,犹如一个个路标,使学生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让学生愉悦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我也用设计新颖的实验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因此得到提升……模仿加上自己的一点小聪明,使我的物理课慢慢变得清新了,我也逐渐明白了:到底怎样的物理课才算是好课,如何通过我的物理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准确地说,模仿只是教学的起步,模仿之后的反思才真正促进了我的成长。所谓反思,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是一种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我去南通听了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回来后就急不可耐地“模仿”起来,融入自己想法,效果真的不错;上了一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把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整理、反思、提炼,撰写出《凸透镜能形成多少种像》一文刊登在了《物理教学探讨》上……我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飞跃,我先后在全县多个学校开设《浮力》《熔化和凝固》《欧姆定律》《液体压强》等公开课,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建构知识“问题链”、追求物理“趣情智”。

在阅读中成长

培根说:“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读书多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但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非多读书不可!

然而我非常惭愧,在刚开始的几年里,我并没有读过几本像样的书,更没有动过笔墨写文章,除了那些几乎照搬参考资料的教案设计。阅读的荒芜使得我渐渐丧失了表达的自信。感谢特级教师张连生对我的教诲,他常常对我说:“要多看看书,多动动笔,才能改变自己的言行。”于是,我寻遍书店,找来《物理课程教学论》《物理教学展望》《中学物理教学法》等书籍。畅游在书海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物理思维之美,智慧之美,学术之美。在这种美的沐浴和熏陶下,我感觉自己正超越凡俗,上升到一个纯净的境界,那是一种“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境界。不知不觉中,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来写一些随笔和教学反思。

每年我都自费订阅《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师》《中学物理》等杂志,通过阅读优秀物理教师的文章,我的心灵在与名师的“对话”中一次次升华,教学视野得到一次次拓展,思想有了一次次新的飞跃。阅读深了,思想活了,境界开了,文字表达的自信心也有了。21年来,我已有三千多篇文章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报刊发表。当我的学生在《初中生世界》等报刊上发现我的名字时,非常兴奋,学习物理的热情更加高涨,从而也带动了我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探索,提升了我的物理教学水平。阅读让我收获着从读者到作者的愉悦与欣喜,收获着成长的自豪与幸福。

回首往昔,既是付出,也是收获;既有艰辛,更有快乐。今天,我驻足于物理教育的引桥之上,还将“积跬步”,朝着优秀人民教师的目标,用那股韧劲,去谱写明天的辉煌。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物理课堂教学
只因是物理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不是教物理的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