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阳:邂逅大象
2016-11-10局部整理
□ 文 / 局部 整理
刘世阳:邂逅大象
□ 文 / 局部 整理
01 被驯化的大象性格温和,甚至可以为游客进行高难度表演 局部 摄
02 面对大摇大摆横穿公路的象群,正确的做法也只能是中断交通,待其通过后再行恢复 刘世阳 摄
2006年第一次在西双版纳野象谷看驯养大象,就开始把镜头对准这种丛林中的庞然大物,但拍多了驯服的大象,总觉得不过瘾,便想把目光转移到野生大象身上。西双版纳、普洱、临沧部分地区是中国境内有野生大象生存的区域,但由于数量稀少,非常难以见到。即便生活在西双版纳本地,甚至专门寻觅拍摄,看到野生大象的几率也相当低。2007年,我听说大荒坝出现野象,曾特意去跟踪拍摄,一路上不停有人告诉我大象刚刚走开,但只看见大象踩过的稻田、包谷地,一片狼藉,场面新鲜,但最终还是与野象擦肩而过。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亲自与野象来一次真正的邂逅。
03 燃放鞭炮,用巨大响声给野象以震慑,这也是驱使野生大象离开人类社区的有效方法之一 刘世阳 摄
04 西双版纳热带丛林中,生存有中国最大的亚洲象群体 局部 摄
2008年夏天,正值水稻灌浆期间,勐腊县勐满传来了消息:野象来了!我知道,对野象而言,灌浆的水稻远比野生芭蕉好吃,它们应该正在大快朵颐,不会轻易离开,于是飞速前往。然而当我赶到现场时,仍然没看到半个大象影子,知情人士透露,野象已经躲进附近一片与稻田交接处的林地,不肯露面。根据经验,野象昼伏夜出,象群组织严密,活动非常规律,而那片林地是傣族人神圣的竜林所在地,那是一般人不敢轻易叨扰的地方。只能在外面等待野象再次出现。
次日一早,野象终于现身,一共五头,大摇大摆地进入稻田享受灌浆稻谷。当时有很多人围观,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野生大象,觉得新奇,看得高兴。但是,本地傣族乡亲就高兴不起来了——野象把我的稻谷吃了,那我吃什么?于是纷纷拿起鞭炮、锣鼓,只要是能响的东西,对着象群猛敲,希望能吓跑野象。一时间山谷里响声四起,大象受惊,逃回竜林。
众所周知,我们在动物园看到的大象,虽然也高大威猛,但十分温顺,而野生大象完全不同,其野性蕴含着不可预计的危险性,它虽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一旦发飙,后果不堪设想,多年来被大象伤害的案例时有耳闻。在热带雨林的边缘,如果野象进入人类家园,最常见的办法,本地百姓只能是放鞭炮、敲锣鼓,躲得远远的,别无他法。只能祈祷野象尽快离开自己的庄稼地。
这批野象会不会自行离去?
又过了一天,大象又出现了!!而且吃稻谷更猛!傣族群众大惊,胡乱猜测:是不是昨天哪家鞭炮放得越响,锣鼓敲得越大,它们就专门吃哪家的?当场有年轻人建议,要不用象脚鼓来敲,会不会有点作用?老人马上反对,说绝对不行,那会得罪大象。如此僵持了很久,鞭炮都放了多件,大象无动于衷,照样大摇大摆地吃个够。
我当时想更加靠近大象,近距离拍摄,但不知哪个突然叫了一声:大象来了!众人大惊,纷纷逃窜,我也抱着相机狂奔,慌乱间还摔了一跤,跑远了才发现是一场虚惊。
但是,惹了大象确实不是闹着玩的。当天有其他地方传来消息,说暴怒的大象把某个橡胶工地的工棚掀了个底朝天。而且还有更严重的,当天晚上有人骑摩托车在路上直接撞到大象身上,把大象惊走,自己摔坏了去医院缝了好几针。没被大象踩到,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两天后,手持专业器械的森林公安不得不朝天鸣枪,经历了几番土洋结合的博弈,才最终把这个大象家族赶出了田园,赶回了大森林。
这次拍摄大象,过程虽然也惊心动魄,但也算有惊无险。这也是第一次见识野生大象与人类的冲突过程。这些年来,随着森林面积的不断缩小,大象的生存空间越来越被压缩到狭小的范围之内,人象冲突愈演愈烈。
01 西双版纳野象谷是游客能接触到野象概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李植森 摄
02 野生大象就较为“自由散漫”,而且近年来偶尔会突然闯入人类生存区域。野象性格可就不像驯化后的大象那么温柔了刘世阳 摄
第二年,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一群野象再次光临勐满,其中两头小象撞到了电线杆,其他大象为了救小象,有两头触电而死。这个场景虽然没拍到,但听到这样的消息非常难过,我真不想拍摄这样的场景,只希望这样的灾难越少越好。
这些年来,陆续拍摄过七八次野象。感觉大象虽然身形笨重,但在丛林里却异常灵活,甚至在运动中悄声无息,让人防不胜防,甚至撞到了大象你都不会发觉。野生大象的攻击性,是在拍摄中必须要注意的最大危险。因此在拍摄时一定要学会相应的安全保护常识。比如,真遇上了大象,一定要往高处跑,绝对不能下坡,平路也不能走,这些都是大象的优势,下坡绝对比人快N倍,它能突然下跪,滑行中用鼻子一甩,一旦击中,你身上的零件必坏无疑。
其次,拍摄野象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最好用中长变焦镜头拍摄。西双版纳最安全的拍摄野象的地方就是野象谷,可以在高处俯拍大象,安全设施也较为完备,只是近些年来,能见到野生大象的几率确实越来越少了,碰运气吧。
04 在西双版纳,人类与大象之间,大部分时间能和谐相处,然而偶尔也会有不愉快、甚至悲剧的事情发生。这是被野生大象光顾过的民居 刘世阳 摄
05 用长焦远距离拍摄野象活动通常是安全的 罗爱东 摄
06 野象曾分布于云南西部、南部较为广阔的地区,但现在其生存空间已浓缩至中老、中缅边境一线。这是普洱景东县流传的当地古代傣族土司俄陶骑战象图 吴永康 摄
(责任编辑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