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报告(2016)

2016-11-09

银行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恒丰全国性中间业务

前言

本报告从财务指标角度分析讨论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本报告所提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组成的大型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简称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统称简称为“大型银行”),以及由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十二家银行组成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简称为招商、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兴业、华夏、广发、平安、恒丰、浙商、渤海,统称简称为“股份制银行”)。

全国性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及税后利润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分别达到57.76%、57.95%和62.31%,较2014年分别下降1.65、1.53和0.5个百分点(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五家大型银行在总资产、总负债及税后利润上的市场份额均继续呈下降趋势,股份制银行在总资产和总负债上的市场份额继续上升,基于税后利润的市场份额在2014年出现小幅度下滑后2015年又重返上升趋势。具体而言,大型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税后利润的市场份额与2014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00、1.94和0.94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基于总资产、总负债和税后利润的市场份额与2014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35、0.41和0.43个百分点。

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复苏活力较弱,多数经济体面临较大挑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发达经济体持续温和而不均衡的复苏,通缩压力较大。美国经济复苏强于预期;欧元区受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公共债务压力较大和地缘政治事件冲击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动能明显减弱;日本安倍经济学三大主要措施中的刺激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边际效应持续减弱,消费税提升所导致的负面影响超出预期。新兴经济体风险因素更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增长势头继续放缓。印尼盾、智利比索、巴西雷亚尔和土耳其里拉等新兴经济体货币出现大幅度贬值,接近数年低点,部分新兴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动更加剧烈,资本单向流出压力加大。由于各经济体复苏步伐不一,国际金融市场总体需求不振,波动加剧。

国内方面,2015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处在合理区间,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有创、创中提质。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7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6.9%;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预调微调,通过“营改增”扩围、加大税收优惠幅度等定向减税措施,支持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发展;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调整银行存贷比考核等监管政策和发行专项金融债等手段,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市场总体保持稳健运行,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主要指数总体有所上涨,但期间出现大幅震荡,成交量明显放大。

2015年,中国银行业机构改革有序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稳步发展,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效应初显,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银行业事业部制和专营部门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产品登记、资产流转、互助保障和行业自律等配套支持机制和系统建设提速,银行业参加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和直接融资的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2015年,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步伐明显加快,主要表现为进入的渠道增多、机构增加、资本增大、比例增长,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已基本实现常态化。

2015年,大型商业银行持续健全公司治理,强化履职能力建设,完善绩效考评机制。稳步推进事业部制和专营部门事业部制等改革工作,发挥集团化和专业化优势,试点设立银行系养老金管理公司。加快系统建设,开展压力测试工作,推动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实施运用,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处置能力。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深化内部经营机制改革,推进经营模式转型和创新。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加快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拓展综合经营,因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多重挑战,提升市场竞争力。服务重大工程建设,参与国家和区域战略;积极服务小微、“三农”,改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拥抱互联网,创新多元化服务渠道;开展特色业务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探索抱团发展模式,建立行业互助机制。加强资本管理,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见表1)。

截至2015年末,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15.15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12.46%;负债总额106.71亿元,比2014年增长12.11%。所有者权益8.44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17.01%;资本实力进一步提升,但盈利性有所下降,整体上资产质量压力进一步加大,绝大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均有所降低,抗风险能力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以下从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流动性水平四个方面对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年度财务状况予以分析。各项财务数据除另有注明外,均取自监管部门及各银行的定期财务报告、新闻稿件等公开披露的信息。

资本状况

2015年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的第三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从完善资本约束机制与调整业务结构、创新拓展资本补充渠道等两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资本管理水平。

根据各全国性商业银行年报及公开信息披露,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年二级资本债券发行量明显缩水,主要原因可能是监管审批趋严、银行转向股权融资、银行业资产增速放缓等。优先股方面,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均已在2015年期间完成或部分完成了优先股发行,光大、华夏、浦发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2015年间发行了优先股。

截至2015年末,我国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45、11.31%、10.91%,较2013年末分别提高0.27、0.55和0.35个百分点。下面将着重分析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

