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C语言课程学习能力的调查和培养
2016-11-10唐琨皓
唐琨皓,李 欢
(湖南工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C语言课程学习能力的调查和培养
唐琨皓,李欢
(湖南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通过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C语言课程学习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C语言课程学习现状分析,对当前教学方式存在某些不足,提出更科学有效的改进方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意识,从而达到提高C语言教学效果的目的.
C语言;非计算机专业;学习能力
1 绪论
C语言是1972年由Dennis M.Ritchie在B语言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至今为止已经过去40年了,它仍然是使用和学习最为广泛的编程语言.在这40年时间里,无数的人在学习它,使用它,完善它.于2011年12月8日,由ISO正式公布C语言的最新国际标准草案.我国从1994年由国家教育部安排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始,C语言的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湖南工学院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坚持走“改革创新、强化基础、办出特色、科学发展”之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高水平工科应用型高校,并着力培养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按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组织安排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开设基础计算机程序课程-C语言,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素养,使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C语言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成为全面应用型科技人才.
2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C语言课程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
C语言作为计算机最为基础的编程语言之一,是学习更深一层编程语言的基石,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C语言已成为大多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C语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C语言较为枯燥,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C语言相对而言较为困难,且学生普遍对此不够重视,不了解C语言课程的重要性;学校对C语言课程学习安排不太合理,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C语言的要求提高,但是C语言的教学课时不增反减;尤其是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等.现C语言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2.1学生学习忽视其重要性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学习C语言的首要用途就是通过国家二级考试,专业又不是计算机,以后找工作又用不着,只要能过国家二级考试就可以了,便对C语言不加以重视,对C语言的学习更毫无兴趣可言.没有学习的动力,面对有一定专业性、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有极大困难的C语言,更多的非计算机学生则选择放弃对C语言的学习.例如,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埋头玩手机或睡觉,忽略其重要性,完全没有把C语言课程学习放在心上,时有发生一个班级教师讲课只有几个人听的现象.
学生学习C语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学习能力、奠定计算机思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国家教育部安排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学校开设C语言课程的原因.但学生对此并不重视,违背了学校开设C语言课程的初衷,故学生忽视C语言的重要性是教学中最大的一个问题.
2.2学校教学课时不合理性
C语言语法知识点多,专业性强,而大多数学生都是初次接触计算机编程语言,使得学生在C语言的入门困难重重.例如,条件语句、循环语句、数组、字符串、指针等的知识点众多,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只靠学生对着书本理解是远远不能深一层的理解这些知识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需要教师提炼重点,对案例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以及能运用所学知识.
然而在有限的课时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有限,对知识的讲解择重避轻,对不考试的知识内容几句话带过,甚至出现了应付式教学.且教学课时的减少不仅让学生少了很多思考的时间,也让学生有点不知所措.况且在大学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学生中有自主学习意识的较少,课前没有预习,课后没有巩固,很快就会跟不上教师的学习节奏,逐渐就会对C语言的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更甚者则会放弃C语言的学习.例如,某专业某学生开始还对C语言课程的学习有兴趣,但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计划,就放弃了对C语言课程的学习.
2.3教师授课方式的单一性
C语言是计算机编程语言,枯燥是必然的,C语言教科书大多是对知识点的罗列,无趣味性,无实用性,本就使得C语言学习枯燥无味,而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会使C语言的学习更显枯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例如,有些教师只是单一的对知识点、语法进行阐述,枯燥乏味,使学生进一步丧失对C语言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只不过是短时间的记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常常导致学生对C语言学习兴趣的缺失,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学校开设C语言课程的目的.因此,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对授课方式的改进已迫在眉睫.
2.4理论与实践的不一致性
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而言常常是一个教师负责几个班级的C语言课程学习,工作较为繁忙,不可能一个教师同时教导几个班级的C语言的实验课程,常常导致学习了C语言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的实践,使学生没有充分理解记忆新学习的知识.例如,某某专业某某学生上课十分认真听课、做笔记,尽管如此她依然不能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上机操作时没有自己的编程思维,还需要看着书慢慢编程.
况且在学生中能自主学习的较少,没有C语言实验课,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一般是不会自觉的对所学知识进行上机操作的,而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了却不能致用,常常会导致解决实际问题脱节.因此,C语言理论课和实验课的不一致是学生学习能力无法有效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C语言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3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C语言课程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
学校开设C语言课程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达到学校开设C语言课程的目的,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C语言课程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将C语言课程的教学进行以下一些方式的改进.
3.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授课时应说明C语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说明学习C语言的作用和好处,并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与C语言学习联系起来,增加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例如某某专业某某学生因为对计算机编程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自学了C语言课程,参加了学校的程序设计大赛获得了二等奖.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C语言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的语言风格应该变得幽默风趣些,让C语言教学的课堂没有那么枯燥乏味,即使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或对C语言学习兴趣并不浓厚的同学,因为教师的语言幽默也会多少有些兴趣,不管这兴趣是对于C语言还是教师,课堂都会变得活跃,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有了学习C语言动力已然不足为奇.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编程比赛或者组织有趣味性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程序设计大赛,给源代码找错误活动等等.
3.2丰富教师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方法用于C语言的课程学习弊大于利,故教学方式多样化是C语言课程教学改进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有多种,如图所示.
结合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教学有以下改进方法:
首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其次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能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增强学生对新学习知识的运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讲解多种的编程方法,让学生多加思考,灵活运用,真正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再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提出基本任务和阶段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整合课程知识;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上机训练,教师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强化学生学习的成果,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拓展知识的信心.
3.3指导正确学习方法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C语言是很困难的,除了C语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以外,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C语言的一大阻力.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有了兴趣,如果能进一步掌握学习方法,学习的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例如,某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进步迅速,学习起来也较为轻松,很快他就成了班上数一数二的学习典型.所以教师应当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C语言要多看、多练、多思考.多看,C语言课程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语法众多,需要多看,充分领会所学知识.多练,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编程语言,学生要多加练习,多上机操作,才能灵活的运用C语言知识.多思考,C语言是计算机编程语言,计算机运行的方法与人的思维有一定的差距,学生要多思考,理解计算机运行程序的思维和方法,对学习C语言有极大地帮助.
3.4同步理论实验教学
实验是检验知识综合运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故同步理论实验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尽量把C语言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同步安排,因为通过实际的上机操作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且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编程的乐趣,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增加学习C语言的兴趣.例如,某同学是少数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同学之一,每当C语言课程上教授新的知识后他都上机进行操作,这是他一直能够跟上老师教学计划的原因.
学校方面应该多派一些优秀的教师执教,缓解C语言课程的一个教师同时教导几个班级的问题,不仅能让教师花更多的精力在一两个班级的教学上,还能更好地安排理论实验课程教学的改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论
学校开设非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奠定计算机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极大地帮助.鉴于C语言课程有一定的专业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较为困难,需要对教学中出现问题进行改进,降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C语言的教学成果.
G642
A
1673-260X(2016)10-0025-02
2016-06-17
湖南工学院教研项目(A1553);湖南工学院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H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