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历程·沧桑巨变—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走过60年
2016-11-10中共贡山县委宣传部
风雨历程·沧桑巨变—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走过60年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国土总面积4506平方公里,集“边境、山区、贫困、民族、宗教”为一体。贡山县西与缅甸毗邻,北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接壤,东与迪庆州德钦、维西两县相连,南与福贡县一衣带水,国境线长172.08公里,滇藏界线长135公里,是云南省唯一的涉边涉藏县,辖茨开、丙中洛、捧当、普拉底、独龙江两镇三乡,2个社区26个村委会,境内居住有独龙族、怒族、傈僳族、藏族等20多个民族。截至2015年底,全县总人口3573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4900人,占96%。1956年10月1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成立。自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照耀下,贡山人民当家做主、自力更生、团结奋进,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这片祖国西南边陲宝地建设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最美风景县,谱写了一页页民族区域自治建设美好家园的壮丽篇章。
成就:励精图治铸就辉煌
农业全面发展
自治县成立前,农业生产还处于“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状况,经过几十年的耕耘,农业科技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微耕机等适合山区作业的现代化工具忙碌于田间地头,先后成功引进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蚕豆等蔬菜水果优良品种上百种,各种高产栽培技术数十种,农业开始向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大幅度增长。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4828万元,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完成2089公顷,全县耕地面积达3180公顷,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7278公顷,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5189公顷,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1293吨,农民人均生产粮食380公斤。种养业走出新路子,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形成以“一草”“一药”“一禽”“两树”“两畜”为主的特色产业链,草果、核桃、独龙牛、独龙原鸡、贡山蜂、重楼、山药等密布于山林之间,成为群众实现小康目标的“护航员”。
工业不断壮大
1956年自治县成立前,贡山县的工业几乎是一张白纸,全县只有一个小小的铁农具修理作坊,后扩建改造成县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厂。1956年,自治县成立以后,贡山的地方轻工业得以发展,相继建立缝纫、皮革、酿酒、粮油加工、糕点、小五金等行业。近10年来,贡山的工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一批粗具规模的工矿企业相继建成投产,给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引擎。截止到2015年12月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1227万元,比2010年工业总产值7856万元增长42.9%,年均增长7.4%。工业企业29家,其中:非煤矿山12家、电力企业14家、农特产品深加工企业3家。初步形成了以电、矿为龙头的地方特色工业体系。
基础设施极大改善
实施了城农网改造,建成了覆盖乡村的全县供电网络。道路交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以瓦贡为主干道、乡村公路为延伸、农村客运站点为支撑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1956年,贡山县修建了县内第一条县乡人马驿道。1970年,贡山县建成第一条通往外地的公路,结束了世代与外界隔绝的历史。经过60年的努力,截至2015年底,全县公路总通车里程为707.775千米,路网密度达14.953千米/百平方千米, 全县三乡两镇均已通四级油路。永久性桥梁81座2270.4延米、半永久性桥梁17座1827.2延米、临时性桥梁3座105延米。
通讯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移动电话、宽带网络走进千家万户。1954年4月,成立贡山邮电营业处时,全县只有一部15瓦发报机和收讯机。目前,基本形成了光纤通讯、微波通讯、宽带网通讯相结合的通讯网络,全县所有乡镇村组均开通了手机网络和宽带网络,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生活。房、客厅、厕所、洗澡间等一应俱全。2015年底,全县共建设保障性住房96套,农村危房改造100户,广大干部群众的住房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人们身上穿的不再是单一色素的粗布衣服,而是五颜六色、款式新颖的现代服饰,或是穿金戴银的民族盛装。百姓餐桌上摆的也不再只有山茅野菜、粗茶淡饭,荤素搭配、生态保健的食品成为饮食主流。除了衣食住行,人们的教育、医疗、精神文明、文化需求等有了明显改善。
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实施扶贫解困工程,使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城镇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已过上小康生活。手机、电视机、电冰箱、电脑、太阳能等家电进入普通百姓家中,农用车、轿车、摩托车等已经取代自行车成为寻常百姓的代步工具和致富帮手。人们的住房,从过去四处漏风的木楞房、土墙房、茅草房,改成了一栋栋漂亮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居室,厨
扶贫攻坚成效卓著
百姓增收,民生改善,永远是头等大事。60年来,历届县委、政府都把扶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扎实开展工作。通过上下通力合作、齐心努力,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全县农村贫困人口2015年末为10956人,比2012年实际减少10844人,与自治县成立之初相比,脱贫成效更加明显。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三是农村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力实施义务植树、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以电代薪等项目,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四是农村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白山药育苗基地、优质草莓培育基地、老品种育苗保护基地、独龙鸡保种场、独龙牛保种场、高黎贡山猪保种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草果、中药材、独龙牛为主的特色种养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特色产业优势逐步凸显,已成为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五是农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享受营养改善计划,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六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医疗机构实现药品销售零差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8%,基本解决无钱看病的问题。全县农村孤寡、五保老人老有所养。七是扶贫模式明显创新。实施完成了独龙江整乡推进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和两年巩固提升工程。独龙江扶贫模式为全县实施整乡整村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有20个民族,其中独龙族、怒族是世居民族,与傈僳族、藏族构成了贡山县境内人口较多的四个主体民族。60多年来,民族文化事业硕果累累。1965年,独唱《独龙人民怀念周总理》等节目先后在省级文艺汇演中获了奖;2003年4月,由广电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副局长丰贵山填词的歌曲《峡谷希望》获得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校歌评选二等奖;2006年,第五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傈僳族舞蹈《起奔传情》《傈僳欢歌》获得银奖;2009年12月,在首届少数民族酒歌大赛中,《独龙酒歌》获最佳歌手奖、《今天是相聚的日子》获最佳形象奖;2012年10月参加第三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独龙族舞蹈《喜猎》获得二等奖、歌舞《贡山情歌》获得三等奖。