资本充足率方面,最高的为建行(15.39%)、最低的为华夏(10.85%),五家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最高;相较于2014年,13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所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是恒丰(1.80个百分点),交行、中信、浦发和华夏4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所下降(0.93个百分点)(见图4)。

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最高的为工行(13.48%)、最低的为渤海(7.75%),整体而言大型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要高于股份制银行;相较于2014年,15家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所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农行(1.50个百分点),渤海和广发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所下降,渤海银行下降幅度较大(0.89个百分点)。各银行在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上的变化与优先股发行情况有密切关系,比如2015年优先股发行金额最大的即是中行(450亿元);农行通过优先股发行募资400亿元,从而成为一级资本充足率增幅最大的银行(见图5)。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最高的为建行(13.13%)、最低的为渤海银行(7.75%),整体上大型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相较于2014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上的变化情况更为分化,有11家银行上升、6家银行降低,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农行(1.15个百分点)、降低幅度最大的是渤海银行(0.89个百分点),提高幅度靠前的三家银行是农行、建行和工行,增幅分别为1.15、1.02和0.95个百分点(见图6)。就杠杆率而言,自2015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中国银监会令2015年第1号)对杠杆率计算过程中的部分具体项目的规定进行了明确、修订,并提出了明确的披露要求。在披露方面,3家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连续披露了2014年、2015年两年的杠杆率情况。2015年,除广发和恒丰2家非上市全国性商业银行根据监管要求可不披露杠杆率水平外,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在2015年年报或2016年第一季度报告中直接或间接披露了2015年末的杠杆率水平。对于15家已披露2015年末杠杆率水平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杠杆率最高的是工行(7.48%),仅渤海(3.89%)未达到银监会4%的监管要求;对于8家连续披露2014年、2015年末杠杆率水平的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年末与2014年末相比,7家银行杠杆率水平有所提高,工行、中行、建行、招商四家全国性银行提高幅度较大、均在0.5个百分点以上,而浙商的杠杆率水平则略微下降(0.07个百分点)(见图7)。

资产质量

2015年我国商业资产质量方面面临的压力显著上升,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绝对额均出现了大幅上升,商业银行整体的拨备覆盖率大幅降低,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减弱。截至2015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1.2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318.6亿元,增幅达到51.26%,增幅较2014年扩大8.9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连续四年上升,且增加额、增幅持续扩大;不良贷款率1.7%,较2014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在2013、2014年出现了持续下滑后进一步大幅降低至181.2%,降幅达到50.9个百分点(见图8)。

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下将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集中度等三个方面分析其资产质量情况。

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第一,总体情况。

如图9所示,2003~2015年期间,整体上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不良贷款余额由2003年的21044.6亿元下降至2015年的9538.3亿元,降幅达54.68%,不良贷款率由2003年17.90%下降至2015年的1.64%,降幅16.80个百分点。然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双降”的趋势在2012年出现了逆转,当年分别回升9.36%和0.06个百分点,2013~2015年的回升幅度则进一步扩大。

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538.3亿元,较2014年上升3154.8亿元,增速大幅扩大至49.42%。其中,次级类不良贷款余额为4373.6亿元,较去年增长45.53%;可疑类余额和损失类余额分别为3912亿元和1252.8亿元,也出现了52.98%和52.61%的大幅回升。不良贷款率方面,2015年末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4%,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出现反弹,且反弹幅度持续扩大至0.54个百分点。

尽管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加速暴露,但考虑到经济增速仍低位徘徊的宏观经济背景,加之不良贷款的确认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后续全国性商业银行面临的资产质量形势短期内依然不容乐观。对此,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情况可提供一个观察视角。具体而言,逾期贷款是指所有或部分本金或利息已逾期1天以上(含1天)的贷款,相对较为客观,而五级分类下的贷款则涉及到一定的主观判断。

截至2015年末,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12万亿元,较2014年增加5477.44亿元,增幅为34.77%;逾期贷款余额1.66万亿元,较2014年增加5066.32亿元,增幅44.1%。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逾期减值比为165.05%,与2014年(166.40%)基本持平。在宏观经济形势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后续面临的资产质量上的潜在压力。

