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极拳文献价值取向研究
2016-11-10李趁霞
李趁霞
浅析太极拳文献价值取向研究
李趁霞
太极拳,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保护本土文化,有效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因此,对建国以来太极拳文献通过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太极拳价值、了解太极拳发展趋向;对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太极拳文献;价值取向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当今太极拳的发展和研究呈现立体化结构,从体育的视角看,太极拳已发展成成熟的国际化竞赛项目;从养生学方面来说,太极拳是一个功能性的健身方法;文化学者坚定认为太极拳是一个符号,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1]因此,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太极拳大家和学者研究太极拳文化及技术。就目前来看建国以来的太极拳科的科学研究,有多种方法和研究角度,不断融入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哲学等交叉学科角度来分析研究太极拳,加大了太极拳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方向。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太极拳,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拥有儒家诚中之理、道家虚中之理、佛家空中之理,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极。经过历史的洗礼,更显出其科学性和价值性。可以说文献资料对我国太极拳乃至武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纯粹独立的民族体育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民族的体育文化都必然染上世界性的色彩。[2]本研究通过对13种体育核心期刊的整理分析,可以让太极拳爱好者和研究者从整体上把握太极拳研究的发展走向,提高太极拳科研文献的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太极拳在世界上的推广和发展。
2、研究意义
新中国诞生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第48条中“提倡国民体育”的规定,确定了建国初我国发展体育的基调,新中国的体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致力于体育运动的普及。改革开放后,学校教育和科研技术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因此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对于太极拳的研究出现新的春天。对于太极拳的研究不断更新、多样化,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建国之后的66年里太极拳研究中重新审视和提升我们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态度和观念。
二、研究方法及分类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知网上利用高级检索,利用“太极拳”为关键词,对期刊采取精确查找,并对查阅到的建国以来16种体育核心期刊共计602篇关于太极拳文章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析,为本论文太极拳发展价值取向提供理论依据。
2、数理统计法:当代16种体育核心期刊中搜集整理的有关太极拳的文献资料,借助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处理,根据统计结果分析研究所需数据。
3、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搜集的文献资料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想象、分析综合,做到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
(二)太极拳研究走向分类方法
按期刊研究内容进行分类:根据建国以来体育核心期刊中太极拳的研究内容的多样性,结合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通过的2010-2014年《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和2005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概论》中武术研究领域的专题,并加以整合补缺,将从中国知网利用高级检索出来的十六种体育核心期刊中太极拳科研初步分为以下十类:太极拳源流方面、太极拳健身方面、太极拳技法方面、太极拳竞赛方面、太极拳产业方面、太极拳人体科学方面、太极拳人物书籍方面、太极拳传承与传播方面、太极拳教学与训练方面、太极拳哲理方面等。
三、研究结果
(一)文献研究的数据整理分析
根据太极拳研究分类得出的数据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图1),在十大分类里面,所占比例较多的是运动人体科学方面分析太极拳,里面包含生理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方面的分析;其次是太极拳对人体身心健康方面的影响,里面包含对身体的形态的影响和太极拳对人体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方面的研究;由于人们对于太极拳的起源争执不下,因此研究这方面的人数偏少些;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得重视,太极拳产业在最近得到很好的健身市场,对于未来说,太极拳产业会刺激更多的人才就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图1 建国之后13种核心体育期刊中太极拳文献资料分类柱状图
1949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后就抓武术,还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把发展武术运动提到中国体育工作的议事日程上;1955年,国家体委制定的武术工作计划中第一条就是进行武术工作整理,可是由于“左”的思想干扰,这项工作没有更好地被落实;1979年1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刺激了我国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统计出的太极拳文献研究由于不同时期对武术运动的不同的关注点,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受到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的引导下在分类上的比例有所不同,图2可以看出在十种分类中占百分比最大的是运动人体科学,充分体现出太极拳运动锻炼对于人体的生理、生化结构中影响是比较大的。
图2 建国之后13种核心体育期刊中太极拳文献资料分类柱状图
从图3可以看出,2004年出版的太极拳文献最多达40篇,最低的是1982、1987年只有一篇;从表中可以看出以2000年为界点,21世纪的每年太极拳发表的文章数量要比20世纪末发表的多一倍左右,公元2000年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千禧年-又一个新千年的开始,世界各国人民满怀希望、昂首阔步迎来新世纪的曙光。在20世纪末我国先后收回政权的地方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1997年从英国手里收回,成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澳门特别行政区,1999年从葡萄牙手里收回,为祖国的统一迈进了一大步。
图3 建国之后13种核心体育期刊不同年份发表的太极拳文献数量统计
(二)改革开放后的太极拳发展价值取向
1978年,邓小平同志为日本友人题词“太极拳好”。也是这一年我国拉开了新中国成立的序幕。太极拳在保持规范化的同时,慢慢走向多样化发展。在太极拳技术方面,太极拳练习者们寻根求源,在学习中脱胎出的简化太极拳的杨氏太极拳中,寻求孕育了杨氏太极拳的陈氏太极拳,在探索其根源的时候发现由陈氏、杨氏衍生出的其他太极拳流派和拳架。各式传人纷纷走到前来,广传各家之长。因此在经唐豪、顾留馨提出被社会认同的五大太极拳拳派:陈、杨、武、吴、孙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种流派的太极拳拳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普及和发展。
四、结论
图书是指人类使用文字、图画或类似符号系统,记录知识或表达思想的著述类文献。[3]随着太极拳的技术动作、内容结构以及流派风格的不同程度发展,比赛规则会更加趋于完善,在实践中发挥先行性导向作用。因此,应重视和加大对产业和竞赛规则的研究投入,相同领域的图书文献虽然更新的频率虽然不高,但是它却能够全面系统的反映出爱好者和科学研究者对于该科研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认识。[4]根据的统计结果,我们针对性的对太极拳之后的文献研究做出以下几点总结与预测:
(一)推太极拳文化与世界文化之林
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既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为了调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及人与自身心灵的关系而产生的。因此,它从一开始就是交流的产物,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难以孤立世界文化而存在、发展。对于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我们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世界文化思潮,找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契合点,并且在微观上加大太极拳技击和健身价值的宣传,推动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
(二)不断推进太极拳产业化
卢元镇先生说:“全民健身的核心是休闲”。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和谐,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作用。[5]随着社会对于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当下太极拳产业化趋向明显,太极拳大家们不定期开展太极拳交流会、短期精英班,不仅促进了太极拳技术专业化,还带动太极拳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太极拳技法与竞赛的研究
根据以上数据处理,研究学者应关注到太极拳的不同方面,这主要归因于太极拳竞赛的模式和比赛项目一直在探究、完善,应加大太极拳技法的研究,不断规范太极拳太极拳竞赛标准精确到技击动作效果,完善太极拳在大众健身中得以真实普及、推广,加大基层群众参与太极拳竞赛,促进太极拳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1]余功保.中国太极拳大百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1.
[2]季培刚.太极拳往事—晚清以来太极拳前辈们的非凡人生[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3]丛培兵.论图书价值及其多样性实现[J].东岳从论,2009:9.
[4]张明明.对我国近十年太极拳文献信息的研究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23.
[5]扈诗兴.全国民运会发展思路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3).
李趁霞(1990-),女,河南濮阳人,在读研究生,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