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习资源循环与共享模式研究
2016-11-09杜若瑜
杜若瑜
摘要:通过对华中七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部分深度访谈,研究学习资源的进一步利用空间。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取得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学习资源循环与共享模式,并辅助开发APP,在武汉理工大学试点运营,将这种模式推广至华中七校。
关键词:学习资源;资源整合;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1
我们通常将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及资源称为学习资源。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教科书和学习资料(包括七校间辅修资料及考研资料)。其中,七校联合办学,又称武汉七校联盟,是指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地区七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间实施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并且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为原则。七校联合办学从1999年开始,华中七校的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在学校购买教科书的人数占我校大学生受调查总人数的85.6%,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因此即使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学校购买仍是大学生教科书的主要来源。通识必修课教科书费用占学习资源的总费用比重较大。调查显示选择通识必修教科书费用占学习方面总费用百分比在25%以下的占被访总数的18.94%,选择25%-50%的占被访总数的50.43%,选择在50%-75%的占被访总数的12.5%,选择75%-100%的占被访总数的18.13%。由此可见,学习资源总费用中通识必修课教科书的费用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同时,大学生的教科书闲置浪费严重,相当数量的教科书使用后有些破损,处理方式主要为废品回收,或者以远不及书籍本身价值的价格卖掉。之于学校,这是资源的浪费;之于学生,费用高昂、重复使用率低的书籍缺乏合适的处理方式,也就成为了一种负担。中央财经大学曾将瓦尔拉-卡塞尔(Walras—Cassel)模型引入教科书循环使用模式当中,证明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同时,因教学平台使用不便利的问题,学校内部的网络资源平台的使用量较少,学习平台的利用率较低,大量的学习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促进了APP的繁荣。APP作为移动设备功能的扩展,越来越多用户开始关注APP,而APP在一定程度上将零碎的信息整合,具有便携性、实效性、定制型和定向性的特征,使学生更为便利地获得所需的信息。
从社会角度看:
(1)教科书的循环利用很好地体现了资源整合与循环经济。我国在教科书循环利用方面起步较晚,就从当前我国关于教科书的循环利用现状来看,教科书的循环利用意义深远。教科书的循环利用是作为新兴产业的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互联网为媒介,并且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共享,来提供教科书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服务,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
(2)学习资源与移动终端的结合满足了现代大学生对学习资源的需求。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已经基本满足了大多数地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对教育硬件资源的需求,在当前信息化的硬件资源基础上,设计、开发软件资源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一直研究的热点。正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带来了APP的繁荣。通过将学习资源与APP相结合的方式在避免了
从学校角度看:
(1)校内教科书循环是一种资源整合与利用,使用过的教科书作为一种闲置资源,是学校潜在的一个资源突破点;
(2)增加网络教学平台浏览量,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校际的七校间辅修、考研资料的循环模式的建立是一种创新,更进一步地推动七校间的合作与交流。
从学生角度看:
(1)教科书循环减轻了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书本负担;
(2)APP功能强大不仅便于学生查询教科书借用情况,还提供课内外学习资源(涉及七校联合辅修资料与考研资料)。
从学生的角度,探索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的策略。通过了解和掌握学习资源在国内外以及华中地区的使用现状,分析存在的可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提出适用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资源共享对策。提出以网络学习资源与纸质教科书为主的高校校内和校际间的学习资源共享循环体系并实施。在明确高校学习资源使用现状的基础上,开发以“收、借、分享”为主要功能的APP作为整个运营模式的纽带,将多种学习资源整合在一起,武汉理工大学校内试运行后,推广至华中七校,校际间共享学习资源。
如果能将该项目推广至全国,意义非凡。如今,各高校的教材数量众多,更新速度快,而这种“多”“快”都是以剥削资源为代价,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理念背道而驰。教材的循环利用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循环利用资源为前提。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据统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有2300万人以上,若每年每个大学生有10本可供循环利用的教科书,算下来一年,便可积累23000万册教材,若这些教材可以循环使用5年,那也就大约55.2万吨的纸张可以被节约。教科书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有利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大学生通过教材的循环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可认识到当前资源匮乏性的危机,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文献查阅,准确了解当下国内外各高校的教科书、网络资源等学习资源的使用现状。
通过对华中七校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与部分深度访谈,调研华中七校的学习资源的进一步利用空间,采集足够的样本数据,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后期创新学习资源共享模式的运营奠定基础。在取得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校内和校际间的学习资源共享循环体系,并辅助开发app,在武汉理工大学试点运营,通过出租通识必修课程旧书获取收益。
参考文献:
[1]图书馆建设,2008(9):89-9.
[2]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3(11):48-49.
[3]华人时刊旬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