第二,2015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图10、图11分别列示了近三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情况。

就不良贷款余额的绝对额而言,由于资产规模上的差别,整体上大型银行要高于股份制银行。大型银行中,农行(2128.67亿元)不良贷款余额突破两千亿元,成为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最大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交行的不良贷款规模最小(562.06亿元);股份制银行中,招商(474.1亿元)、中信(360.5亿元)、浦发(350.54亿元)和民生(328.21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较大,均超过300亿元,渤海(37.13亿元)、浙商(42.33亿元)、恒丰(45.76亿元)等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小。

从不良贷款余额近三年变化趋势来看,与2014年相比,大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年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且整体增长速度在加快。其中,增速超过60%的有恒丰(103.02%)、浙商(84.85%)、农行(70.33%)、招商(69.82%)、平安(68.03%)和浦发(62.4%),增速低于30%的有广发(14.98%)和中信(26.7%);增速扩大幅度最大的则是恒丰(88.13个百分点)。大型银行不良贷款反弹速度虽有所加快,但整体上要低于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增长情况在2015年表现出较强的趋同性,反映出不良贷款反弹的问题在加速蔓延。

不良贷款率方面,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全部突破1%,大多数银行超过1.5%。农行的不良贷款率仍居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2015年突破2%,达到2.39%,其次是招商(1.68%)、光大(1.61%)、民生(1.60%),最低的是浙商(1.23%);大型银行2013~2015年平均不良率为1.04%、1.24%、1.7%,股份制银行则分别为0.8%、1.09%、1.5%,显示出由于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快速反弹,其在资产质量上相对于大型银行的优势不断缩小。从不良贷款率近三年变化趋势来看,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年不良贷款率无一例外地上升、且上升幅度相较2014年明显加大,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农行(0.85个百分点),其次是招商(0.57个百分点)、恒丰(0.55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较小的是中行(0.18个百分点)、中信(0.13个百分点)、渤海(0.15个百分点)。

同时,考虑到不良贷款涉及到五级分类下的主观判断,而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此选择关注类贷款及逾期贷款(逾期减值比)考察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面临的潜在不良贷款压力。

图12列示了近三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情况。与不良贷款余额类似,关注类贷款余额也与银行资产规模密切相关,大型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远高于股份制银行。2015年,大型银行中,工行关注类贷款规模最大(5204.92亿元),规模最小的是交行(1181.03亿元);股份制银行中,关注类贷款规模最大的是中信(903.92亿元),最小的是浙商(64.36亿元)。就近三年关注类贷款变化趋势而言,2015年全部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均保持了2014年的增长趋势,且增幅较为分化,部分股份制银行增幅较大,渤海(111.08%)和民生(110.43%)增幅超过100%。除农行、中行、浙商和民生外,其余13家银行2015年关注类贷款增幅均比2014年有所降低。

图13列示了近三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逾期贷款(逾期减值比)的情况。整体上大型银行逾期减值比要低于股份制银行,大型银行中交行逾期减值比最高(201.64%),建行最低(104.34%),股份制银行中广发银行逾期减值比最高(475.66%),浙商银行最低(149.11%)。若从近三年各银行逾期减值比的变化趋势来看,2014年除渤海银行以外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但2015年各银行在逾期减值比的增减变化上较为分化,平安、恒丰、中信等银行的上升幅度较大。

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

目前,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以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等两项指标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前者以150%为基本标准,后者以2.5%为基本标准,两者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是贷款损失准备(现一般按贷款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是基于不良贷款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再进行相应计算的一项指标,其性质是衡量信贷风险抵补的程度。拨备覆盖率多寡有度,以能适应各行风险程度并符合监管要求为宜,不能过低导致拨备金不足,利润虚增;也不能过高导致拨备金多余,利润虚降。

