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建设研究
2016-11-09朱东星
朱东星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大胆创新,突出职业化与应用型的培养目标,运用多学科手段进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已成为必然。文章以“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为例,对其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网络课堂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规划探讨,以紧跟时代步伐,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 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 课程建设
“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是我院为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开设的一门集理论基础和职业实践于一体的产教融合课程。鉴于专升本的修业年限,该课程共开设两个学期,共计9学分、168学时,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审计模拟实训、职业岗位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石。该课程的建设团队预期利用两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为教学质量上乘、教学特色鲜明且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水准实践类课程。对该课程的建设规划内容探讨如下。
一、课程标准开发
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对财会人才的要求以及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财务人员转型趋势,财务人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工作重心由核算向管理→业务财务→财务管理决策转变,同时财务工作职能也面临着像工业4.0一样的发展进程,出现财务领域的4.0,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的设计开发将与时俱进,人才培养定位从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以实现工作体系到课程化的转变,职业能力标准到课程标准的转变,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如图1所示。
课程建设团队将采用以下具体开发步骤:第一,由项目负责人牵头,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设计调研方案,面向会计岗位从业人员进行典型岗位调研和调查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第二,根据岗位的任务、项目、能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分析表。项目成员分解各岗位(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素质、知识的关联性,撰写课程标准初稿。第三,召开由课程研发专家、企业财务主管、CPA及项目团队成员参与的现场项目研讨会议或者通讯评审会,审议通过课程标准。
二、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体系设计及建设
“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了专升本会计专业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构建思路设计为以“TAKE”模式为核心、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其中T代表知识,A代表技能,K代表素质,E代表实际操作经验,该模式主要特征表现为按照“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内容,以会计准则为依据,通过模块式教学,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应用知识以及环境知识。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扩展课内所学知识,可以采取跨院选修、BB网络学堂、云班课堂、企业名家导师微课堂、讲座等形式。理论与实训的融合还离不开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通过会计专业实训室安装好的财务专项、综合实操软件完成训练,另一方面,在仿真的VBSE环境下完成综合训练,同时也可在校内采取“教学企业”模式,融入校企合作,学校既可以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环境与项目引入学校,也可以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搭建孵化平台,融合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使实践教学不过于依赖校外企业,在校内实现充分的“工学结合”,最终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校内“教学企业”如果说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试验田,那么校外实践基地则是学生获取专业实践经验的必由之路,也是“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建设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如图2所示。
针对“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的课程性质及学生特点、专业岗位需求,构建基于岗位分工、任务导向的“一线、二真、三融、四岗”课程内容体系。“一线”即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照会计业务流程来构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二真”即职场环境真、业务处理真。嵌入直观的、逼真的职场环境,配置办公桌椅、电脑、会计办公用品、印章等,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课程设计的经济业务和资料都来自于企业,各种票证都采用现行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统一要求的规范票证。“三融”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将知识、技能、素质融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涵盖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将理论、实践融于一体;将教、学、做融于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四岗”即按有关规定和会计实际工作情况,将会计职业分解为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四个典型岗位,设置对应的任务,学生分岗位进行实际操作,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进
针对“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特点,以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建设团队设计了双轨驱动式教学模式,即要求教师一方做到“一个侧重、两个追求、一个利用”;学生一方做到“三会、一高、一补”。以往的教学模式只强调学生做什么、如何做、能做什么,实际上忽略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的潜能也无法发挥。事实上,实践类课程更需要教师的引领,而不是自我练习课,需要教师、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具体到教师方,“一个侧重”是指教师讲课时要侧重方法论的讲解,教给学生贯穿知识的方法和思路,以引线为先导而不是针对教材内容的盲目剖析,因为对于专升本的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两个追求”是把学生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把学生的兴趣调动到极致,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氛围。近年来,“互联网+”的出现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同样,“互联网+”时代必将影响会计行业的发展。“一个利用”就是要求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手机,“手机参与教学,用科技改变课堂”,通过移动互联网软件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如UMU教学互动软件、微信关注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方达到了教学模式的要求自然会影响到学生,从而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的行为是输入式的,学生的表现是输出式的,要求做到“三会”,即会说、会写、会独立思考,专升本阶段的会计专业学生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核算能力的培养,要有意识地挖掘他们的管理才能,要学会对实践业务的结果进行分析,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一高”是指情商高,这一点也是今后作为管理者必备的条件。“一补”则是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短板,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善于查找自身短板,培养学生具备走向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如图3所示。
四、课程团队建设
(一)实施“三导师制”,为学生全方位配备师资力量。改变以往“双导师制”模式,联合校内辅导员或班主任实施“三导师制”。三导师由专业教师、校外企业人员、辅导员或班主任组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辅导员一般在学生入学和毕业前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课程;专业教师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兼顾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外企业人员是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可以增强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实务操作能力,使学生少走弯路。三位导师的影响力实质都决定了学生的专业前途与职业能力的发展,因此要组合在一起,相互交流沟通、配合,口径一致,改善当前各自为政、互不沟通、专业指导性不突出的问题,为共同的财务人才培养目标而努力。如下页图4所示。
(二)夯实师资队伍“双证书制”,积极参与行业、企业实践。课程团队成员应具备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双证书”,提高“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教学质量。该课程为实践类必修课程,对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在专业理论传授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能,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行业、企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务操作能力,将最新的实务操作流程引入课堂教学。如图4所示。
(三)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岗位培训,了解学科前沿理论和行业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会计行业人才的重新整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新的课题。课程建设团队成员要随时了解业界动态和需求,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理论,了解“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内涵,对会计领域今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应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岗位培训,全方位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与时俱进,从容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图5所示。
五、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网络辅学
(一)构建“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网络学堂教学平台。为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辅资源,该课程可以继续充分利用我院自2011年开始建立的会计实训室和BB网络学堂平台,在构建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知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多门课程的网络学堂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的网络化、信息化教学,为学生营造仿真的职场环境,合理有效地使用网中网、用友等财务系列专项教学软件,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引入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等,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尝试规划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训室建设方案。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会计行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传统的财务人员要慢慢从基础业务向业务财务及财务管理决策转型。传统财务人员面临着分化的局面,即分化为高端财务决策人员、业务财务人员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人员三类。借此课程建设之机可以积极调研,了解实训室的特点和建设条件,结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可行性分析,如可以实施,则设计实训室软件功能转型方案,让课程内容更加贴合实际需求。反之则仍然利用现有条件加强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如图6所示。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对于“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的建设,要本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原则进行规划,依托“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将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为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会计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S
参考文献:
[1]赵改玲.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商业会计,2015,(12).
[2]申屠新飞.对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4,(09).
[3]黄丽娟,阳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商业会计,2009,(23).