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电刺激辅助治疗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
2016-11-10杨丽
杨 丽
(阜平县医院,河北 保定 073200)
盆底肌电刺激辅助治疗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
杨 丽
(阜平县医院,河北 保定 073200)
目的 观察盆底肌电刺激辅助治疗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选取产后尿失禁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研究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所有产后尿失禁患者均接受盆底肌肉训练;研究组患者加用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后盆底综合肌力分级、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张力指标,治疗后尿失禁患者。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综合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均降低,盆底收缩持续时间均延长,研究组三项盆底肌肉张力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存在尿失禁的例数分别为1例(1.9%)、9例(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电刺激辅助治疗产后尿失禁,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张力指标,提高盆底综合肌力,缓解尿失禁症状,值得广为推进。
产后尿失禁;盆底肌电刺激;治疗
产妇分娩过程中因过度牵拉,使得盆底、尿道组织结构受到损伤,膀胱、尿道功能发生改变[1],引发尿失禁。尿失禁为产后常见并发症中的一种,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发生不可逆的生理变化,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盆底肌电刺激辅助治疗产后尿失禁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产后尿失禁患者107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初产,排除肾病史或泌尿系感染史患者。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研究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1±1.6)岁;分娩类型剖宫产、顺产例数分别为18例、36例;孕周38~41周。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5±1.8)岁;分娩类型剖宫产、顺产例数分别为18例、35例;孕周38~41周。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娩类型、孕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盆底肌肉训练;研究组患者加用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治疗均以4周为一疗程。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后盆底综合肌力分级、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张力指标(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盆底收缩持续时间),治疗后尿失禁患者。
1.2.1盆底肌肉训练
患者行平卧位,膝盖略分开、弯曲,规律呼吸,呼气时放松肛门,吸气时收缩肛门至关闭状态,训练反复呼吸12~15次,最后3~5次做快速收缩训练。做3~5次/d盆底肌肉训练。
1.2.2盆底肌电刺激
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对仪器电极部分及患者阴道进行消毒,患者行平卧位,将电极置入阴道,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收集生物反馈电流,电流强度以有刺激感但无疼痛感为佳。做盆底肌电刺激训练3次/周,持续时间为20 min/次。
1.3疗效判定标准
盆底综合肌力评分标准文献[3],分级越高,综合肌力效果越好;检测方法:将肌电位探头一端连接于肌肉刺激治疗仪上,另一端置入产后尿失禁患者阴道内。
1.4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治疗后盆底综合肌力分级
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综合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盆底综合肌力分级比较 [n(%)]
2.2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张力指标
治疗后所有患者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均降低,盆底收缩持续时间均延长,研究组三项盆底肌肉张力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张力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张力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3治疗后尿失禁患者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存在尿失禁的患者分别为1例(1.9%)、9例(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产妇分娩或妊娠过程中盆底、尿道周围因韧带、筋膜、肌肉等盆腔内支撑组织受到过度牵拉而受到严重损害[3],生理功能失常,极易发生尿失禁,发生率高达38%,给产后女性的身体及心理带来极大的负担[4]。产后盆腔肌肉训练是临床治疗产后尿失禁的常用方法。但此训练方法为提高盆底肌肉收缩力,需有规律的、反复进行锻炼,产妇体力消耗较大,身体受损较虚弱,较难坚持锻炼,效果不佳[5]。盆底肌电刺激则是通过对膀胱、尿道的物理刺激,缓解肌肉萎缩、损伤,使得盆底肌肉收缩能力恢复,操作方便,有利于按时执行。将二者结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盆底静息压、收缩压,延长收缩持续时间,有效促进患者盆底肌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盆底肌电刺激辅助治疗产后尿失禁,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张力指标,提高盆底综合肌力,缓解尿失禁症状,值得广为推进。
[1]王 悦,乔玉环.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重建手术后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8):631-633.
[2]刘湘晖,杜 丹,黄淑妹.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6):613-614.
[3]黄利川,叶丽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的疗效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1):54-55.
[4]周 红,石 峥.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发治疗产后女性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0,19(11):4-7.
[5]秦晓红.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27):64-66.
本文编辑:吴宏艳
R714.6
B
ISSN.2095-8803.2016.14.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