图14列示了近三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情况。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在监管及格线150%以上。大型银行中,农行拨备覆盖率最高(189.43%),建行最低(150.99%);股份制银行中,浙商银行最高(240.83%),排名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第一,广发银行贷款拨备率为151.53%,为股份制银行中的最低水平。

继2014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全部下降后,2015年仅渤海银行贷款拨备覆盖率略所提升,其余16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进一步下降。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幅度较2014年大幅扩大,农行下降幅度最大(97.10个百分点),交行最小(23.31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拨备覆盖率变化进一步分化,恒丰(89.14个百分点)和华夏(66.0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中信银行、广发银行与2014年类似,呈现了相对较小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3.45和18.87个百分点,17家银行中仅渤海银行2015年拨备覆盖率呈微小上升趋势,上升了0.78个百分点。

贷款拨备率。贷款拨备率是贷款减值准备对贷款总额的比率。自2012年1月1日开始,银行必须实施银监会提出贷款拨备率达到2.5%以上的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13年底前达标;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部门将设定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并鼓励提前达标:盈利能力较强、贷款损失准备补提较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2016年底前达标;个别盈利能力较低、贷款损失准备补提较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2018年底前达标。

与2014年相比,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出现了下滑,广发银行下滑幅度最大,达到28.62个百分点,浙商银行增速逆势大幅提高34.4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增速下滑幅度情况较为相近,农行下滑幅度最大(7.30个百分点),工行下滑幅度最小(4.55个百分点),其他三家大型银行下滑幅度均在5~7个百分点上下。股份制银行中,除浙商、渤海、恒丰增速逆势提高以外,其他9家增速下滑情况呈两极分化态势,广发银行下滑幅度最大(28.26个百分点),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增速下滑幅度也达到两位数,分别下滑19.59和11.18个百分点。招商、浦发和中信银行等资产规模排名靠前的股份制银行以及国内系统性重要银行,净利润增速也出现了个位数的下滑,分别下滑4.81、7.27和3.68个百分点。

第二,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将各行的盈利绝对规模与相应的净资产和总资产结合起来,较好地展现了各行单位净资产或总资产的盈利水平,更有利于客观比较各行的盈利能力。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净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11%,总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0.6%。

图19列示了近三年度全国性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2015年度,除广发银行(9.8%)外,其余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均明显超过11%的达标线,大型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除交行以外均集中于15%~17%区间上下,股份制银行情况更为为分散,兴业(18.89%)和浦发(18.82%)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在18%以上,排名17家行中前两位,交行(13.46%)、广发(9.8%)ROE水平低于14%,排名垫底,广发银行更是不及11%的监管达标线。

从近三年情况来看,整体上全国性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加速下降,股份制银行下降幅度更大、加速下降的速度也快于大型银行。与2014年相比,2015年16家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仅浙商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微增0.31个百分点;除浙商银行以外,下降幅度最小的是渤海银行(1.20个百分点),广发、民生和恒丰分别下降5.18、3.43和3.09个百分点,降幅较大;大型银行中,交行在低位继续下降1.41个百分点,降幅在大型银行中最小、但绝对水平也最低,工行则在高位下降2.86个百分点至17.1%,降幅最大,绝对水平也降至建行(17.27%)之后。

图20列示了近三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除广发银行(0.52%)外,其余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年总资产收益率全部显著高于0.6%的及格线,整体而言大型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均在1%以上。其中,建行和工行总资产收益率均为1.30%,并列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首位,交行为1.00%,大型银行中最低;股份制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大多在0.8%~1.1%之间,招商(1.13%)和民生(1.10%)最高,而广发(0.52%)、渤海(0.79%)则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低的,广发银行已经低于0.6%的监管要求。

同2014年相比,2015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无一例外均有所下降,且2015年的下降幅度普遍大于2014年。大型银行下降幅度均在0.1个百分点左右,股份制银行中,平安(0.04个百分点)、渤海(0.02个百分点)、浙商(0.05个百分点)、华夏(0.04个百分点)、恒丰(0.03个百分点)均微幅下降、下降幅度较小,广发(0.25个百分点)、中信(0.17个百分点)、民生(0.16个百分点)、招商(0.1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均在0.15个百分点以上,下降幅度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大。