60年来,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和文艺人才的培养逐步加强。截至2015年底,有县级图书馆1个,并配备流动图书车1辆;建成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级服务网点5个,村级服务网点28个,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边疆网路数字化文化长廊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5个,全县28个文化活动室基本建成;文化传习所2所(独龙族、怒族),分别建在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和丙中洛镇双拉村查腊小组。全县有业余文艺队56支,人数620人。文艺队伍中,省级传承人为主组建的有2支,州、县传承人组建的有6支,每支队伍中都有一批年轻的文艺骨干。
社会建设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公民素质全面提高。2015年,全县有16所学校(集中办学),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校12所,幼儿园2所,在校生5019人,有教职工610人。
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到2015年底,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9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5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人。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群众生育观念根本转变。计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县各乡镇都建立了计划生育服务站,并且实现了“房屋、设备和人员”三配套。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健全,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居民低保等保障措施普遍实行,确保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15年底,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569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539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505人,全县共有1064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17060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除此之外,食品安全、国防、维稳、民族宗教、法制建设、道路交通安全、疾病预防、社会治安等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贡山县国土面积70%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55.6%属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0年来,坚持绿色发展,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荣获“最美中国·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中国最美风景县”称号。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工业污染源防治,自然生态保护、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扶持防治循环经济。
展望:重装出发共圆中国梦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推进,将使云南从开放发展“末梢”变为前沿。贡山县资源、环境、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为全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现跨越发展目标,带来了战略性的发展机遇。
习总书记对贡山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在昆明接见贡山干部群众代表时指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为贡山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的实践,时代楷模高德荣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让贡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贡山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国家和省高度重视脱贫攻坚,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印发了《关于支持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若干意见》,云南省制定出台了《怒江州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同时,贡山县属于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随着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将为贡山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外部动力。
随着国家继续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的深入实施,贡山依托云南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特别是加快辐射中心建设,区位优势将得到凸显,将进一步融入全省发展大局,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水平。尤其是在国家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建设的背景下,随着滇藏新通道建设、德贡公路建成通车,贡山将成为连接“三江”、通达西藏的重要节点,为贡山融入“‘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旅游区”奠定坚实基础,今后的一段时期将成为贡山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黄金期。
为了抓住机遇,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已经制定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的宏伟蓝图值得期待。
60年间,我们创造奇迹,今天,我们重装出发。蓝图已经绘就,贡山各族干部群众有信心、有决心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60周年县庆为新的起点,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各项工作,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环保立县、科教人才兴县、绿色产业富县、特色文旅活县、开放和谐稳县的发展战略,把贡山这块自己的美丽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共贡山县委宣传部 供稿)
(责任编辑 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