利息收入水平

目前息差收入仍是我国银行业收入结构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整体营业收入的70%以上,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得益于生息资产规模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息差水平的回升,2015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达到2.71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6.48%,增速下降6.17个百分点,利息净收入增速的下降成为影响利润增速整体回落的主要因素(见图21)。

利息净收入增速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利率市场化改革和2015年度央行5次降息的影响。2015年10月24日,央行宣布“双降”,也是央行在2015年度的第五次降息,同时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宣告了中国利率管制时代的基本结束。作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核心一环,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对商业银行意义重大。对于以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改变了货币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直接影响到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从而倒逼银行改革和业务转型。未来,银行业利息收入将承受较大的压力。

本报告从利息收入比、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与净利差等三个角度讨论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水平。

利息收入比。利息收入比是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于各行非利息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比简单平均水平已由2012年的81.46%持续下降为2015年的73.4%。大型银行中,农行利息收入最高,达到81.34%,而其他四行均为69%~76%之间,中行利息收入比维持在69.29%的低位,为大型银行中最低;股份制银行的利息收入比情况愈加分化,渤海利息收入比虽比2014年略有下降,但仍处于83.48%的高位,为17家银行中最高,浙商银行利息收入比也达到81.92%;平安(68.74%)、招商(67.87%)、民生(61.04%)、广发(59.96%)利息收入比则大幅下降至69%以下,低于大型银行中的中行,其中广发(59.96%)为17家银行中最低。

从近三年变化趋势来看,整体上大型银行利息收入比在持续小幅下降,但有升有降、幅度整体不大;绝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利息收入比持续大幅下降。与2014年相比,大型银行中工行利息收入大幅下降2.10个百分点,交行下降1.59个百分点,农行、中行、建行均下降1.1个百分点左右;股份制银行中,浙商和恒丰利息收入比进一步大幅上升5.35和3.30个百分点,兴业和招商上升1.13和0.34个百分点,其他8家银行利息收入比均不同程度下降2~7个百分点,民生大幅下降6.97个百分点,17家银行中下降幅度最大。整体而言,各银行都在推进收入结构的非息化,但大型银行由于利息净收入规模大、效果尚不显著,而股份制银行由于规模相对较小、战略调整更为灵活,收入结构非息化成效显著。

净利息收益率与净利差。商业银行利息收入规模的两大驱动因素为生息资产规模与息差水平。考察息差水平的重要指标即是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和净利差。净利息收益率(NIM)是利息净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总额的比率,考察单位生息资产所创造的利息净收入;净利差(NIS)为日均生息资产收益率与日均计息负债付息率的差额。两者各有侧重,但整体而言,二者变化趋势和原因大体相似。受2015年数次降息的影响,除个别银行外,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净利差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滑幅度差异较大。

图22列示了部分披露相关信息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近三年的净利息收益率(广发银行未披露相关数据)。大型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平均为2.42%,比2014年下降0.18个百分点。农行达到2.66%,为大型银行中最高,中行由于受海外资产比重较大的影响而继续保持大型银行中最低(2.12%);股份制银行中,平安(2.77%)、招商(2.75%)、华夏(2.56%)净利息收益率水平均在2.5%以上,恒丰银行净利息收益率有所上升,但仍仅为1.92%,为16家银行中最低,也是唯一一家净利息收益率在2%以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

就变化趋势而言,除招商、平安和恒丰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有所上升外,其余13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滑幅度差异较大,下滑幅度最大的民生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下降0.33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净利息收益率的下降幅度较为一致,在0.1~0.3个百分点之间;股份制银行中,平安、恒丰和招商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上升0.20、0.13和0.11个百分点,民生和浙商分别大幅下降0.33和0.31个百分点,在16家银行中下降幅度最大。

净利差与净利息收益率情况类似。图23列示了部分披露相关信息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近三年的净利差(中行、广发未披露相关数据)。大型银行净利差水平整体较高,交行净利差为2.06%,是净利差最低的大型银行,农行、建行、工行分别达到2.49%、2.46%和2.30%;股份制银行中,平安(2.63%)和招商(2.59%)净利差水平较高,超过大型银行,位于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一二名。恒丰银行净利差略有上升,但仍仅为1.68%,为15家银行中最低,渤海(1.89%)次之,也在2%以下。

就变化趋势而言,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差在2014年小幅回升后在2015年普遍性地下降。整体上,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差近三年净利差连续下降。与2014年相比,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四家大型银行净利差分别下降0.16、0.27、0.15、0.11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股份制银行中,平安、招商、恒丰、兴业在2015年分别上涨0.23、0.14、0.13和0.33个百分点,其余股份制银行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民生和浙商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0.31和0.26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也是15家银行中净利差下降幅度最大的全国性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收入水平

本报告中,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中间人参与的金融服务,其收入反映为利润表上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判别中间业务的重要标准是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人才、网点和系统等资源提供收费服务,其自身并不作为交易主体参与业务并承担风险。

近年来,一方面受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同质化竞争下信贷资产议价能力下降的影响,商业银行主动推进收入非息化;另一方面,金融脱媒化、融资渠道多元、存款理财化等趋势的深入发展,为商业银行非息收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机遇。在以上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程度相对较低,即中间业务收入与信贷资源的关系仍然较为紧密,近年监管机构持续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各项措施,预计将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构成不利影响,而这可能已在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率大幅下降上有所体现(见图24)。

下面本报告将选用中间业务净收入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两个指标考察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情况。

中间业务净收入及其增幅。中间业务净收入,即财务报表中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去支出后的净额,反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绝对水平。2015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共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7657.26亿元,较2014年增长14.64%,增幅较2014年上升0.71个百分点。图24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情况。大型银行共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4669.07亿元,占17家银行整体的60.98%,其中工行和建行分别以1433.91亿元和1135.30亿元排名前两位,交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规模在大型银行中最小,为350.27亿元,已连续四年低于招商、民生等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以534.19亿元继续领跑股份制银行,民生(512.50亿元)居于第二。中信、兴业、浦发、平安、光大、广发的中间业务净收入规模也在200亿元以上,而恒丰、浙商、渤海则均在50亿元以下,分别为49.14亿元、41.01亿元、34.27亿元。

就近三年变化趋势而言,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2015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分别增长5.64%、32.25%,大型银行增速较2014年略上升0.73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增速较2014年放缓4.71个百分点;但由于大型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的规模要远大于股份制银行,导致大型银行在17家银行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与2014年相比,大型银行中,交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增长18.32%,是5家大型银行中唯一出现双位数增长的;股份制银行中,仅恒丰银行出现-4.97%的逆势下降,其余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均呈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华夏银行以61.68%的增速领跑17家银行,浙商(56.47%)的增速也在50%以上,兴业银行增速为19.04%,为股份制银行中最低。

中间业务占比。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之比(以下简称“中间业务占比”)是衡量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及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重要指标。由于利息净收入与中间业务净收入合计占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95%以上,因此中间业务占比与利息收入比的变化趋势整体上是相反的。2015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为22.50%,较2014年上升0.95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较2014年明显增大。

图25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情况。整体上,由于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占比的持续稳步上升,其中间业务占比已稳步高于大型银行。大型银行中,工行2015年小幅上升0.44个百分点,达到20.55%,仍占据大型银行首位,农行中间业务占比最小(15.4%),中行为19.48%,建行、交行则在18%左右;股份制银行中,广发以38.24%的水平占据17家银行中最高,民生(33.16%)紧随其后,光大、中信、平安和招商中间业务占比也较高,分别为28.23%、24.58%、27.5%和26.51%。浙商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仅为16.32%,为17家银行中最低,浦发银行(18.97%)和渤海银行(18.54%)也处于股份制银行中较低的水平。

从近三年变化情况来看,整体上大型银行中间业务占比变化情况表现不一,有增有降,而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仍在稳定上升,且上升幅度在变大。与2014年相比,大型银行中中行和建行中间业务占比分别下降了0.51和0.26个百分点,交行上升了1.38个百分点,工行上升了0.44个百分点,农行基本持平,略涨0.02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中,恒丰和兴业2家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5.65和0.80个百分点,另外10家的中间业务占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华夏和广发上升幅度较大,分别是上升了7.08和5.45个百分点。

成本控制水平

除收入之外,影响商业银行净利润水平的因素还有相应的成本。成本收入比即是反映为取得单位收入而所耗费的成本,在数值上等于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成本收入比是银监会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的风险抵补类指标之一,按照监管要求,该指标不应高于45%。

近年来,商业银行一方面受诸多外部不利因素影响,收入增长放缓;另一方面,工资、房租等支出刚性增长,资产减值损失受资产质量影响大幅攀升。因此,直观上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承受较大的反弹压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年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仍持续下降。具体分析来看,营业收入增速虽较前些年有所放缓,但仍保持10%以上的增幅;而支出方面,工资、房租支出虽然刚性增长,但在宏观经历整体放缓的背景下,此部分支出多年高速增长后处于高位、并不具备大幅增长的基础;资产减值损失受资产质量不利变化的影响出现了大幅增长,但其在整体营业支出中的比重仅在20%左右。但是,随着营业收入的进一步放缓,资产减值损失的持续大幅攀升,后期商业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成本管控压力。

图26对比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情况。2015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均继续保持在45%以内。大型银行中,工行最低(25.49%),农行以33.28%的水平为大型银行中最高,交行成本收入比也在30%以上,中行、建行则均在27%~28%上下;股份制银行中,华夏(35.01%)成本收入比在17家银行中最高,浦发、兴业最低,分别为21.86%、21.59%,其他9家银行均在26%以上。

从近三年变化来看,随着营业收入增速的企稳、甚至略有反弹,而营业支出增速相对较小,全国性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整体上在加速下降;股份制银行加速下降速度更快,其在成本收入比上相对于大型银行的劣势在缩小。与2014年相比,大型银行中,除交行成本收入比上升0.07个百分点以外,其他4家银行均有所下降,建行下降幅度最大(1.87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中,除恒丰成本收入比上升1.12个百分点以外,其他11家银行均有所下降,平安银行成本收入比大幅下降5.02个百分点,广发银行也下降了4.0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在17家银行中列第一第二,其余银行也有1~3个百分点左右的下降。

流动性分析

本质上而言,商业银行要根据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相统一的原则对资产负债进行配置,而发生于2013年6月的“钱荒”即是过于追求通过资产负债错配实现收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对流动性的关注。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一方面通过诸多定向调控措施进行预调微调,并先后多次降准降息,保持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整体充裕。2015年9月2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修改后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银监会令2015年第9号),并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从具体监管措施上强化流动性管理。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该办法是流动性管理上的一大重要变化。《办法》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设定了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比例两大监管指标。此外,修订后的办法删除原办法“商业银行存贷比应不高于75%”的要求,同时在流动性风险监测部分新增“银监会应当持续监测商业银行存贷比的变动情况”,意味着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调整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为此,本报告选择存贷比、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分析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水平。

存贷比分析

存贷比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值。以往监管部门为商业银行设置的监管要求是不超过75%,但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删除实施已有20年之久的75%存贷比监管指标,决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随着经济、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存贷比监管已不适应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多元化和业务创新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存贷比取消,是鼓励银行经营多元化的重要举措。

图27列示了近三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存贷比情况。与2014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存贷比均在75%的监管标准以内不同,2015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有中行(77.89%)、浦发(76.01%)、中信(75.63%)和华夏(75.26%)4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75%。整体上,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均有所上升,这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存款持续流失的趋势是吻合的。

猜你喜欢

恒丰全国性中间业务
浅析中间业务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教育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全国性大赛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印度将实行全国性销售税
必须尽快制定一部全国性的城管执法规范
恒丰银行中部地区首家分行开业
对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
重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